公平之困与内涵转向: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策略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h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从1999年开始的全国性大扩招,使高等教育提前进入了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4%左右。经过连续几年的超常规扩招,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108万人到2008年的607万人,增长5.6倍。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向大众的转向,催生了大量的新建本科院校,它们原来是地方专科学校或成人性质的教育学院,以师范类为主,兼有医学、农林、工学等,其升格“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单科性或职业性高等专科升格为本科;第二类是师范类高等专科升格为本科;第三类是前两种合并升格为本科。”这些学校地理位置上多数坐落在各省地级城市,现在大约有200多所,约占据本科院校总数的三分之一,承担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部分使命。可以说,它们的办学质量和发展状况关乎高等教育公平发展的质量,关注它们的发展,促进其由原初的旨在升格和扩大规模的外延式扩张向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向,以解高等教育公平发展之困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一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困境和瓶颈何在
  
  通过调查得知,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升格后,外延式规模扩张明显,校园面积、师生人数等已基本满足合格本科大学的要求,但在严控招生规模、注重质量提升的后扩招时代,都或多或少凸显以下发展中的困境,阻碍着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有些通过学校自身努力可以不断解决,但更多的必须由政府部门秉持责任和公正精神,支持或帮助解决。兹述如下:
  1 发展方向:办学定位不准
  许多新建本科院校原来是专科层次,主要为地方培养受过高等教育的职业导向式的应用型人才。由于高等教育大扩招的推动而升格为更高层次的本科院校,但办学理念、学校定位等存在惯性思维和习惯性行为,少数学校以为仅是把学生的受教育年限延长一两年、扩大学校规模而已,从而对“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问题缺乏深入思考。更多的是一些新建学校,动不动就把学校将来发展定位为“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等,提出要几年内争上学位点、省内一流甚至全国先进等不切实际的口号。这种办学定位固然可能由于地方政府或学校领导理性不够、好大喜功、头脑过热,但本质上也反映高校竞争生态的严酷,生存竞争,不进则退,有些学校在内外压力下不得已而为之,赶鸭子上架。
  2 办学基础:学校高素质师资匮乏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核心力量,“大学之大,非谓有大楼也,谓有大师也。”教师素质水平决定着大学发展的后劲和潜力。但调研发现,新建本科院校在师资建设方面存在难以逾越的诸多困难。首先,新建本科院校的老教师大多学历层次由于历史原因偏低,教育教学水平有限,科研能力不高等,难以胜任本科教学工作,多数是延续原有专科时的做法,换汤不换药,办学形式提高了,但真正的教育质量却并未明显提升。其次。近年由于学校规模的持续扩大,引进了一些刚毕业的硕士博士等,但由于学校地理位置、经济待遇,发展空间等影响,人才引进并不理想,期待的高层次人才很难引进,或引进来由于种种原因又离开学校,而且这些毕业生一般教育教学经验不够,需要若干年的培养才能成为优秀的大学教师。最后,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学校由于自身的不利条件和发展空间有限,少数已经具有较高水平的教授博士等,在寻找到更好的就业时也纷纷另谋高就,而普通教师大多又缺乏进修培训的机会,发展平台和环境不理想,这导致学校师资长期处于恶性循环状态,师资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
  3 核心问题:人才培养质量下降
  人才培养是大学最初的本质职能,应是新建本科院校的核心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是新建本科院校的本然所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在生源基础上,由于对学生的吸引条件上往往不如老牌本科院校,甚至比不上一些独立学院或私立大学,社会各界对其教育教学质量不信任,成绩较高、素质较好的学生难以吸引,少数学生来了后对学校很失望又选择退学等,这在一些地方院校已经开始出现,新生报道率也在逐年下降,少数学校生源已经开始出现危机。第二,在培养过程中,由于师资匮乏、教学设施不够、教师和管理水平局限以及学校文化薄弱等影响,学生的培养过程基本处于“放羊”状态,培养质量可想而知。
  4 组织效率:管理水平滞后
  一个组织的管理水平决定着组织功能实现的效率,可以分为外部管理和内部管理,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外部管理主要是地方政府和省教育厅对学校的管理,“由于地方政府未能切实履行好宏观管理职能,有的没有充分为新建高校发展创设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和提供政策支持,有的对新建高校管理的过多介入和干预,致使高校办学自主权无法真正落实,难以实现办学主体、管理体制、人才培养等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在内部管理上,由于学校升格,办学规模扩大,但管理层却没有相应更新,它们由于习惯了原有的管理模式,难以与时俱进,所以管理能力跟不上,手段落后,民主观念不浓,多以行政命令、长官意志的方式进行管理,从而内耗严重,普通教师怨声载道,影响其教学和科研的主动性积极性,降低了培养人才的质量。
  5 瓶颈制约:办学经费不足
  在市场经济时代,经费是影响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据了解,在所有新建本科院校存在的问题中,办学经费不足是困扰学校发展的最严重的问题,而且学校自身一般难以解决。大多数新建院校管理上采用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方式,经费投入主要由省级财政负责,而近几年的大扩招对学校各项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或标准,使得大学所需办学经费快速增长,而每个地区的高等教育投人又相对稳定,僧多粥少的局面必然使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经费投入受到很大影响,一些地方政府在难以兼顾的情况下,“还是将天平的重心倒向了老牌本科院校,对于新建本科院校依然多以‘撒胡椒面’的方式予以支持,而这种支持与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所需往往是差距很大的。”致使新建本科院校成为“没娘疼爱的孩子”,发展艰难,出现经费紧张,特别是前几年的校园扩建、大兴土木等导致的欠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6 培养条件:教学设施不够
  很多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尽管为了满足本科教学的需要,在教学设施方面投入了很大资金,但由于学校学生人数大幅度增长,经费又紧张,所以总跟不上实际教学的需要,很多学校上课教室紧缺,上课只有在中午和晚上安排,连午休时间都没有,怎么会学习好?实验设备短缺,很多实验仪器和材料不够或老化,致使扩招前可以“一人解剖一只兔子”,扩招后就只能“四人解剖一只青蛙”了,还有体育场馆设施、图书馆等也存在资源不够等问题,不能满足大学生正常的基本学习需要。
  另外,新建本科院校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普遍还存在学科设置滞后、特色专业建设不明、办学类型不准、科研能力较差、大学精神缺失等诸多问题,需要谨慎思考对策,提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和策略。
  
  二 新建本科院校实施内涵式发展的策略
  
  高等教育大众化并非仅仅是数字和指标上达到马丁特洛 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培养的人才质量有所提升。2006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国良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优先发展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完成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所谓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即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什么要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三大任务之一呢?这同10年来高校扩招不无关系。所以,教育部适时提出控制招生规模,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且高等教育质量下降已普遍遭人诟病。显然,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会严重制约其科学发展,降低其人才培养质量,使高质量的大众化难以实现,那么,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实现发展观的转向,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向,也即寻求“相对于数量发展的质量发展,相对于趋同发展的个性发展,相对于平均发展的优势发展,相对于模仿发展的创新发展,相对于粗放发展的集约发展。”从而走出发展的困境以解公平发展之困?
  
  1 学校的努力:合理定位,抓住重心,提升管理
  (1)办学方向定位。为使新建本科院校走上快速、健康、和谐的发展道路,应该首先充分考虑其在高等教育生态中的定位。一般来说,由于地方院校原有基础的制约,应定位为为学校所在地区培养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即地方性、专业化的应用型人才,及时考虑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类型和质量,调整学校人才培养结构和专业设置,着力于为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供给和智力支持。只有这样,新建本科院校才能获得地方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为持续、快速、和谐发展提供外在条件支撑。
  (2)工作重心调整。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学校原有基础较差,科研力量有限,师资不足,学生素质较低,所以在发展策略上,应牢牢把握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教学服务,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由于本科教学过程本身具有很强的探索性,而不再是原有专科层次单纯的知识授受的过程,它不仅要传授知识,还担负着发现未知和培养学生探求新知能力的任务,也即当前强调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本科教学过程本身就内含教学与科研两个因素。科研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可以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是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支撑,因而新建本科院校需要同时着力培育教师较强的科研和教学能力,这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
  (3)提升管理水平。新建本科院校的管理应该努力从科层制转为扁平化,减少内耗,减少行政色彩,努力实施教授治校、专家治校、民主治校。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防止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状态。大学的管理本质上应为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的实现服务,所以要牢牢把握“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宗旨,教师的素养和学生的培养关乎整个学校的发展,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生源的竞争和优秀教师的争夺必然非常激烈,管理者应该充分关心和尊重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困难,一定要善待他们、爱护他们,保护其各项合法权益,为其发展提供制度和管理保障,这应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工作重心之一。
  (4)新建本科院校还应着力培育大学精神。“新建本科院校在迎来发展大好时机的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办学过程中的客观现实,树立不甘落后、勇于进取、自强不息的信心,逐步培育自己的大学精神,让真、善、美实现完美、和谐的统一。”建构和谐美好的大学文化旨在提升大学师生的精神面貌,让大家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提升学校的品味和对师生的吸引力。
  
  2 举办者的职责:政府应秉持公正理念。重点扶持地方新建院校
  不可否认,现在我国的整个高等教育领域存在激烈的竞争,在这种竞争中,新建本科院校明显处于不利地位。首先,长期以来,我们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原则,反映在教育领域中,就是层层设置重点学校,对其重点投资,优先扶持,资源配置上倾斜,再加上政府的政绩考虑,社会推波助澜,在培育出少量重点学校后反而催生大量薄弱学校,薄弱学校与重点学校差距越来越大。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表现尤为明显。例如,目前我国对高校的分类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按照办学水平和国家对高校的定位,可分为:第一类,“985"I程重点大学,共39所;第二类:“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共107所。第三类:一般有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的地方老牌本科高校;第四类: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第五类:各类高职高专院校等;另一种是研究者根据学校的职能定位提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等。这些分类的背后意味着不同层次的高校获得的教育资源明显不同,甚至差异巨大。例如,为了建设国际一流大学,国家给清华北大各18亿的巨额经费,然而很多地方高校却投入严重不足,入不敷出。“中央财政对部属院校的生均投入这几年都保持在—个较高的水平,而地方财政的高等教育生均投入则从1997年起连年下跌。从生均财政性经费收入总量看,部属院校与地方高校的悬殊更突出。”这样,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承担主要任务的地方院校培养的人才质量怎么可能得以提高?
  所以,中央和省级政府应切实负起责任,秉持公正的精神,按照社会如何分配正义的两个著名原则,即第一原则:平等的基本自由原则。每一个人对于一个与所有人同样的自由之安排相容的、完全足够的平等的基本自由之安排都拥有相同的不可剥夺的权利;第二原则: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该满足两个条件:(1)他们所从属的公职和职位应该在公平的机会平等的条件下对所有人开放(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2)它们应该有利于社会之最不利成员的最大利益(差别原则),加大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补偿性投入,通过多种方式缓解其债务压力,实现大学发展的良性循环,使其真正专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本质职能,而不是逼迫这些学校上下一致,千方百计赚钱以求生存。因为学校成为赚钱工具,那么莘莘学子就可能成为可怜的被迫供养大学的工具的工具,大学精神彻底消失将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在学位点建设、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评审、教学名师评选、各类课题申报等方面应重点向新建本科院校倾斜,在基本同等条件下优先使其获得各种发展资源,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化发展,还可以考虑区域内对口支援、教师互派等方式实现高等教育生态竞争的优化,努力实现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再次,对经费投入,教育行政部门也应严格管理和监督,督促学校科学支配,把投入重点放在教学和科研一线,遏制豪华奢侈的不良做法,把有限的经费切实用来改善教学条件,如实验室建设、信息化建设、配备多媒体等,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最后,不可忽视的是,在高等教育竞争中,重点院校和高职高专都已有国家层面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例如985、211工程和示范性高职高专等工程建设。获得了大量稀缺的教育资源,而新建本科院校鉴于地方政府财力限制和自身的种种不利条件,反而处于最弱势地位,急需国家给予政策上的倾斜性支持和优先补偿。
  新建本科院校经过几年的快速规模扩张,大部分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各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尽管不断出现,有少数院校还非常严重,甚至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如不少学校巨额贷款使得学校资不抵债难以运转、少数院校招生出现困难等,但所有这些问题只要秉持内涵式公正发展理路,就能逐步达到改善或缓解,麦克富兰说:“问题是我们的朋友。问题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但是好的一面是如果没有问题,你就学不到东西,也不能成功。”所以,正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在不断推进着高等教育高质量公平发展的实现,对此,学校以及学校的举办者——政府都应切实履行责任,做出相应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史历、程森成,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J],湖南社会科学,2009(5)
  [2唐景莉,“关注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系列报道之一[N],中国教育报,2008-2-28
  [3]王树国,创造良好文化生态,促进大学持续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9(11)
  [4]余晓林,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科学发展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9(12)
  [5]杨涛等,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之路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
  [6]乔万敏,等,论大学内涵式发展[J],教育研究,2009(11)
  [7]明兰,张学立,大学精神与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11)
  [8]周清明,地方高校和谐发展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09(20)
  [10]迈克富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7
其他文献
会议
本文介绍了最近提出的使用传感器阵列输出的多目标角跟踪算法的改进方案。在保持原算法所有好的特点的同时,由于在更新目标角度估计中使用了递归近似,改进方案大大减少了误差
会议
会议
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规律并用以指导教育的科学,既然是科学就必须“循证”,尊重西方脑科学研究实证,按客观规律办事,即钱学森说的“教育工作的最终机制在于人脑的思想过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这一国家基本方略的具体体现,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发布,给学校法制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学校加强依法治校提供了制度保障,使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序。但由于地方院校建设时间短、管理机制尚未健全,尤其是近年来,大学生与学校间的纠纷案件频频发生,这不得不引起人们对地方院校依法治校工作的反思。    一 依法治校的内涵解析    依法治校,从学校管理学的角度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