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黏液瘤和血管黏液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6527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结膜黏液瘤和血管黏液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天津市眼科医院收治的3例结膜黏液瘤和2例血管黏液瘤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病理学检查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和Vimentin、CD34、SMA、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5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40~ 74岁,平均年龄(55.8±14.8)岁.临床表现为球结膜黄粉色实性或半透明的囊性肿物,其中2例发生于颞侧球结膜,1例发生于鼻侧球结膜,1例发生于鼻侧角结膜缘周围并侵及角膜,另外1例为鼻侧、颞侧和下方球结膜下多发性肿物.5例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行肿物切除术,其中2例肿物有较薄的纤维膜.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3例黏液瘤主要由稀疏散在的小卵圆形细胞、梭形细胞、星芒状细胞和大量的黏液样物质组成,血管稀少.2例血管黏液瘤除上述特点外,肿瘤组织内有许多小血管或毛细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对Vimentin抗体呈阳性反应,而对S-100蛋白抗体呈阴性反应;部分肿瘤细胞对CD34和SMA抗体呈阳性反应.术后4例获得随访,其中1例于术后1个月复发.结论 结膜黏液瘤和血管黏液瘤多表现为局限性黄粉色实性或半透明的囊样肿物,少数为多发性.手术完整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眼附属器淋巴瘤是成人眼眶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相对于其他肿瘤,其病理诊断和分类比较复杂,与某些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病变的鉴别相当困难.为此,熟悉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各种类型淋巴瘤诊断和分类的标准,重视规范化病理诊断技术的应用均有助于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和分类,以及眼附属器淋巴瘤与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病变的鉴别。
患儿男性,6岁.因右眼上睑肿胀近1年,于2010年9月7日来北京同仁医院眼肿瘤科就诊.患儿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上睑红肿,无眼红、眼痛、流泪及瘙痒,无视力下降和复视,无发热等全身症状,未予诊治.发病以来,患儿右眼上睑红肿逐渐加重,右眼眼球逐渐前突.患儿家长述其曾患皮肤湿疹多年,已基本治愈。
期刊
青光眼是目前全世界最重要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之一,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具有非接触性、高分辨率、可重复性好、获取眼部图像快等优点,已在眼科领域广泛应用.近年来OCT检测技术也逐步应用于青光眼的诊断和随访观察方面,如检测青光眼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视乳头形态、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参数、前房和前房角参数、虹膜和脉络膜厚度、晶状体改变及评价术后滤过泡形态等.因此,有必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会发生改变,评估这一改变需要综合多个生物力学的指标.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中的应力会明显降低,薄瓣有助于维护原有应力.表层切削在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LASIK.飞秒激光能完成平滑整齐的切面并进行边角设计,制作的角膜瓣与下方基质床间贴附更牢固,对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干扰较小.重视并维护角膜生物力学可使角膜屈光手术更安全并且效果更
目的 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晶状体脱位( EL)一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研究.方法 通过询问病史及系谱分析确定遗传模式.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检杳,包括眼部、心脏以及骨骼确定临床表型.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微卫星标记引物,通过连锁分析进行致病基因定位,两点法计算LOD值.采用直接测序法对致病基因全部外显子,以及外显子与内含子拼接部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该家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眼部生物结构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118例病程超过10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全身和实验室检查情况、眼底改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程度、相干光生物测量仪及屈光检测资料.同时以50例非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根据病变程度,将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0组无DR,1组轻中度DR,2组威胁视力DR.采用广
目的 初步探索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MOG-Ab)在不同临床类型免疫介导性视神经炎(IM-ON)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临床病例横断面研究.2010年5月至2011年2月至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免疫介导性视神经炎患者(IM-ON) 129例,根据其临床特点分为以下5组:多发性硬化相关视神经炎(MS-ON) 20例,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NMO-ON) 13例,自身免疫病相关视神
为提高期刊的印刷质量,本刊自2011年起改为CTP制版。为保证CTP制版后图的印刷质量,本刊对刊出图片作如下要求。
目的 探讨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特异性启动子LEP503调控的Cre/LoxP增强型自杀基因(HSV-tk/GCV)系统在眼内主要细胞中的特异性表达及杀伤作用.方法 实验研究.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HLEC特异性启动子LEP503调控的HSV-tk/GCV系统并进行慢病毒包装.分别在HLEC、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C)、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293T细胞中转人此系统,3d后观察
患者男性,68岁.因左眼视力下降4个月,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就诊.12年前曾行左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为0.8.全身检查无异常.眼科检查:左眼视力为0.3,眼压 16 mm Hg(1 mm Hg=0.133 kPa),角膜透明,前房中等深度,房水闪光(-),角膜后沉着物(-),瞳孔圆,人工晶状体在位,裂隙灯显微镜下人工晶状体后表面可见灰白色混浊光带,向后膨出,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