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与社会美教育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n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是人类生活和斗争的记录。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部美育的教科书。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原则,既是从学科特点出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要求。
  人的社会活动领域无限广阔,社会生活方式多种多样,到处充满着可供审美的对象。美,从形态上看,通常可以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大类型。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现象。马克思说过:“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美不仅根源于实践,而且本身就是实践的最直接的表现。历史学科的社会美往往是以历史人物为中心,并且通过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所显示出来的美。历史教学中的社会美教育常常和德育结合在一起,表现为美德教育。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多如繁星的民族精英,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璀灿思想和精神风貌,是我们进行社会美教育的极好教材。
  
  一、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
  
  人的美包括人体美和心灵美,而起决定作用的则是心灵美。爱国,这是心灵美的最重要的表现,也是社会美教育最基本的内容。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千百年来,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多少志士仁人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正气歌。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的民族气节是何等的忠贞;从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献身的林觉民,他们的爱国义举动是何等的豪壮;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种不畏强暴、不甘屈服、百折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才没有在历次面临的严重危机中亡国;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才有了我们的今天;也正是这种爱国主义情感,成为我们今天实现腾飞,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其表现可以是惊天动地的壮举,也可以是默默无闻的奉献。在今天和平建设环境中,作为一名中学生就是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维护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四个现代化做贡献。
  
  二、挖掘理想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人本身的美是社会美的重要表现。人的美和理想是紧密相联的。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或者说是对未来的憧憬、向往和追求。陶铸同志在《崇高的理想》一文中指出:“理想是有社会性、阶级性的。……一个人的理想,是为多数人的利益,为社会的进步,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合乎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就是伟大的理想。”
  青少年时期正是世界观形成时期。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人生观教育,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起远大的革命理想尤为重要。毋庸置疑,历史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都担负着这一任务。
  利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理想教育的内容,对青少年进行理想教育,要帮助他们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片面强调自我,另一种是胸无大志,缺乏远大的理想。要教育他们处理好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贡献与索取的关系。历史教学要通过大量的史实,引导学生从优秀历史人物身上吸取营养,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要使青少年逐步懂得: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人总是受社会制约的。因此,个人的理想、抱负是以国家、社会的需要为基础的,个人只有为社会、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才能得到社会和国家的承认,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自我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三、挖掘道德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道德,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调整人们之间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康德说:“美是道德的象征。”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美和道德是亲姊妹。”由此可知,美和道德密切相关。
  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素有注重道德修养的传统,历来强调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具有良好道德的人。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优秀的思想成果是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平凡小事,如赡养父母、尊师敬友、乐于助人、大公无私等等,一旦表现出高尚的情感和情操来,就极为感人。正是雷锋、朱伯儒、孔繁森等这样平凡而伟大的人物,他们的行为所表现出的高尚情感和情操,汇成了时代的新风尚。
  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具体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知识中去认识规律,深层次地理解历史现象的本质,预测未来,指导现实。
  同样,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成为新的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必然被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社会美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人本身的素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诸多史实的归纳,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并在今后的实践中自觉地遵循和利用历史规律改造世界,创造未来,从而实现社会美教育的根本目的。
其他文献
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扎实做好“三农”各项工作。全国农业生产克服了西南特大干旱、北方及东北地区持续低温等不利影响,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势头。夏粮面积继续增长,产量有望接近上年水平,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畜牧水产业生产总体平稳。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好转,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一、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
热锅炉控制系统的DCS技术与产生大量的煤粉烟尘,浪费资源的传统的燃煤锅炉相比,不仅解决了煤气排放问题,极大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也确保了系统的安全与高效,除此之外还可供给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园林绿化工程逐渐成为了城市规划发展中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的园林绿化施工技术虽然在逐步发展完善,但是仍旧存在着施工技术落后、监督体制不完善
《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它着重写齐相邹忌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说齐威王必须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作为施政依据的故事。从文章的思想性看,值得肯定的地方正在于此。我想它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被人传诵,这是主要的原因。  那么,在文章中,齐威王是否真正广泛听取了人民的意见?“民声”是否真正得到体现?“吏民”是否真的玩了一把民主呢?要解决这几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优秀企业家、中国爆破器材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湖南南岭民用爆破器材股份有限
现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经济的崛起,人民币国际化越来引起世界的关注.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如何实现人民
一、上半年节能形势异常严峻rn今年,继连续4年单位GDP能耗呈逐年加快下降的趋势后,一季度单位GDP能耗转降为升.全国一季度单位GDP能耗上升3.2%,“十一五”节能形势在最后一年
随着我国社会对园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很多领域都进行了反季节种植技术的研究,将不同季节的植物通过人工栽培的方式进行培育,能够提升园林的种植质量,对我国园林的发展
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作家孙犁先生都注重语言的研究和学习,指出了语言学习的重要意义。而2002年国家教委编订的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材,将词法、句法知识附着在书后,并做了简单的介绍,大纲也未将其列入重点教学内容,致使初中语文教师教中脱离字词句的语法教学规律,直接引导学生体味作品的“文学性”和“思想性”,舍本而求“空中楼阁”,虽然适应了素质教育的主流教学,但却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到高中学习
今年以来,在中央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工业经济总体延续了去年下半年回升向好的运行态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在去年较低基数上,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企业效益大幅提升,从业人数明显增加,外贸出口继续改善。  一、原材料工业  受去年同期基数逐月抬升和节能减排工作压力加大等因素的影响,原材工业增速快速回落。上半年,原材料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