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树立新的语文教学观

来源 :当代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wenxing8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教育工作者应转变传统教学观,树立新的教学观,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出发点和归宿。处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应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努力。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观;语文;文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不会学习即不会生存,这是21世纪的重要特征。”知识经济时代,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巨大作用,整个世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重大变化,人类正面临着各种的亘古未有的新的挑战,如果没有掌握新知、接受新知、鉴别新知的能力和技巧,那么就无法适应新的变化和战胜新的挑战。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应树立怎样的语文教学观呢?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必须坚持做到以下三点:
  1树立大语文观
  大语文观的内涵是:我即语文、语文即我;网络即语文。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存在于生活中,存在于网络环境之中。语文存在于生活中,其它学科的老师在教学中也或多或少的在传授着语文知识。我认识一位数学老师,他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并且每周批阅,学生也很愿意把自己的心事述说给老师。这样既增进了老师对学生的了解,师生之间相处非常融洽,又有利于班级的管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真是一举两得。作为语文老师这么做是再平常不过了,但作为一位数学老师能坚持这么做,确实是难能可贵的。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与语文老师在一起是学语文,与其它老师在一起也是学语文,甚至与同学、家长、亲友在一起交往都是学语文。大语文观不仅教师要有,学生也要有,并把它运用到学习中去。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它虽然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体差异。语文课原本应该是充满活力和情趣的,而眼下大多数学生都不太喜欢上语文课,因为他们一味被动的接受枯燥地、被固定了的答案。学生没有足够的想象空间,人物的性格、文章的思想主题都是固定了的,容不得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学生的思想被禁锢了。按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绝大多数是知识型人才,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成长。曾经看到过一篇“影子”的文章,讲述了美国老师在教学“影子”一课时,先让学生回去测量不同时间影子的变化,然后通过网络查阅各种资料或向权威人士求教。了解影子的形成及变化等各方面的知识。这种做法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得到发挥,增强了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使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前苏联著名教学论专家赞科夫认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努力探求新的教学途径或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下面将传统模式与部分新型模式进行比较,从中可看出各自的特点:
  2.1传统教学一般模式(师问生答式、讲授式、注入式):
  ⑴教师提出问题,以解释字词音义和句式为重点,或学生提出有哪些字词句式不理解,需要教师解答;
  ⑵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解答(师问生答式),或教师讲授为主;
  ⑶教师总结,留家庭作业让学生去做。
  2.2新型教学方法之一:
  ⑴学生事先查阅字、词典及相关媒体,课内解释全文,学生质疑,全班讨论;
  ⑵学生事先充分利用媒体查阅相关资料,讲解课文,并提出问题,全班讨论(期间学生可质疑);
  ⑶教师则引导学生查阅哪些资料,指出学生讲解中存在哪些问题,并让学生再讨论。
  2.3新型教学方法之二:
  ⑴教师针对所教文章,传授阅读文章的基本方法,学生按这些方法去学习文章,并从文章中发现问题,在网络环境之下讨论问题;
  ⑵教师提出一个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质疑并讨论之;
  ⑶学生概括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这些新型教学方法的共同特点是,收集信息资源方便、快捷,讨论问题、概括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均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生可调阅各自的文章及观点,并互相讨论,教师也可随机抽调学生习作并指导之。(但是目前实施起来阻力还是挺大的,特别是在农村中学互联网还未普及,很少有家庭拥有电脑,要想全面、快捷的收集网上信息还不是易事。大多数学生还仅仅依靠手中的书本和另外的媒体获取相关资料)。
  很明显,新型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那种师问生答式或以教师讲授为主式,而代之以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提出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显得稚嫩,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善,但其表现出来的勃勃生机是不可否认的。
  3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3.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原则,就必须淡化(或弱化)以教师为主导原则。
  长期以来,我们强调“双主”原则,这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实践中看,都有其模糊性和不可操作性。著名教育理论家皮亚杰认为,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认知结构的加工改造以后才能被学生真正认识和掌握,认识是学生在内心积极能动和持续不断的建构活动,而不是被动地从外界吸收。这是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理论依据。它要求教师应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自发学习”。皮亚杰强调指出“主动性与被动性的对立”是“新教育方法与传统教育方法的对立”,他认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任何有效的学习都是学生自发和主动地进行的。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主张教学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把自我实现的抉择权留给学习者,把发展的任务和学习的责任转给学习者,他认为,学生是自主人,教师是咨询者。他们都强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和教师的从属地位。从实践操作看,“双主”原则必然表现为一为主,一为副;一为实,一为虚。而我们的教学实践恰恰常表现为坚持了教师为主导,弱化了学生为主体;突出了教师为主导,淡化了学生为主体。这也是我们教学改革无法突破的根本原因之一。
  3.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留给学生更多的自己学习与思考的空间。   教师要学会真正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学会讲“不知道”,不要学生一提问题,就予以解答。当然,这里的“不知道”,不是拒绝回答问题,更不是教师偷懒,不去备课,回答不了问题。而是要留出更多的时间,启发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不要事事依赖教师,能自己解决的,便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便商量讨论以解决之。1997年第1期《潇洒》杂志刊登了一位名叫年华的文章——《在美国知道“不知道”》,作者写道:“在美国求学三年,有许多事情让我瞠目结舌,其中之一就是——教授爱说‘不知道’。多次碰上教授的‘不知道’和‘你怎么看’之后,我终于意识到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思考来填充自己的脑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依赖别人的头脑,我发现这样一来,我与教授便可以更深入地交换意见了。”,最后,作者总结道:“从教授爱说‘不知道’到对‘不知道’的顿悟,我常常思索美国给我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自信、自强、宽容、理解与对未知的执着的探索精神,使我对生活,特别是艺术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我学会了坦然处事,学会了对自己负责,学会了用开阔的胸襟去接纳不同,学会了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背景与个人经历,学会了直面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并敢于热忱地把它呈现于画面……”,而这些,恰恰是我们教育者的目的所在。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与思考的空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3.3学生有没有提出问题,比教师是否讲清重、难点更重要。
  笔者认为,不会思考,提不出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既然问题在学习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我们在语文学习中就必须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把问题意识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切入点和推动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进行批判性、反思性的阅读,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通过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我们也常常听到教师发牢骚说,某个问题我在课堂上讲了多少多少遍,可就是有很多学生不懂,考不好,成绩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开动脑筋,没有主动学习,没有提出问题。正如恩格斯所说:“就个别人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第斯多惠也说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学生、唤醒学生、鼓舞学生的目的也就是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去发现问题,去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综上所述,大语文观,创新教育观,主体观,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更好地进行探究性学习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名言集》(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1984年11月第一版)
  [2][美国]珍尼特﹒沃斯 / [新西兰]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
  [3]《高中语文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其他文献
【摘要】 “轻负担高质量” 和教师快乐教学生快乐学,一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只有不断创新、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拥有足够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准确地把握教材,智慧地运用教材,才会不断走向数学课堂“轻负高质” 和提升师生快乐指数的理想彼岸。  【关键词】创新;课堂教学;轻负高质;快乐指数  “轻负担高质量” 和教师快乐教学生快乐学,一直是
期刊
【摘要】从初中升入高中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飞跃,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次跨越。在这一段过渡期,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如何做好初高中过渡阶段的衔接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颇有艺术的工作,本文从初高中衔接的现状、初高中衔接的意义、初高中衔接的要领等三个方面,对初中与高中的衔接教育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并且创造性地提出初高中的衔接必须基于学生的成长需要。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教育;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改的实行,那种严肃、古板的“填鸭式”的课堂早被人们所唾弃,而“寓教于乐”的快乐教学已经得到人们的共识。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应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呢?那就是必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语文课堂激情飞扬,从而达到“以乐促教”的目的。  【关键词】学生;语文;激发;兴趣  我们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的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上课时只是一张嘴、一支笔,以教师讲授知
期刊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几乎每一个人的身体发展的关键阶段——青少年时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渡过的,而一所学校的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安排的合理与否,效果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每一名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和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个人口素质,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体育游戏的选择。  1.1要有趣味性和思想性。 游戏的选择要适合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义务教育阶段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开展好课程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程改革要求按照修订的课程标准进行科学教育,以便按时按量完成教学计划和减轻学生负担。然而课程标准要求在中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没能得到具体落实。  1课程标准要求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分别从课程总言、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做了要求
期刊
“导学达标”是目标教学课堂四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搞好“前提测评”、“认定目标”市委“导学达标”奠定基础,最后的“达标测评”是对“导学达标’效果的检测,三者都服务于“导学达标”。在“导学达标”中,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教学艺术和方法、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等都要得到集中体现。师生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的好坏,一节课的成败关键主要取决于“导学达标”。“导学达标”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那么如何把
期刊
【摘要】推进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战略举措。在教学过程中,减负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减负”历时半个世纪,虽倡导多年,但收效甚微,作为真正的减负实施者——教师,要对“减负”重新思考,把减负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  【关键词】减负 转变观念 课业负担 教师 课堂教学 增效  1964年,一封“二月来信”得到毛泽东的亲笔批示,引发了全国的“减负”风潮;2010年,教育部出台《
期刊
【摘要】由于受英语考试制度不完善的影响或不懂语言学习规律,现在仍有学生在学英语过程中只重视笔试而忽视口练,从而养成了不合乎英语规范的语音习惯,以致造成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恶性循环,使学生的学习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强化朗读训练,充分发挥朗读对英语水平的正迁移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读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可以突破听力难关;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期刊
【摘要】在大力推行新课改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事业要发挥育人功能,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正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而历史教学正凭借自己的学科优势,在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这个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教学;注重;中学生心理健康 ;培养  随着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间问题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在教育事业上,新一轮的课改又在进行中,特别是学生的
期刊
初中是青少年学习英语的重要阶段。初中学生学英语,更迫切需要具体的学习指导,学习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学生开始学英语时,都希望能学好英语,热情很高,但时隔不久,有些学生就开始消极,厌烦,甚至放弃英语,也时常有学生问教师怎么才能学好英语,这一问题已成为目前一些学生的共同心声:如何学好英语呢?我总结一下几点:  1记忆的方法  学习英语主要靠记忆,如果对英语的特点不了解,用死记硬背,死抠语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