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短信引发的风波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piao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月的一天早晨,我刚走到班级门口,一个本班的学生就飞奔到我的面前,问道:“老师你没事吧?你不是出车祸了吗?”“我不是好好的吗?怎么回事?别着急,慢慢说!”我一下子被问得懵懂。“昨晚,小松(化名)给文嘉(化名)发了个短信。说您出车祸了,今天不能来上课。还说不信让她等着瞧!”
  听到她的话,我的脑海出现了两封联名举报信。脑中考虑着怎么回应才好。“原来是这事啊!昨天小松的爸爸开车时不小心刮蹭了我。没事的,你安心上课。这事不要给其他同学说,省得同学们问他让他尴尬。”
  学生应声走了,我的心却被这意外的“车祸”搅得纷乱。这样恶意的传言在我执教十几年工作中还是第一次遇到。委屈和气愤一时填满了胸膛,我直接冲进班级想找他本人问个究竟。站在讲台上环顾学生,开口问话前,我还是习惯性地心里默数了十个数。十个数后,我只是按惯例问讯了作业收交情况就上课了。当时尽管表面平静如水,但是课后内心里却有很多的不解。
  不解之一是,我难道得罪过小松?小松这个学生最近确实和同学有矛盾。因为上课爱说话,小组活动时不配合统一行动,除了说风凉话外还打击别的组员参与的积极性。更甚的是,他们小组的5人都检举他,一周之内连续写了两次检举信,要求他离开他们小组。但是,我收到信后并没有和小松同学在沟通问题上正面产生过什么矛盾。我先找小组的人谈,要求他们不要因为小松暂时的举动就采取这样的行为。如果这样做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而且会严重伤害小松同学的自尊心,让他产生抵触心理,甚至会导致他自暴自弃或打击报复别人的行为。小松本人平时处理问题其实很莽撞,非常计较自己的利益,而且还极爱面子,又不拘小节。我建议小组看看他的表现再做处理,小组的人员接受了我的建议。然后我找到小松,先问他有没有小组同学列举出的行为,他直言不讳。我说既然你认同了自己的问题那就改吧,毕竟人都是在不断犯错误又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他欲言再作解释时,被我制止了。我觉得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问题是正常的,道理他们都懂,多说未必有益。问题摆在面前改就好了。过后表面看,他还是很正常的,就没有给予过多关注。难道是因为没有让他把话说出来?
  不解之二是,小松为什么要把这条短信发给文嘉?文嘉学业成绩很差,我平时对她极为照顾,下课时常常抽时间帮她学习英语,还总是在公开场合肯定她的品质。她对我也极为信任,时常在课下和我讲讲心里话。学生应该感觉到我和她的这种信任关系。实际上小松也时有表现出对文嘉学业接受能力的蔑视。那么,他选择把这样的短信发给文嘉难道就是想让她告诉我?也就是他是执意要让我知道是他发了这样的短信。难道是试探我的管理能力?但是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如果不是这样的出发点,那问题又出在哪里呢?一时间,我感到困惑。
  我依然没有有效解决“车祸风波”的办法。在没有思路的情况下,我打开了学校的贴吧。这一看竟然是雪上加霜——贴吧上有一帖是骂我的,明显是小松的口气,文字很是不雅。当时,我的内心被失败感和气愤箍得喘不过气来!随手想敲入“骂老师的处罚”,可刚输入“骂老师”这三个字,一长串的“骂老师”导航字样就出来了:骂老师的歌曲,骂老师的诗,骂老师的话,骂老师的日志,甚至还有骂老师的高考作文!真是让我瞠目结舌,震撼良久!再看看关于骂老师的一些回帖内容:
  “怎么可能背处分?这样的事非常正常的了,放心吧。”
  “骂啥啊,课间操的时候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跳起来抡起一巴掌扇他脸!”
  “傻瓜,死不承认啊,干嘛站出来。”
  “网上骂老师那是你个人言论自由……”
  而有关处理方式也不一而足:当今颇流行的“麻辣老师”采取和学生对骂、再和学生谈心的办法进行教育;通过公安局派出所根据有关规定,给予治安罚款500元,并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停课写检查,再接受不同程度的处罚;和家长联系,让家长配合教育。给教师赔礼道歉;学校为了维护教师尊严而劝其退学……
  了解到这林林总总,我一时感受到不良教育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作为教育者,我沉思良久,随即对自己既往的教育行为进行了反思和纠正。
  1.反思自己的“威,智,德”
  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曾国藩问自己的一个幕僚对张之洞、李鸿章和自己的评价,幕僚说:张之洞是“威,不敢欺”; 李鸿章是“智,不能欺”;您是“德,不忍欺”。这事之所以发生,背后隐藏着“不够威,缺乏智,不足德”的软肋。班主任老师不应当只是管理者,更应当是学生行为和心灵的积极影响者。反思之后,我发现我武断地剥夺了小松的辩解权。假如小松没有正视这件事甚至曲解了它,这种认知无疑会使他产生抵触心理。当他被第二次举报时,我没有找到他本人详细了解情况,也没有当面肯定他在此期间对自己的约束和控制。当孩子在矫正行为的时候,如果他所付出的努力得不到大人的肯定,他会迷茫乃至退缩到原来的行为中。而我又向一个学生透露过想给他调座位的信息(这是后来反思时才意识到的),这样的信息很快就在学生中传播了。不满和敌视就在我一次次教育的小失误中不断叠加变大。现在看来,那又何尝不是在折磨着孩子的心灵呢?
  2.让思维拐个弯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视。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绝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生洗刷不掉的。”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不能轻易地给任何一个学生贴上一些不良标签,不能轻易把学生的一些很随意的零星的行为定性为心理不健全,也不能把一些心理问题盲目定性为道德品质问题。否则,学生很有可能会向坏的方向发展。学校对学生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的给予,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育人”,对学生如何走好以后的人生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我放学后给小松发了条短信。之所以发短信而没有传统地选择书信进行沟通,也是想用孩子们现在习惯的方式来沟通,让他有种亲切感。信的内容是:老师最近老是忘事,忘记告诉你我一直想对你说的话:你为承诺做出的努力让我感动!加油——你会做得更好!这个补发的肯定换来了他的一个迟疑却是肯定的回答:谢谢老师!我会的。
  3.你来当护旗手
  就在这个时候,我们年级举行离队建团活动,需要选择一个护旗手。小松的个头和身材都符合标准,正步也走得很带劲。只是“车祸”短信已经在其他班级同学中传开,从垂范意义上容易被同学们所质疑。但我还是积极争取让他担当这个角色,并严格要求他进行高水准的训练。他练得很刻苦,活动中的表现非常成功。这期间,他以前被检举的不良行为都得到约束,他的小组长在总结中把他大大地表扬了一番。有人说过:要让别人知道什么是弯的,不妨在旁边立一根直的,别的话都不用说。《班主任》杂志刊登的一篇题目为《请永远和孩子在一起》一文中说道:“不管老师还是家长,请永远和孩子站在一起。这并不是丧失原则,而是把孩子做的错事和孩子这个人分开——‘我反对你做的事,但是我无条件爱你这个人’。”这样,孩子才会产生安全感,即便犯了错,也不会因恐惧而掩饰,以致铸成更大的错误。
  4.开主题班会
  我及时安排了一次主题班会。这个主题班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用正确、积极和有效的方法来排解挫折感。班会试图告诉学生,用逃避、恶性转移的消极方式来解决问题只能获得暂时的心理平衡。每当遇到挫折时,要尽量少考虑暂时的得失,多想想美好的未来,不断激励自己振作起来。班会之后的第二天小松给我发了条短信:对不起,老师!是您让我知道了关怀!其实,没有坏孩子,只有犯错误的孩子。教师只有懂得去“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更深层次地领会到教育所内含的魅力。
  (作者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研究院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刘福才)
其他文献
进行语文素质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内驱力,学习就没有效果,语文素养又怎能提高呢?  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有帮助的。   一、精心设计开场白,创设最佳学习氛围  “开场白”即引言或导语。常言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见,一个好的导语会对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淡无味的导语不仅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原有的一些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下的汉语教学。互动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关系体系,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渐渐的得到教师们
小学一年级学生学完六个单韵母和六个复韵母后,要将声母和韵母合在一起练习拼读,要想拼得正确、流畅,必须经过大量的拼读练习。但学生们一听教师说“拼”字,就会觉得枯燥、乏味。每次教师刚一布置拼读音节的练习,学生还没开始拼就已经觉得累了。如果是在下午,学生们连打盹儿的都会有。怎么办呢?我想出一招儿——“拼”不说“拼”,说成“碰”;“拼读”不说“拼读”,说成“魔法碰碰碰”!看看这招儿灵不灵。  一天上课,我
学生德育工作涵盖学生成长发展的方方面面,但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总体目标和要求,需要根据学校自身实际,选择确定适合的、有效的“抓手”,即学校的办学理念或特色定位。  济南市经七路第一小学选取“对话交流、沟通理解”这一角度来构建学生成长发展的目标体系,逐步形成并完善了“学会对话、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这是学校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的核心价值取向。  一、学校德育工作
一直以来,中小学管理过分依赖刚性的制度,这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容易形成一种对立关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这种关系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学校的良性发展。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创新学校管理模式,缓解管理过程中的对立矛盾,优化学校管理氛围,提升学校管理效能。其中,中小学日志管理模式就是一种探索。  一、日志管理模式的可行性  日志管理模式就是把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即时性问题,采用日志的形式表现
小学德育是指遵循少年儿童品质形成的规律,把一定的社会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规范,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转化成学生的思想品质及行为习惯的过程。学校的教育目标是由受教育者的培养方向及其成员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构成的,而思想道德是指导人的行为和影响人的智慧才能的精神力量。因此,学校应将德育管理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通过系统设计、精细管理,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  一、确立大德育意识  
荧幕上她是《甄嬛传》里的腹黑皇后,生活中她是爱秀甜蜜、爱夸老公的小女人。蔡少芬在2008年与张晋结婚,并于2011、2013年生下两个女儿。妈妈不易做,可蔡少芬乐于也勇于接受挑战
走进山东省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你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校园干干净净,学生彬彬有礼;课间活动井然有序;午间休息时,很少听到嘈杂声,学生进入校园轻声慢步,教室里始终保持安静。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持久开展“好习惯、伴我行”的养成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育家林格说:“教育要抓根本,这个根本就是习惯。习惯既是一切教育的起点,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培育者,对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班主任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的质量和速度。一个学生、一个班集体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班主任的正确教育
语文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语文来自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彝民族地区汉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达到能透彻地理解别人写的文章和能自己写出好文章,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