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清代宫廷戏和“清穿”网络小说的盛行,让一向神秘莫测的清朝皇帝生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关于雍正帝,人们似乎有说不尽的故事,道不完的传奇。
故宫博物院官方微信推出的一组动态版《雍正行乐图》,以及据雍正帝朱批笔迹“朕知道了”“朕就是这样汉子”制作的衍生纪念品,则让人们在热议和追捧之余,更加心痒难耐:雍正君,你到底是怎样的汉子呢?
朱批,确实有些萌萌哒
据统计,康熙一朝获准上奏的官员约有两百余人。但在雍正朝短短十三年中,上奏人数已经逾千,所以,雍正帝留下的朱批数量也远超康熙之时。对雍正帝而言,批阅奏折似乎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更难能可贵的是,那些朱批都是出自他自己之手,既不劳烦别人代笔,也不需要别人在旁边献计献策。
在奏折上常常会出现成篇的白话俚语,以雍正帝为代表,他看完奏折后往往会来上一句:“知道了”,“朕安,尔等好么”。翻阅雍正朱批,可以感受到他在挥动笔杆之时真可谓是任意驰骋,不饰性情,也由此呈现出了一个更为鲜活可爱的雍正形象。
作为雍正帝的肱股大臣,田文镜得遇隆恩,也尽心报效。当时任河南巡抚的田文镜进呈奏折,回复朝廷关于从河南、山东两地购粮运往江南平籴之事(注:“平籴”指在丰年时购粮储存以备荒年出售,亦泛指平价出售)。在此之前,田文镜等曾说江南人不喜食小米,主张运送小麦。
大学士朱轼和张廷玉则力主运送小米,雍正帝听从后者之议。后来果然如田文镜所言没有起到平籴之效。因此,雍正帝念及田文镜的实心办事,大加褒扬,对朱轼、张廷玉则不无讽刺。雍正帝也借朱批的机会在奏折上一舒此事带来的心中憋闷,他说:“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今日读来还是会觉得他霸气外漏,为之震撼。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我们常以为今日才流行的“汉子”之称,在雍正帝那里早已是信手拈来了。试把雍正帝这段话翻译出来即为:我就是这么个大丈夫,这么个皇帝,这么爷们儿脾气,你们对得起我,我自然也不会亏待你们。其直率坦诚,字里行间表露无余。
对待自己喜欢的大臣,雍正帝更是不吝赞美之辞,其间欢乐跃然于纸上。雍正初年荣极一时的年羹尧,就常收到雍正帝“甚好,甚好”、“朕甚喜”、“你放心”这些大白话奖励。遇到皇上动情时,还会获批:“尔此等用心爱我处,朕皆体到。”亲昵缠绵,丝毫不亚于恋人撒娇。
当喀尔喀副将军策旺扎布等人上奏问候皇帝平安,得到雍正帝的亲切关怀:“尔等如此使朕畅快,何疾不治,何病不除?朕躬甚安,已痊愈。朕之亲切宝贝尔等俱好么?”
作为察人治世的重要手段,雍正朱批谕旨虽免不了也有雍正帝本人的矫作痕迹,但仍不失为洞察雍正帝性情的便捷途径。这也让我们对这位老成世故的君王多了几分亲切和熟悉,感觉到了他“萌萌哒”的一面。
雍正君,其实我们不懂你的心
史书里面的雍正帝,往往和严酷、狠辣等词汇相连在一起,但朱批里中的雍正帝,则可谓一个活生生的顽童形象。这也难怪在他身后数百年,竟引得无数粉丝为之折腰,呼喊着“四爷,我们做朋友吧”。真不知道雍正帝听了以后,是受宠若惊呢,还是会微微一笑,并悠悠地冒出一句“朕的心意,尔等小民终于领悟了”呢?恐怕我们还是无法揣摩他的真实想法。但不可否认的是,雍正帝身上既有一国之君所应具备的威严和气场,也不乏类似“暖男”一样的温情和贴心。两者相加,自然魅力无敌了。铁血柔情,当为“汉子”之本色。
“汉子”的性情之中,自然还少不了雷厉风行,勇敢果决。而在私生活方面,雍正帝给人的印象又往往是不喜奢靡,节俭朴实。三朝为官的大学士张廷玉就曾爆料:雍正帝吃饭时甚至连一些米粒、饼屑都不浪费。宴请大臣的时候,也经常强调要珍惜粮食,不要暴殄天物。听闻至此,我们不禁惭愧和感叹,雍正帝就算在私生活方面也可谓标配好男人了。但雍正帝说了,他不喜华靡,此乃“本出自然,并非勉强”。谦虚低调之中,不自觉地就把自己夸扬了一番。
这样的雍正帝纵然我们想破脑瓜,也不知道到底哪些词语能够把他概括清楚。这些故事只能说是反映雍正帝性格的一些园地,兴许在其他的某个角落,我们又会看到另一番新奇面貌的雍正帝。这种不拘一格、难以捉摸的性情,或许正是时至今日人们仍对他争论不休、互打口水仗的原因吧。
故宫博物院官方微信推出的一组动态版《雍正行乐图》,以及据雍正帝朱批笔迹“朕知道了”“朕就是这样汉子”制作的衍生纪念品,则让人们在热议和追捧之余,更加心痒难耐:雍正君,你到底是怎样的汉子呢?
朱批,确实有些萌萌哒
据统计,康熙一朝获准上奏的官员约有两百余人。但在雍正朝短短十三年中,上奏人数已经逾千,所以,雍正帝留下的朱批数量也远超康熙之时。对雍正帝而言,批阅奏折似乎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更难能可贵的是,那些朱批都是出自他自己之手,既不劳烦别人代笔,也不需要别人在旁边献计献策。
在奏折上常常会出现成篇的白话俚语,以雍正帝为代表,他看完奏折后往往会来上一句:“知道了”,“朕安,尔等好么”。翻阅雍正朱批,可以感受到他在挥动笔杆之时真可谓是任意驰骋,不饰性情,也由此呈现出了一个更为鲜活可爱的雍正形象。
作为雍正帝的肱股大臣,田文镜得遇隆恩,也尽心报效。当时任河南巡抚的田文镜进呈奏折,回复朝廷关于从河南、山东两地购粮运往江南平籴之事(注:“平籴”指在丰年时购粮储存以备荒年出售,亦泛指平价出售)。在此之前,田文镜等曾说江南人不喜食小米,主张运送小麦。
大学士朱轼和张廷玉则力主运送小米,雍正帝听从后者之议。后来果然如田文镜所言没有起到平籴之效。因此,雍正帝念及田文镜的实心办事,大加褒扬,对朱轼、张廷玉则不无讽刺。雍正帝也借朱批的机会在奏折上一舒此事带来的心中憋闷,他说:“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今日读来还是会觉得他霸气外漏,为之震撼。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我们常以为今日才流行的“汉子”之称,在雍正帝那里早已是信手拈来了。试把雍正帝这段话翻译出来即为:我就是这么个大丈夫,这么个皇帝,这么爷们儿脾气,你们对得起我,我自然也不会亏待你们。其直率坦诚,字里行间表露无余。
对待自己喜欢的大臣,雍正帝更是不吝赞美之辞,其间欢乐跃然于纸上。雍正初年荣极一时的年羹尧,就常收到雍正帝“甚好,甚好”、“朕甚喜”、“你放心”这些大白话奖励。遇到皇上动情时,还会获批:“尔此等用心爱我处,朕皆体到。”亲昵缠绵,丝毫不亚于恋人撒娇。
当喀尔喀副将军策旺扎布等人上奏问候皇帝平安,得到雍正帝的亲切关怀:“尔等如此使朕畅快,何疾不治,何病不除?朕躬甚安,已痊愈。朕之亲切宝贝尔等俱好么?”
作为察人治世的重要手段,雍正朱批谕旨虽免不了也有雍正帝本人的矫作痕迹,但仍不失为洞察雍正帝性情的便捷途径。这也让我们对这位老成世故的君王多了几分亲切和熟悉,感觉到了他“萌萌哒”的一面。
雍正君,其实我们不懂你的心
史书里面的雍正帝,往往和严酷、狠辣等词汇相连在一起,但朱批里中的雍正帝,则可谓一个活生生的顽童形象。这也难怪在他身后数百年,竟引得无数粉丝为之折腰,呼喊着“四爷,我们做朋友吧”。真不知道雍正帝听了以后,是受宠若惊呢,还是会微微一笑,并悠悠地冒出一句“朕的心意,尔等小民终于领悟了”呢?恐怕我们还是无法揣摩他的真实想法。但不可否认的是,雍正帝身上既有一国之君所应具备的威严和气场,也不乏类似“暖男”一样的温情和贴心。两者相加,自然魅力无敌了。铁血柔情,当为“汉子”之本色。
“汉子”的性情之中,自然还少不了雷厉风行,勇敢果决。而在私生活方面,雍正帝给人的印象又往往是不喜奢靡,节俭朴实。三朝为官的大学士张廷玉就曾爆料:雍正帝吃饭时甚至连一些米粒、饼屑都不浪费。宴请大臣的时候,也经常强调要珍惜粮食,不要暴殄天物。听闻至此,我们不禁惭愧和感叹,雍正帝就算在私生活方面也可谓标配好男人了。但雍正帝说了,他不喜华靡,此乃“本出自然,并非勉强”。谦虚低调之中,不自觉地就把自己夸扬了一番。
这样的雍正帝纵然我们想破脑瓜,也不知道到底哪些词语能够把他概括清楚。这些故事只能说是反映雍正帝性格的一些园地,兴许在其他的某个角落,我们又会看到另一番新奇面貌的雍正帝。这种不拘一格、难以捉摸的性情,或许正是时至今日人们仍对他争论不休、互打口水仗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