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物理教学中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d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如火如荼,推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新时期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容。物理学科蕴含着丰富的逻辑思维,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而广大中学物理教师应该注重对课堂教学的组织方式进行改革,加大对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创造更加活跃的课堂氛围、找准学生合作交流的恰当时机,将课堂交给学生,促进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關键词】合作交流 物理教学 能力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素质教学受到当今时代各界人士的一致关注。在全新的教育背景下,广大中学物理教师必须深入挖掘学科特点、发挥学科优势,使物理教学成为锻炼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良好平台,为每一名新时代青年的素质提升提供良好的契机。基于此,本文将重点阐述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希望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所帮助。
  一、创设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
  在传统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下,绝大多数教师都会采用灌输式教学的方法,尽可能地为学生讲解他们所有的疑难问题。但是,由于教师讲得过于详细全面,学生就很难获得自我思考的空间,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从思想上对教师的引领形成一种畸形的依赖,导致学生的思维锻炼无法有效开展。所以,在课程改革的新阶段,教师应该主动为学生营造适合学习交流的良好课堂氛围,将课堂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客观来说,课堂教学氛围的设置对教学效果具有直接影响,所以每一名中学物理教师都应该密切关注课堂动态变化情况,制定课堂教学中交流合作活动的组织方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与此同时,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初步成型,教师应该学会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行对一些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讨论,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但是,教师也应该注意把握住合作交流学习氛围营造的“度”,既要避免学生在过度放松的学习氛围中放飞自我,不专注于学科探究,也要避免学生在不合理的合作交流学习氛围中产生自负或自卑心理,进而厌恶学科学习。具体来说,物理学科中绝大多数的内容都可以供学生讨论交流,例如说比较基础的物理概念、比较有趣的实验设计方案、以及比较复杂的物理前提解决方法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保证讨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对班级内的每一名学生提供同等的机会,对学生的合作交流以及思想表达进行修正和激励。进而促进班级内学生参与物理学科教学的积极性,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并激励每一名学生自觉参与到合作交流学习氛围的营造中,共同为物理学科的教学改革贡献一分力量。
  二、合理嵌入合作探究问题
  在高效率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都会牢牢把控合作、竞争以及个人学习三种学习情景。而在这三者中,合作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又是最佳的学习情境,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应该结合课程特点,将恰当的任务和问题嵌入其中,让合作交流学习模式与课堂教学无缝衔接,久而久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首先,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对合作交流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帮助学生初步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减轻学生合作探究中的负担,为学生答疑解惑。例如说,在向学生普及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时,虽然学生在生活过程中经常接触的物态变化的相关事例,但是却不一定能够将生活化事例从物理知识的角度进行分析,很难将生活现象转化为物理概念。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对学生们生活中的一些涉及到物态变化的现象进行理顺,鼓励学生开展思考与讨论。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汽车为了防止水箱里的水在夜里结成冰,通常会在水箱内放置一定量的酒精,这是为什么?”“从冰箱拿出的饮料,一段时间后会发现饮料瓶外壁有小水珠,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对这些问题发表意见,这时在学生的合作讨论以及踊跃发言中就会逐渐明白物态变化的原理,进而掌握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并具备用物理学原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还应该把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作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素材。在解题过程中,受到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的限制很大,一部分学生即使对自己的习题进行再次检查,也很难弄明白自己的解题思路为什么是错误的。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就可以对学生们每日的错误解题情况进行总结,并在其中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交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小组内的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共同帮助思路出现问题的同学进行纠正。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将会发生思想碰撞和交流的过程,这对每一名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为了促进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思维含量较大但又涉及到一题多解的物理习题,通过学生的集思广益,对各类解题方法进行整合,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物理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三、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当前阶段的中学生普遍为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环境让他们认为自我为中心是一种常态,所以现阶段中学生的合作意愿和合作能力都处于偏低的水平。因此,在锻炼学生交流合作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让他们从意识形态上认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进而塑造与他人和谐共处、携手进步的优良心理品质。物理是一门涉及领域较广的学科,纵观历史上在物理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人才,他们的成就绝大多数都是和他人合作或者团队合作的结果。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讲述物理发展史,让学生在名人伟人的事迹中认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而且,物理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多项实验操作,这些实验仅靠学生的个体力量是很难完成的,这也体现了合作交流在物理学科中的必要性。在一项比较常规的物理实验中,涉及到实验操作、画图、读数、数据记录和数据分析等多项环节,协同合作将会使实验操作事半功倍。所以,在组织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好领导作用结合实验的难度和强度,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到物理实践学习中,在实践探究中发现自己在小组中的价值作用,产生参与感和成就感,找到参与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动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合作探究、交流提升
  由于物理是一门以时间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绝大多数的实验探究活动都需要学生合作完成。所以,中学物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教材所提供的实验资源,尽可能多的为中学生的合作交流提供机会。例如,在学习欧姆定律的知识原理时,教师往往会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开展电路组装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小组内的同学要分别做好电路图绘制、电路安装、电流表和电压表读数以及数据记录等工作,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影响到实验全局,导致探究活动的结果对欧姆定律不具有验证作用。所以,每一名小组成员都会意识到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取得成功。在这种意识的驱使下,小组人员就会共同讨论、合作探究、分工配合。当实验操作基本结束以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小组内阐述自己的看法,鼓励小组内其他人员认真倾听并及时补充和发表不同意见。在大量的探究活动中,每一名学生都会倾听他人的想法和意见,提取同学思维方式中的发光点。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适当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填写研究报告,并为学生提供阐述研究成果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对其他小组实验研究效果的质疑,促使学生对他们的实验研究方案进行不断完善,体会合作交流所带来的成功喜悦。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对于其一生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是以,中学物理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合作交流机会,树立学生的集体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实现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新干.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引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1):111.
  [2]杜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45.
  [3]董建荣.浅议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合作学习的策略[N].咸阳日报,2019-12-04(B02).
  [4]徐士娟.基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205-206.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羊尖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大家都知道,物理学科学起来和教起来都很困难,特别是入门更困难,物理抽象的特征和初中学生年龄尚幼,抽象的思维还没有成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不符合,学生理解获取物理知识比较困难,学习过程中两极分化情况明显,很多学生被落下,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学习上的多次挫折和失败,给他们带来了精神上的伤害,造成了心理上的沉重的担子,使他们失去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宁愿当“后进生”、不能继续升学学习,这成为目前教
【内容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与传授数学知识、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同等重要。但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文化渗透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本文将从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与策略两个方面分析怎样有效渗透数学文化。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学文化 渗透意义 渗透策略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文化是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当在各个教学模块中有效渗透数学文化①。由此可见,
【内容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对学习者教育的问题越来越重视,教育部会给出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建议,对于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根本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研究就是为给学生们打造一条更扎实的路。本文就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展开探讨,深度的分析在教学中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性,以及在教学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物理概念教学  教育是意义涵盖是非常丰富的,而且教育的内容更为广泛。每一门课程的学
【内容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手段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已逐渐成为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也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此,本文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对如何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 信息技术 融合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被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已经和我们的学科教学结合在了一起,通过将教学内容、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
【内容摘要】问题是学生探究知识的起点及动力,是提高学生分析总结能力的有效方式,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从而引申出更多的内容。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初中数学教师用情境呈现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质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进行创造性地学习,以达到提升初中
【内容摘要】新课标要求下,“生活即教育”这一理念被广泛应用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将历史与生活联系起来,更有利于学生在生活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下,感受到历史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促使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应用,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本论文以高中历史为研究切入点,对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其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注意事项  一、高中历史与生活化教
【内容摘要】教学活动中合理的进行实验的改进和创新,能为学生化学实验能力提升做出重要贡献。化学教学中合理开展实验,能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来源有深刻的了解,更能让学生在知识探究中了解实验的目的。本文主要概述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的有效方法,希望能在实验创新与改造的过程中,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改进与创新 问题与解决措施  化学教师需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
【内容摘要】核心素养培养是我国教育改革中诞生的教育理念,需要班主任教师在建设班级文化时要以核心素养为建设核心。在建设班级文化时应以孔子之“礼”为指导,主要是因为孔子对“礼仪”的内涵进行了深度的阐释,并且对于人类的思想与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班主任教师在建设班级文化时应以孔之“礼”为建设理念。  【关键词】核心素养孔子之“礼”初中班级文化建设  新课改是根据当下及未来教育发展走向而对各科教育提出了
【内容摘要】历史课程的學习是对历史史料的研究过程,在我国教育事业高效发展的今天,高中历史科目也逐渐进入改革阶段,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越来越注重对历史史料的研究,而在课程研究过程中,高中历史史料教学又存在很多误区。本文通过对高中历史学科的研究,结合史料学习方式,对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误区、原则及优越性进行分析,对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提供参考性意见,以期促进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进步。  【关键词】高中历史 史料
【内容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教学制度逐渐完善和优化,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处在高中时期的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当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物理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各种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高中物理知识本身就较为系统和抽象,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存在迷茫的问题,本文将围绕利用解题后反思的方式来提高高中物理解题实效性为主题来展开分析,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