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与王安石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liu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蒂芬·斯宾得说过:“历史好比一艘船,装载着现代人的记忆驶向未来。”知古才能论今。众所周知,苏格拉底与王安石都是当时社会上的思想卓越者,更是坚持真理的典范。但凡事皆有相对性,看待历史人物也应有辩证思维。
  苏格拉底对真理的追求激起当时社会权贵不满,被害入狱,弟子欲救他逃跑,但他为了维护民主法律的权威拒绝了,恰应了伏尔泰的“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反观一千多年前的王安石,其改革之心虽好,但未考察民情,在“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完全是道假命题的时代给人民利益带来了极大损害,并且当一直支持真变法的苏东坡提出折中意见时将其无情打击,完全违背了“君子政治”的传统。
  黑格尔如是说:“存在即合理。”
  一切事物的出现都应是合乎理性的,一定能找出原因。二人行事方式的不同首先来源于二人思想的不同,究其根源则直指社会性质的差异。
  当时的雅典是公民文化,从其本质来讲它是一种民主的政治文化;雖然是贵族民主,但公民仍有一种平等的观念。在这种文化熏陶之下的苏格拉底自是较为平和。但当时的中国尚在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臣民文化,从根本上否定了平民的基本权利,无限放大权贵统治阶级的权力,受君主青睐的王安石能不把取悦于君主作为个人的价值取向吗?打击排除政见上的异己也就不难理解了。
  苏格拉底誓死捍卫法律的权威,为真理而死,捍卫的是法治;王安石为推行新法不惜强加罪名于异己,殃及大众,为已经摇摇欲坠的封建宋朝的统治者摇旗呐喊,坚守的是人治。二者孰优?
  窥今才能解史,知史才能迎今。今日之世界,大国崛起,小国并起,试问有哪个国家不是民主与法制相结合呢?历史的辙迹已经印在那里了,时代的车轮还在滚滚向前,华夏儿女沿着既定的轨迹坚定前行,伟大的中国梦必将实现。
  (指导老师:陈 军)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开设能让教学的策略逐步丰富,教学方法逐步深化,进而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能力.主要概述多元化
改革创新的突破口就是课堂教学,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才能谈教学改革。要想使学校成为名校,必须抓学校的内涵发展,使管理上档次,质量上水平,走自己的特色路,才能
“干栏”,这个名词见于汉族古籍文献上,是对古代南蛮部分民族居住房屋的音译名称。然而,有人竟把它当成汉语的方言名词,从而解释曰:干栏者,“以树干为栏也”。我觉得这种解
为了严格控制森林资源的消耗,我国十分重视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并将这一原则记入《森林法》。坚持这一原则,对于抑制我国目前森林资源的过量消耗,是非常必要的
批评是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的一种方法和手段,运用得当,能使犯错误的学生改正错误,更快进步;但如果运用不当,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加剧师生感情的
4月初以来,各省市主要领导率代表团陆续赴疆考察工作,对各地对口援疆工作作出部署。这些代表团来疆座谈调研的同时,一些实实在在的援疆示范项目也同时开建。他们的到来犹如一
For decades,the so-called Peking Man(Homo erectus pekinensis)at Zhoukoudian has been considered to be a hominin that engaged in the controlled production and ma
人如同一根能思考的苇草,但这苇草若是折了,尽管大地的智慧绵绵涌流,又如何将其萃取和升华?  去呼吁吧,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  《庄子·让王篇》中记载,唐尧晚年谦让天下,许由不受,子州支父也不接受;虞舜寻找自己的接班人,子州支伯不肯接受,名士善卷也不受;周太王古公亶父面临游牧邻人的侵扰,索性拄杖而离开故土。这些上古先贤们,都抱着一个目的——尊生。尤其是亶父更为高尚些,他不仅尊己之生,还达成尊天下之
期刊
日本东芝公司开发第二代的具有世界上最高亮度的蓝绿色LED。使用硒化锌,发光波长为500nm,减少了波长模糊现象,能发出单色性非常好的光。如果应用此结构,能获得高亮度短波长
我在政治课教学中,不断地对教学方法进行新的研究,我也有了不少新的发现.rn一、“开放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系统论rn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政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