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计算机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相关思考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awei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企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已经从单纯的技术演变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关键环节。因此,如何通过计算机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来提高企业效率和管理水平,是目前各企业考虑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研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0.7
  前言: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人类已经迈进了信息化社会。而在飞速发展和竞争力日益激烈的信息化社会,企业想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要摆脱传统的管理模式,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促进企业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綜合实力与竞争力,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工作,是促进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有助于促进企业管理程序以及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提高了企业对信息的反映速度
  企业能否对市场需求信息作出快速反映,直接决定了是否具有与其他企业竞争的优势。现阶段,计算机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为企业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交流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也为企业建立了与外界沟通交流的途径,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能够充分协调、合作,并且能够及时的提出应对市场需求的方案和产品,加快企业的发展脚步[1]。
  计算机信息化的普遍应用,也为企业了解社会基本情况提供了便利,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时刻的掌握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有效的降低了社会调查的人力、物力,财力。企业管理者准确的掌握市场需求,可以保证企业产品能够快速的投入市场并且最大限度的被大众认可,避免由于缺少市场信息而导致的产品滞销等现象,有效的节约了各项成本。并且消费者的及时反馈,也能够使企业对产品的不足及时的作出调整,也在及时的了解销量后方便企业进行下一阶段的产量预计。价格是企业最为关注的市场信息,市场价格是千变万化的,只有准确的掌握变化信息,才能及时的作出应对,保证企业的利润。计算机信息化的应用有效的弥补了企业建设管理等方面沟通的不足。
  (二)推动了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
  企业想要发展、进步就不能一直保持原有发展模式,而企业间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能力。要想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就必须要不断的创新,运用最先进的管理思想进行管理,从而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计算机信息化的应用不仅更新了企业的管理思想,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2]。
  (三)增强了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
  计算机信息化的应用能够使企业跨区域获取信息,通过科学的分析,使企业的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计算机数据库可以使管理者快速的查看所需要的数据信息。计算机各类系统的完善,提高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有效的避免由于了解过程中的信息错误导致的决策上的失误,增强决策的准确性。通过管理者科学合理的安排企业的资源,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提高了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计算机信息化的应用,要求职工必须清楚的了解先进的信息技术软件,并且能够熟练的进行正确的操作,这就要求企业在制定计算机操作规范和流程的同时,也要不断对员工进行阶段性的技术培训,使员工在熟练掌握的同时也能够灵活的运用信息技术,从而在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的同时,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提高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管理的策略
  计算机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是一个漫长且庞大的信息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结合我国企业信息化程度的实际情况和要求。
  (一)企业管理者要重视起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
  企业管理者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领导者和方向的决策者,因此其要充分分析、考虑企业发展的每个环节,再去制定计算机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计划。每个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环境都有很大差异,所以其必须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制定合理的发展实施计划。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应用影响着整个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决策者和管理者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
  很多企业都比较注重计算机信息化软件的开发,而忽略了对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培训,而由于企业管理着的理念相对落后,员工的技术能力也不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2]。
  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不应该仅以本企业的要求为主,还要充分的考虑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出高素质的信息化专业人才。我国目前很多企业都缺少在计算机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人才,因此加强培养计算机信息化人才是目前广大企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从管理者和员工两方面入手,对管理者的培训,有利于其清楚的认识到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对员工的培训有利于其在提升自身信息化理念和技术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推动企业发展。
  (三)开发创新管理计算机信息化软件
  每个企业所涉及的业务和环境各异,因此管理者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应用于企业的软件,并且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更新、改进、完善,使应用软件发挥出最大限度的作用,也要根据企业不同阶段的新需求,不断开发出新的,更先进的应用软件。通过利用计算机管理软件,不断的优化企业运转的流程、科学的整合企业业务的相关数据,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很多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不足都是由于资金缺乏造成的,企业必须运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计算机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加大资金的投入。可以通过改造股份制、面向社会和公司内部筹集资金、也可以发行股票和债券来集资,呼吁银行多为企业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供贷款等。
  除了社会公众和公司内部的集资,政府的支持力度也有很大的作用。由于很多企业的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都处在起步阶段,应用和发展水平都不高,资金的投入也存在很大的风险,这时政府的支持就起到了很大作用。除了资金上的支持政府也可以根据企业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提出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引导企业不断完善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总之,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难题和阻碍,但必须要端正态度,清楚的认识计算机建设和管理的意义,不断的从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探究出新思路、新方案,从根本上促进企业的发展,推动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钧鹏,胡永兵,王赏妮等.浅析计算机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22):529-530.
  [2] 蒋桂文.基于信息化的计算机实验管理研究[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3,3(10):143-144.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宽松 民主 和谐 平等 关注  【中图分类号】H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014-02  我教书已经有十五年了,在
全球从事信息产业的人士都在关注这样一个事件:思科公司正式起诉中国华为公司及其美国的分公司,要求"华为"停止侵犯"思科"的知识产权.然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思科"诉"华为"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67-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实践、思考,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有
[摘要]: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在各种课改“模式”的影响下许多学校在尝试,但在课改实际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惑和困难。本文结合课改实践及理论思考对课改中常见现象和问题进行实例分析,提出了“三忌五宜”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2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我国现阶段存在教育理念相对落后
【中图分类号】G633.7  特岗教师是中央实施的一项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政策,旨在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特岗计划”实施以来,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紧缺问题,充实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甚至这些教师已经成为教育战线的主力军,为提升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更新教育理
网络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一种信息交流方式,由于其具有全球性、实时性、交互性等其他传统媒介所无法比拟的魅力,正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模式,传统的知识
摘要  利用500 hPa高度场、风场、200 hPa高空急流、500 hPa水汽通量散度场、卫星云图和地面观测资料,对 2014年2月上中旬西藏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出现强降水天气中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原上冬季强降水与水汽来源和水汽输送路径有直接影响;高空急流轴的方向和位置可以判断主要水汽的来源和输送方向,14~16日强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是高原南部70°~90°E,30°N以南的风场上
【摘 要】 培养“双师型”老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但目前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还不明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此现象,探讨了“双师型”高职教师的内涵、特点和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培养机制的构建和培养途径。  【关键词】 双师型;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