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小学体育教学特点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__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对体育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体育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本文论述了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以及基于小学体育教学特点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教学特点教学水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课改的实施,培养学生素质教育教育全面发展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小学体育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积极锻炼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小学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不相同,有着自身的特点。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高自身体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会体育竞技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课程。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
  小学教学是为以后打基础的重要的阶段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等方面的形成都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因此,小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体育教学辅助其他教学,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体育教学,而应该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帮助学生从小养成积极地锻炼习惯,使身体素质得以提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举办竞技比赛,鼓励学生踊跃参加,拓展学生的生活领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小学教学包括小学文化课教学和小学体育教学,意在使学生接受文化教育的同时,拥有健康的体魄。小学体育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目的在于避免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文化课教学,而忽略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有创新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独立学习的能力等,让学生在玩中求乐,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
  小学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自身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的双重性
  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双重性的,不仅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还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对健康认知水平。
  (二)教学具有针对性
  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等特点进行具体教学,因材施教,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教学内容要具有合理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不能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不仅会对学生学习造成心理负担,而且还让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厌倦。同时,体育教学是一种具有较高实践性的课程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学生运动的科学性,根据学生的不同体质给予适当的安排,让学生在所能承受的范围内适当增加运动量。
  三、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时,抓住小学体育特点提升小学教学水平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景教学,进行启发式教学
  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启发式教学具有独特的优点。进行启发式教学时,教师应该通过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在创设情景教学时,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喜好,创设一个学生能够理解并接受的教学情景。体育教学重在实践,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一味地进行知识讲授,而忽略学生的自主操作能力,教师只有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设情景教学,然后通过引导,让学生感知教学内容,然后通过实践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如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兴趣,然后主动发挥自主创造能力,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体育教学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经过不断地实践练习掌握所学内容。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做好规范的示范动作,然后给学生创造参与活动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的方式,学生通过教师示范的动作直接感知体育动作,然后经过实践巩固所学内容,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和体育教学效果。
  (三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差异进行教学。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特点,而且在身体素质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对同一事物的接受程度也因人而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及时指导学生的体育动作。
  (四)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时,要达到多样化、一体化、结构化。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对容易的事情易产生厌倦情绪。所以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编排时要多样化、灵活性,通过不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增强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同时,在教学程序设计上要合理,从而使体育教学合理、有序地进行。
  结语:
  小学体育教学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同时,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不仅享受体育学习的乐趣,还提高了身体素质,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明光.对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思考[J].新课程(中旬),2011(05).
  [2]鲁莽.浅析小学体育教学水平得以提高的良好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0).
  [3]段陈涛. 抓住小学体育教育特点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18).
其他文献
学位
一、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学生的品德心理的发展是以认知、情感、行为三者为主体的综合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更多的是看重学生的认知发展,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对某项技能是否掌握,运用得是否得心应手,而忽略了对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正确得价值观的形成。造成学生的学习情绪低下,知行不能统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和促进学生在知情行方面的和谐发展,充分
【摘要】教学质量是教师的生命线,是立教之本,是发展之基,而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教育事业的一篇大文章,是常谈常新的永恒主题。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打造高效课堂。本文作者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潜心研究体育小组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体育课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了自信与快乐。  【关键词】教学质量高效课堂体育小组模式  教学质量永远是学校的生命线,要想提高教学质
【摘要】美术是义务教育阶段中重要的学科之一,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美术学科无论是在学生,还是在家长,甚至教师的眼中都不够重视,被当作“副科”来看待,久而久之美术学科在学校教育当中的地位逐渐下滑,成为了初中教育的薄弱环节,使初中美术教育活动陷入了教学困境之中。笔者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在本文中对形成初中美术教育困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初中美术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教学美术教学教学困境
近年来,体育新课程改革强调初中的体育教学中应该把游戏纳入课堂,用以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玩,提高教学效果。游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就起到在教育中添加“欢乐”的作用。通过对近几年来的总结、感悟发现,教师们上课时都喜欢运用游戏的形式来解决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等问题。一堂体育课的成败取决于课中教师游戏的组织与运用是否成功。因此,本人通过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对《新课程标准》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学科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要求现代社会培养大批新型优质人才。因此,现代社会新教育的发展,对学校体育赋予新的历史使命。遵照邓小平同志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要求,我们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的需要去考虑学校体育的任务,即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还要把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贯穿始终,把育
目的:探讨包裹性胸腔积液中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腺苷脱氨(Adenosine deaminase,ADA)、及D-二聚体(D-dimer)对包裹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价值及尿激酶与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