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技术在中职教学中的困境与策略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liu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药鉴定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中药制药和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近300种中药材的鉴定技术。然而,部分中药材的性状较相似且难以区别,同时又存在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现象,使本课程的学习难度加大。再加上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关注度不高,使该课程的实际教学工作困难重重。经过多年的教学工作发现,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可使学生学习中药鉴定技术的难度大大降低,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鉴别常用中药材真伪优劣的能力。
  [关    键   词]  中等职业学校;中药鉴定技术;教学困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4-0072-02
   当前,医药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竞争的焦点。尤其是中药在慢性病治疗过程中发挥的独特作用,使得中药的天然优势得到了充分彰显,正是由于中药的这种独特魅力,使得中药制药专业在未来的前景一片光明。基于此背景,许多学生选择就读中药制药或中药专业。学习阶段的转变需要学生及时转变以前的学习方法,同时学习内容的增多,学习对象的陌生性,使得学生学习本课程的难度加大。本文就该课程在中职教学中的困境进行分析,并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和本人的思考,总结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中药专业、中药制药专业教学标准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的基本要求和特点编写的[1],也是药学类及相关专业执业中药师资格考试的考查内容。中药材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中医药研究的正确与否、临床疗效的发挥和用药的安全等工作。本课程所用教材分总论和中药鉴定两部分。第一部分总论主要讲述中药鉴定基本知识,第二部分讲述具体中药的鉴定。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按照药物来源及药用部位进行分类介绍,做到举一反三,及时归纳总结。每一种中药材的鉴定都按照来源、产地、采收与加工、性状描述、功效、贮藏等方面进行讲解。所有这些内容都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好好听讲,课后抓紧时间记忆,才能很好地掌握。
   二、中药鉴定技术的教学困境
   (一)制约中药鉴定技术教学效果的因素
   1.课程所列中药种类多,专业性强。本课程讲述近300种中药的鉴定技术,很多中药材特征很相似,难以区别,再加上一些人为掺入的异物,给中药的真伪及质量优劣的判断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在进行中药性状描述时,出现了大量的鉴定术语(如:云锦花纹、狮子盘头、怀中抱月、觀音合掌等),都需要学生用专业词汇来解释,同时与相应的药材对应起来。在学习中药的功效时,一些描述中药功效的术语也需要理解到位,如活血补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等,都需要与具体的主治病症对应起来,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总之,本课程知识的庞杂性和专业性是制约中药鉴定技术教学效果的最主要因素。
   2.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能力较低。中职学生普遍学习能力较低,很多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是缺乏自主学习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造成中职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学生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形成恶性循环,随着他们踏入中职学校,坏习惯仍然伴随着他们。在课堂上部分表现好的学生会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但两眼无神,对教师所讲内容并不关注;个别学生无视课堂纪律,随意出入。所有这些表现使得中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处于尴尬的境地,让课堂教学效果大大降低。
   3.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关注程度不高。中职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目的是直接向社会输入技能型人才。但是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关注程度并不高,甚至有一定的偏见,这使得中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得不到很好的保障[2]。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常常把中职生看成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些偏见导致中职生存在烦闷、焦虑,甚至厌学的情绪,在学习上没有主动性,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达不到预定目标。总之,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这种负面影响,更加磨灭了中职生的学习动力,使中职教育的发展十分缓慢。
   (二)缺乏明确的专业学习方向
   随着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医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但是社会对医药类专业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差,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和专业发展方向并不明确,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导致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专业学习方向。中职药学专业学生面临职业定位不明确、职业前景迷茫、职业素养欠缺等困惑[3],学校需要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对话,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进入企业各个岗位,体验不同岗位的用人要求,提高他们学习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三、中药鉴定技术的教学策略
   (一)理论讲解与实训操作相结合,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经过几年的教学总结与反思,不断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紧紧围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和人才培养标准,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大胆探索并使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课堂上不爱学习的学生走进实训室后,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会大大提高。多年来,在实训课上逐步形成“教师示范—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检查指导—成果展示—学生反思与改进”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中药鉴别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学习具体某一味中药的鉴定时,通过制作中药饮片来观察其断面特征。例如在学习何首乌的断面特征(云锦花纹)时,学生可借助手中的饮片进行直观观察;在学习党参根茎的描述时,通过眼观的方法,更能很好地掌握党参的鉴定术语——狮子盘头;鉴定中药切片时,检查润药是否到位,可用手捏、指掐、穿刺等方法来判断,同时能够深刻地理解不同方法的适用药材。再比如进行中药气味学习时,可通过鼻闻,口尝的方式来感受中药的气味。在实训课上还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试验进行理化鉴别,如进行大黄的理化鉴别时,取大黄粉末少许,加NaOH显红色。通过直观的颜色反应更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训操作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使中药性状鉴定的教学更加直观易懂。    (二)通过举办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
   通过校园开放日活动,充分开展中药鉴定技能大赛,让社会各界加深对本专业的关注度。比赛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见药知名”,考查学生对常用药材的识别情况。第二环节是“常见中药性状鉴别和功效答辩”,考查学生对中药的性状特征及功效掌握情况。通过大赛的竞争和激励,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鉴别中药质量优劣的能力,还可以通过比赛的激励机制,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为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创造条件。此外,学校还成立中药鉴定兴趣小组,规定每周二、三、四下午自习时间由兴趣小组指导老师负责兴趣小组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兴趣小组课堂上,通过制作中药材标本和中药饮片,学习中药材的形状、颜色、质地等,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分组制作中药材标本提高了他们团队协作的能力,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
   (三)进药园,进企业,促进校企合作
   身临制药厂,实践探真知。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企业的用人标准,应当由当地政府牵头,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给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学生不论是走进中药生产车间,还是进入质量岗位,都可以学习操作和检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深刻感受药品质量的特殊性,增强他们学习的目的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陇西作为中国药都之乡,有其独特的地理优势,甘肃四大药材(当归、黄芪、党参、甘草)更是远近闻名。作为中药制药专业学生,学会四大药材的栽培与加工更是迫在眉睫。学校应让学生走进中药种植栽培园,通过亲自种药、识药、辨药的实践过程,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强化。在实践中感受道地药材(岷县当归)的独特优势,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为中药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4],了解不同中草药适宜的生长环境、形态、入药部位与药用价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才能深刻体会到实践技能与丰富理論知识之间的差距,只有通过真正的专业实践才能掌握专业技能。
   四、献身中职教育,提升自身价值
   (一)提高教学能力,关注前沿信息
   在当今科技经济迅速发展的影响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在教育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大提高了教学过程的有序性和教学成果的有效性,吸引了学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但同时信息化教学也要求中职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把微课、翻转课堂等带进课堂教学。由于药品的质量特性和特殊性,使得与药品相关的信息也要与时俱进,如《中国药典》《药品管理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等都在不断完善,不断更新。教师就需要及时关注这些信息,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才能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摆正心态,教书育人
   教师要耐心地对待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做到因人施教。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利用闲暇之余,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疏导和帮助。另外,教师也要积极调整心态,倡导社会摒弃对中职教育的偏见,让社会各界认识到中职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三)立德树人,把思政和德育带入课堂
   在教学中坚持德育为先,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将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材施教,真正将立德树人融入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培养合格的医药卫生事业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丁冬梅,马立本.中药鉴定技术第二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
   [2]唐炜.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16(8).
   [3]吴秀玲.中职药学专业学生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1).
   [4]吴佐建,黄东姐.校本课程“药园植物分类与识别”的优化[J].中学生物学,2019(6):64-65.
  ◎编辑 郭小琴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程思政”这一综合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于2014年提出。“课程思政”即挖掘课程中思想引领、政治教育功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分析了“课程思政”在高校教育中的发展现状,预设了拟解决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问题,并以程序设计类课程为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案:通过认真分析“思政教学”工作的内容和性质,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大纲
[摘 要] 教材是职业院校教育的核心载体,而教材信息化设计为大势所趋,在活页式教材内涵阐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活页式教材设计应注意的事项,提出了活页式教材设计方法与职业院校对活页式教材运用的策略。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活页式教材;设计方法;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3-0056-
[摘 要] 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选择新颖别致的课堂情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中职数学课堂情境导入可采用时事导入、数学史料导入、悬念设疑导入、实验导入等方法。  [关 键 词] 情境导入;中职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4-0062-0
[摘 要] 宪法学课程作为法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知识大量涉及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各方面,将国家宪制顶层设计与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宪法学课程,建立协同一致的课程思政体系,能将“过程育人”真正落到实处,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感,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 键 词] 宪法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
[摘 要] 中职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特点,把握中职学生的特殊性,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扭转语文课堂的被动局面。为此,提出以下四方面建议:以班主任身份来教学;中职语文教师要拥有“十八般武艺”;根据学生特点整合教材资源;根据学生特点细化、简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内容,确保学生真正吸收语文知识。总之,中职语文教师应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摘 要] 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新时代的思政工作者需要进行全媒型思政教育。融媒体视域下开展全媒型思政教育存在必要性和主导性的优势。但是,融媒体视域与全媒型思政教育面临挑战,融媒体视域与全媒型思政教育的理念有待更新,教育的技术有待提升,内容有待整合。新时代的应对策略是树立融为一体的大思政格局,建立多维互补的传播网,设计高度融合的传播内容,构筑思想政治话语体系。  [关 键 词] 融媒体;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