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的“转基因”玄机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xu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站在超市琳琅满目的食用油货架前,不少人会有点发懵:什么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菜籽油、芥花油、调和油等,不光是种类繁多的牌子让你“挑花眼”,还有各种“标签”也让人云山雾罩:什么5S压榨技术、不饱和脂肪酸等等。近些年,有这样一个标签被热炒,那就是“转基因”。
  包装上标出“非转基因原料”的食用油,相当于给消费者贴上了与健康相关的“暧昧”信息。那么,转基因食用油究竟是什么?跟传统食品油一样吗?我们该如何看待转基因食用油?长期食用转基因油对人们的健康有没有危害?
  
  食用油“转”的多
  不管你愿不愿意,我们的身边,不知不觉已经有了很多转基因食品,如今,老百姓最熟悉、最容易接触到的转基因食品,应当是大规模进入消费市场的食用油。
  食用油品种很多,哪些最可能是转基因的呢?记者走访了京城几个超市,调查发现大豆油一般都是转基因的,而调和油因为多数添加了转基因的大豆油,也往往含有转基因成分。而花生油、橄榄油等基本不含转基因成分。记者粗略估算一下,转基因食用油价格往往比非转基因食用油要便宜一些,相差10元左右。
  食用油为何“转”的多?重庆市农委张洪松向记者解释说,这与食用油的原料来源有关,目前我国是美国、阿根廷等国重要的大豆出口市场,拿美国为例,种植的9成以上为转基因大豆。进口的大豆直接进入设在我国各地的油脂压榨厂,最后以食用油的形式进入消费市场。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获知,2009年一年中国进口大豆4249万吨,占到供应总量的70%。据了解,目前进口的转基因大豆,比国产的非转基因大豆每吨要便宜500元左右,而且出油率更高,这也是为何如此多的食用油厂家都抛弃传统大豆,而该用转基因大豆的原因。目前,转基因食用油已牢牢占据市场半壁江山。
  有意思的是,转基因食用油标注一般难以发现,记者发现,几乎调和油都在配料中都注明了“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或“原料中有转基因大豆”,但由于使用小字体,不容易被注意。与转基因食用油的“低调”不同,非转基因食用油往往会用醒目的大字标明是“非转基因产品”、“非转基因原料加工”或“非转基因压榨”,“非转基因”成了食用油的一个卖点。
  
  “安全”还是“不安全”
  面对转基因食物油,公众最担忧的,莫过于对安全性的质疑。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科学界一直存在着支持派和怀疑派。
  支持派的专家认为,转基因并不是新鲜事物,自然界更随处可见,劳动人民在很早的时候就利用了这种古老的转基因现象,来改良品种,比如起源于墨西哥的玉米,就是通过人们一代代的杂交优选才培育出的,可以这样说,自然界很多品种的改良,都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是基因转移的产物。
  在植保(中国)协会召开的“农业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研讨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杨晓光教授介绍说,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目前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评价,主要针对其主要成分、微量营养成分以及抗营养因子等方面,与非转基因食品有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差异,但是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发现已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甚至还有专家认为,转基因食品比传统食品更安全。如食用油的原料之一转基因抗虫玉米,由于少受虫咬,这就减少了玉米上的“伤口”,从而减少赭曲霉、黄曲霉等致癌物质的侵染,降低了食用玉米的健康隐患。
  但是,对转基因食品表示担忧的专家不在少数。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丁晓雯教授指出,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类健康短期的、直接的影响较小,但是长期的、间接的、累积的影响还难以确定。比如外来基因会不会带来新的毒素、外来基因产生新的蛋白质会不会引起人类的过敏反应等。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高希武教授指出,目前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可以科学预测,但是由于转基因作物还比较新,对它的认识还不够,某些方面可能会潜藏着不熟悉、没有事先预计的潜在风险。
  目前,世界上对转基因食品的看法难以统一,造成转基因在不同国家境遇“冰火两重天”。美国、加拿大等国公众接受度很高,但是欧洲转基因食品被当成“恶魔食品”。尽管去年3月,欧盟委员会就已颁发转基因土豆种植许可,但遭遇了环保组织和舆论的强烈抵制。
  
  公众了解还不多
  对于转基因食物油,大多数消费者了解并不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的张恬和同事多次组织科普活动,他们在北京一些大超市所作的调查显示,目前近一半的人对转基因还没有什么概念,而30%的人已经相信了媒体的负面报道。
  时间退回至2002年的公众接受度调查,当时还有2/3的公众表示愿意接受转基因产品;而到了2009年,却只有1/3的人对转基因技术持比较乐观的态度。
  “公众参与很重要的是要知情同意,对于安全性本身要知情。”同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何俊民看来,转基因食品并不是洪水猛兽,但是,应该让消费者有知情权和选择权,食品到底哪些转基因,哪些不转,要有一个标签制度。现在标签制度是一个误区或者奇怪现象,含转基因的写得像蚂蚁一样,不转基因的写得大大的,这样反而造成消费者,感到吃了转基因食品就不安全。
  张恬也认为,一些商家将非转基因与健康捆绑在一起,给消费者强烈的信息暗示,不少消费者通过标签,认为转基因不安全。何俊民指出,现在老百姓更多是“被选择”,比如在公共餐饮场所,基本上都使用转基因食物油,这是值得关注的。
  重庆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老师张勇指出,转基因食品有自己的优点,但过分强调安全就会进入一个误区。应该告诉老百姓会有什么样的风险,再将相关数据展示出来,老百姓就能自行选择。
  
  严格监管和评价体系不能缺
  从“要不要转基因”到“该不该商业化”,从转基因食品出现,争议就一直如影随形。对此,专家呼吁加强转基因食品的监管和安全评价体系。
  第三军医大学唐勇教授指出,对转基因的风险评估不能省略,尤其是对人体的监测,更多应该侧重慢性试验,比如加强致癌、致畸的研究,有些致畸研究甚至是两三代才能看到。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瞿保平指出,早期转基因技术曾造成严重污染,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绝不能拿老百姓健康当实验品。要确保公众能够放心食用转基因食用油等转基因食品,需要严格监管下谨慎的推行我国转基因食物战略。
  在争议声中,我国转基因商业化步伐已经迈出。2009年年底,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植酸酶玉米通过国家审核批准,这意味着食用油原料中也将会出现中国自己的转基因产品。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会有更多的转基因食品甚至转基因粮食登上我们的餐桌。
  
  链接:转基因就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外源基因转移到受体生物中,使之产生定向的、稳定遗传的改变,也就是使得新的受体生物获得新的性状。现代转基因技术,通过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其他文献
“挫折”这词听上去很沉重,总让人联想到诸如人生啦、理想啦,或者考验啦之类特正经的概念。要我说,哪儿至于啊?今天我就遇到一相当挫折的事儿,和什么人生、理想丝毫不搭边儿:  话说从一个月前,有一辆不知打哪儿冒出来的破车,停在我太太的车位里,每天纹丝不动,车主不知所踪。你说这有多郁闷!和保安交涉吧?众保安除了陪笑脸,没一个知道这车的来龙去脉的。想砸车吧?这车已经残破得影响和谐社会了,围着它转了两圈,愣没
期刊
青花瓷图案的小碗,碗里的奶制品爽滑细腻得就像盒装豆腐,需要用小勺挖着吃,别有一番情趣!  近几个月来,一种碗装老酸奶在国内乳品市场异军突起。超市、商场销售更是异常火爆,受到各类人群的青睐!这种老酸奶开始销售时,投入大量的广告,并且宣称老酸奶营养成分含量高,价格也比普通酸奶要高,160克左右的老酸奶,价格从3元到5元不等,如此可观的利润空间吸引着乳业巨头们纷纷加入到这项产品的开发当中,一时间相似度极
期刊
冬虫夏草究竟是一种什么药呢?过去有人说它冬天为“虫”,夏天为“草”。其实,它是麦角菌科真菌植物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早在1757年,《本草从新》中就有“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肾,补精髓,止血化痰,已劳咳,治膈症皆良”的记载。《中药大辞典》中提到,其味甘酸、性平、气香、入肺肾二经,可强壮、益肺肾、补虚损、益精气、解毒、止血化痰。中医认为,虫草入肺肾二经,既能补肺阴,
期刊
2010年6月20日,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医师学术大会在蓉城成都落下帏幕。  在这次有全球1400余名神经外科医学精英参加的学术大会上,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安民教授荣获2010年度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学术成就奖。这一奖项是表彰全球华人神经外科医师的最高奖项,每年度只有2名医生入选。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探索性科学,没有创新就没有突破,不敢冒险就不会有创新     在李安民的
期刊
朋友中有的人因为怕黑,平时爱开灯睡觉;也有一些人习惯伴灯度过漫漫长夜,他们是因为上夜班身不由己;更有部分人喜欢在灯光下过夜生活……殊不知,这深夜黑暗中的灯光,虽然会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然而它也会给我们健康的身体带来各种各样的伤害。    增加患癌几率  24岁的庄玉洁,因为家里开了一家店,她从小往往只能在灯光和嘈杂中入睡,长大后也就逐渐地养成了“伴灯入睡”的习惯。每晚睡觉时,庄玉洁都要开着一
期刊
每天一到中午时间,都有成群的都市白领陆续从写字楼里走出来。大家互相议论着:“今天去哪吃?吃什么呢?”。大家对午餐真的是无可奈何,吃不好,吃不香,不吃又不行,毕竟午餐对上班族一天体力和脑力的补充,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日复一日,午餐常常是应付了事,对身心健康危害太大。近日,一份来自上海的调查显示:楼宇白领对自己的午餐表示满意的只有4%。中国营养学会也曾对楼宇白领的午餐营养状况做过调查,结果显示达不到
期刊
当你走进超市,可见多种多样的强化食品,但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强化食品,又该如何选择呢?      什么是强化食品  营养强化食品被人们简称为强化食品。那么什么是营养强化食品呢?食物营养强化,是指食物在加工过程中人为地加入一些人体所必需的,但在日常膳食生活中容易缺乏的营养素,以保证人体对营养的需要。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经过这种人为添加了营养素的食品就称之为营养强化食品。加入到食品中的营养素统称为营养强化剂。
期刊
张小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广东省优生优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卸下这些身份,面对家中可爱的女儿,作为父亲的他,更是充满智慧和耐性。让我们来听听这位育儿专家的“育儿经”——    有教有养 寓教于“养”  用张小庄的话说,“教养就是寓教于养”。其基本内容包括孩子的体格、情感、行为、智力(语言智能、认知智能、社交智能)等。过去“养育”的概念非常狭隘,只强调身体发育、营养调配之类,现在它可
期刊
“同事家的宝贝都会叫爸爸妈妈了,我们家的宝贝怎么还不肯开口说话?”  “我家宝宝开口说话比较早,可怎么近来进步缓慢,似乎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怎样训练才能让孩子早点说话?”  “孩子说话早晚由什么因素决定?”  “我家宝宝说话总是口齿不清,总有几个音发不清楚,会不会是舌头或者哪里没有长好?”  ……  以上这些关于孩子开口说话的问题是梁爱民大夫在日常门诊中最常遇到的一
期刊
五花八门的高蛋白营养品充斥市场,但并非人人都可随意进补。现在不少中老年人因为子女孝顺送保健品,过量摄入高蛋白营养品,致使原有的肾病短时间加重,甚至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正是比吃“毒药”还危险呢!    案例:  67岁的吕老在一次偶然体检中获知,已患慢性肾功能衰竭。自从退休后,吕老再也没体检过。他根本不知道,其实自己早有慢性肾病。不过,子女们很孝顺,逢年过节送来的营养品可堆成小山,其中不少是高蛋白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