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zy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结合点,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前提。教学实践证明,能否激起学生学习认知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往往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那么,究竟该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是营造宽松氛围。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极其重要的。所谓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就是民主的、外向的、开放的,应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甚至敢于批评争论,让周围环境成为激起学生灵感的场所。有了宽松的创造空间,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于标新立异,创造潜能才能激发出来。
   二是给予学生成功的满足。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如果这种情况反复多次,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稳固的联系,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反之,在数学课堂上长期遭受挫折和失败,就会使学生对自己能否学好数学感到怀疑,并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失去学习信心。这样一来,学生对数学唯恐避之不及,又有何兴趣而言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区别对待与要求,力求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要利用数学美感染学生。数学从表面上看好像比较枯燥,但实际上却具有一种隐蔽的、深邃的美,一种理性的美。比如数学中含着对称、简洁、奇异和和谐等美学因素,我们可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等手段,使学生感受数学美,陶冶情操,激发学习兴趣。
   四要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创设有意义的、开放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尝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使他们始终处于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这就要求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尽量用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代替枯燥的例题。
   五要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学生在学到了一定的数学知识、有了学习的兴趣之后,就会不满足于课堂所学的知识。这时,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其创造一个自由的、生动的学习环境。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加开放,更加利于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参加。例如,组织数学课外兴趣小组,介绍中外数学家的故事,出数学墙报,开展课外阅读,上趣味数学课,开设专项讲座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扩大知识面,发展数学的学习兴趣。
   六要加强数学实验与直观教学。数学动手实验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动手的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其内在规律,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来实验获得感性认识。
   七要引导动手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引出兴趣。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制学具,自己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很浓,主动积极,能尝到探求知识的乐趣。在动手过程中,学生互相讨论,收到群体效应的激励,更能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总而言之,只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才能让学生成为教学真正的主体,才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主动,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舌针配合语言训练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影响,探讨舌针配合语言训练对本病的意义,为临床上提供一种更有效的综合语言康复措施。  方法:⑴对近15年关于中风失语的文献进
小学高年级数学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束缚,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题目机械重复的练习,枯燥乏味的烦琐的死记硬背基本上无思维价值的封闭性数学问题大大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及数学练习产生厌烦情绪,抹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克服这种弊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提出开放性数学问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数学家开放题目研究的意义    我区进行了“研学后教”课堂教学发来对学生在数学开放性试题的
问题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具有自由探讨,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设法解决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它是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思维才有动力。学生提出问题,这是“问题解决”的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怎样把学生引入情境所隐含的“数学问题”中,如何
朱智贤在《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我们教师如何从小学生的心理兴趣出发,如何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心理特征打造出真正的有效课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基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有效数学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案例回放   片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配合推拿疗法治疗轻中度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清远市中医院骨伤科住院及门诊的患者90例,将受试病例随机
【摘要】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内在强大的动能。当学生对某种事情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因此,要让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像拥有了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有了兴趣,就能产生无穷无尽的学习动力。相反,如果没有兴趣,学习就犹如
【摘要】现代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角,教师为主导。那么应该如何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让学生提高课堂参与度呢?  【关键词】数学课堂参与意识课堂教学  学生学习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新课标教育理论摒弃在教学中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的不足,更注重知识的产生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