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盐城高职园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针对高职园区高校的不同创建类型,分析其在特定区域内呈现的校园文化的特征。以“合并组建型”和“独立升格型”两种模式为基础,立足于校园文化构建的角度,探讨高职园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发挥校园文化在高职园区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高职园区 校园文化 管理思路
  以高等职业教育为特色的教育园区,简称为高职园、职教园、科教园,是融汇高职院校、科研机构、企业为一体的集中区域,是产学研结合、高科技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验区。其旨在将高职院校的优势科技资源与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高校毕业生创业、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创新创业人才等提供平台。黄尧《中国职业教育30年综述》指出:“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教育部召开全国职业院校德育创新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也将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高度上强调高职院校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强化文化育人,推进产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
  一.高职园区高校的类型及校园文化的特征
  (一)高职园区高校的类型
  高职园区高校是指具有一个独立法人资格,在特定的教育园区内拥有校区的高等院校。主要有两种类型:
  1.合并组建型。这是根据国家总体战略规划和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历史要求,一些高校选择的发展之路,其基本模式是对相关的中等专业院校进行整合,由几所学校从行政、教学上合并为一个新的高等院校。如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就是由原来的纺织学校和轻工业学校两所中专学校组建而成。
  2.独立升格型。由于扩招及原校区地理空间不足,不少高校在城市郊区建设了新校区,新老校区并存。如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园区的出现使得高校的办学形态发生了变化,同时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涌现了许多新特征。对高职园区高校校园文化进行研究,就是希望能构建既能沿袭以前校园文化精髓,又具有新特色、和谐的校园文化。
  (二)高职园区校园文化的特征
  与单一型校区相比,高职园区高校产生许多独有的特点。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比单校区高校文化,具有更丰富的优势,但更受各校区各自文化的发展影响和冲击,呈现出许多新特性。
  1.独有性。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由于历史的积淀和数代人心血的积累,原来的不同学校都拥有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传统,而“独立升格型”的高职园区模式下各校区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周边资源和功能定位均有差异,使得各校区形成有别于其他校区、自身特有的并逐渐形成品牌的校园文化,这就是高职园区校园独有的文化特点。
  2.复杂性。“合并组建型”的学校,原有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文化传统、建设目标、建筑风格等迥然不同,通过一纸公文行政化组合在一起。但校园文化不会自然融为一体,必然会因为专业设置侧重点不同而产生碰撞、传承、扬弃、融合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可能会因碰撞而产生摩擦乃至割裂,甚至导致校园文化的迷失与混乱。
  3.共生性。一方面,高职园区校园文化,是各校区特色的独立体现;另一方面,因与其他校区文化的和谐相处,长期共存,共生于校本部宏观校园文化氛围中的特有文化,通过若干年的积淀和积累,必然对整个高校的校园文化产生积极而又重要的推动作用,使整个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和繁荣。
  二.高职园区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的思路
  高职园区高校的各个校区在地理空间上相对独立,但都坐落在高职园区内,因此,高职园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在统一的价值取向引领下,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坚持融合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使高校高职园区以一个整体的精神风貌和姿态面对社会。高职园区办学的格局一旦形成,学校就要以新的模式、新的理念开展高等教育,寻找学校新的发展机遇,以体现出灵活高效和管理现代化的特点,跟上时代步伐。因此,发挥校园文化在高职园区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以这两种模式为基础探讨高职园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
  (一)“合并组建型”高校的文化组建
  “合并组建”,组建的不仅仅是组织体系、学科布局、人员分布,在校园文化方面也将面临“组建”的任务。本文将借鉴这一理论体系,对合并组建型高校高职园区校园文化的组建策略分别从物质、行为、制度和精神四个维度进行分析。
  1.物质文化组建。合并组建型高校高职园区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使命是对物质文化的适当优化和改造,按照对合并后新高校的基本定位、办学目标、发展战略等各种宏观因素,科学、系统、全面的考量高校建筑的基本风格,当然,这种考量一定是在遵循前述原则的基础上形成的。根据这种风格的定位,对各校区的校容校貌、功能布局、装饰方案、景观设计等全面改造,既体现合并办学后应有的整体意识,也为新校园文化的组建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2.行为文化的组建。基于高职园区办学的现实考量,可以组织能覆盖各个校区、师生参与热情高的类似巡回演讲、知识竞赛、大型集会等相关活动,使广大师生员工通过活动加深对校园文化的认识、认同、认可,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位校园人的学习、思维、工作和生活等方式,使其逐渐向共同的校园文化靠拢,最终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3.制度文化的组建。合并组建类高校是由不同的高校组成,各校原来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行为规范差别很大,师生员工如果还基于此前的思维定势和管理方式学习、生活和工作,各种矛盾在所难免。因此在校园文化的组建过程中,对相关制度进行梳理、删除、组建就显得很有必要。通过各种机制逐步建立起一套与合并后新高校的的发展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形成新的制度文化以促进教学、研究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4.精神文化的组建。精神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不可复制性是其最大特点。作为合并高校的校园文化组建,在精神层面需要花费更多力气,而创新是组建的重要抓手,立足于合并前各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在对物质、行为和制度文化有效组建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加强对精神文化的创新、凝练和提升,形成既具传统又富现实的新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组建的首要使命。   (二)“独立升格型”高校的文化整合
  与合并组建型高校高职园区校园文化建设重在组建相比照,独立升格型高校高职园区校园文化的建设策略重在整合。独立升格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各校区校园文化均脱胎于一个母体,只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文化的多元,为了凝练和提升校园整体文化,对各校区的文化按照校园传统进行必要的整合是一条必由之路。
  1.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一所高校总有其独到的精神理念和特殊的价值追求。在校园文化的整合过程中,对高校文化自身的核心内涵进行有效的厘清和梳理和提升,是实现校园文化整合的必要前提。各校区的文化只有在遵循基本理念和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才有整合的可能。也只有服务和服从于这种核心理念,整合才能实现。实际上,一所高校的核心价值取向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基本成型,但正是因为高职园区的存在,整合成为必须的选择,才有了厘清和梳理的必要。
  2.培育各校区现有文化氛围。整合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行为历程。要实现有效的整合,在校园文化建设核心价值取向的引领下,必须对各校区现有的校园文化进行仔细深入的分析和判断,把握其现在的基本态势,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整合。各校区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风格,对各种风格的清醒认识和有效把握,对实现整合不无裨益。这种认识和把握应该从物质、行为、制度和精神等各个层面入手,深入到具体的教学、科研、学习、生活、活动、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
  3.规划高职园区校园文化发展模式。整合是一个有序的过程。为了实现有效的整合,规划高职园区校园文化发展的合理模式,形成整合的基本蓝本将成为重要选择。这种模式既要符合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又要体现高校的核心价值理念。新的发展模式要在校园内外取得广泛认同和充分认可,是基于对学校历史和现实的综合的科学认识和判断,要能代表高校的发展追求和特色理念,体现高校的发展定位和目标选择,反映高校制度体系和道德规范。新的模式一旦形成,校园文化的整合将遵循和尊重这一模式,各校区必须在服务和服从于这种模式选择的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推动自身文化的繁荣发展,也合力促进新建模式不断走向成熟,最终实现校园文化的有效整合,形成既有共同追求又各具特色的新的校园文化。
  4.推进高校区间的文化交流。各高校校区间的交流互动就显得很有必要。这种交流既有要物质上的交流和观念上的交流,也要有制度上的交流和行为上的交流,通过各种有组织有意识的校园活动,加深彼此了解和认识,推动共同体认知和理解,促进有效的文化整合。在交流过程中,可以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比如建立各个层级、单位之间约定的交流项目,形成交流的固定模式;也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化解有型障碍,形成通畅沟通,比如大型活动的网上直播等等;还要发挥各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交流活动持续快速发展,在整个过程中,共青团、学生会和各类社团的作用不可小觑,他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也是校园文化交流活动的有生力量,发挥他们年轻有为、充满朝气、富于创造和勇于创新的最大优势,利用他们扎根于广大师生员工的先天条件,给予他们更多的校区间文化交流的使命,一个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交流局面将很会很快形成。通过这种立体式、全方位的交流互动,校区间的认识和理解将会进一步加深,校园文化的整合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韩延明,大学理念论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孙鹤娟,学校文化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4.杨东平,大学精神[M],沈阳:辽海出版社。
  5.周运来,高校校园文化传承与发展[M],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
  6.冯刚主编,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第一辑)[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7.赵俊芳,大学郊区化及其对城市文化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
  8.凌宏彬,论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J],高校德育建设。
  (作者介绍:陈屈亮,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教管理,清代经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为了使学生学会鉴赏古典诗歌,从容应对高考试题中的古诗鉴赏题,有必要编写一本包含古典诗歌鉴赏通论、古典诗歌艺术分析、古典诗歌作品选读等三方面内容的古典诗歌鉴赏选修课教材。  关键词:古典诗歌鉴赏 选修课 思考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我们的语文课本零零散散编入了数十首古典诗歌,大多是以课的形式。几年下来,学生头脑中积累的也就是很零散的若干首古典诗歌。高中实行新课程以来,古典诗歌纳入了选修课
忆起儿时站在鸣沙山上,看着满眼泉水不敢往下跑的情形,生于敦煌、长于敦煌,之后在敦煌水利部门工作的40岁的朱建明先生,忧虑大于怀旧:“月牙泉的干枯,看来是迟早的事情!”资
内容摘要: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积极踊跃的融入到课堂之中,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做到的。并且,培养初中生的思维能力是实施教育改革所要求的素质的需要,同时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而现在我们所关注的重点就是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的思维能力。本文将以初中数学为切入点,讲述初中数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广大数学老师提供方便。  关键词:初中数学
内容摘要:有声思维法,也称有声思维资料分析法((Think Aloud Protocols,后简称TAPs)近年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并出现在各类研究中。本文对TAPs在翻译过程中的研究进行了概述,总结了翻译研究的趋势、回顾了早期国外研究和近期国内研究,最后进行了思考,指出了TAPs翻译过程研究与测试的结合、TAPs编码框架的构建、TAPs研究范围的可能。  关键词:有声思维法 翻译过程 思考  1
内容摘要:动画片在儿童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通过事实阐述动画片对儿童想象能力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引导家长选择适合儿童健康成长的动画片来观看,并适当引导,保护儿童的想象力,使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动画片 想象力 影响 教育  当今动画片制作飞速发展,制作精美,情节精彩,语言有魅力、音乐有感召力、动感效果强的动画片特别吸引孩子,孩子都很喜欢看动画片,很多孩子对很多动画片
针对传统研究生招生选拔制度的弊端和地方农业院校的特点,分析研究生招生面临的严峻形势,研究提出地方农业院校研究生招生改革措施.并以沈阳农业大学为案例分析改革措施的具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博士生导师李里特教授介绍说,从蔬菜外观的形状和颜色上是无法辨别农药是否超标的;要想减少污染果蔬对健康的危害,首先要了解哪些蔬菜和水果更容易受到
本文首先分析了铜结构施工的优势与缺点,并结合实例就钢结构施工的相关技术进行了探讨.
【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建筑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各大城市高楼林立,大型公共建筑、工业厂房不断涌现。为提高天然地基的承载能力或加固软弱地基,以满足建筑物上部荷载的要求,确保建筑物(构筑物)的工程质量,桩基的使用已日益普及,现结合我们的工作,谈些对桩基应用的心得。  【关键词】预制桩;灌注桩;建筑工程  1.常见桩的类型  1.1摩擦型桩  (1)摩擦桩外部荷载主要通过桩身侧表面与土层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实施和深化,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相应的教育现实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模式转变成为“自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