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化学课堂教与学的黄金分割点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m184015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者周国平在《教育的七条箴言》中指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成长,而不是把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创设人性化的课堂已是大势所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研究探索教与学的黄金分割點。
  一、尊重学情,以学定教
  要让课堂教学真正优质有效,笔者认为应该先从实际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多研究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知识层面和学习习惯等。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份不记名的问卷调查了解所任教学生的学习情况,部分内容如下:
  1. 你在课堂上的表现是( )
  A. 认真听课
  B. 有听课,但常开小差
  C. 基本不怎样听
  2. 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你会( )
  A. 独立完成
  B. 借别人的来参考
  C. 没有完成
  3. 放学后回到家,你的学习时间是( )
  A. 1小时以上
  B. 少于1小时
  C. 完全没有
  图一是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查,从图中可以看到班里的大部分学生不爱学习。只有不到20%的学生课堂上认真听课,不听的占了大多数。学生作业都是马虎了事,近50%的学生抄袭别人的作业,也有部分不完成作业的。回家复习1小时以上的人比较少,只占了约20%,有近60%的学生是不会复习的。由此可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比较低,更难希望他们将学习延伸至课外。要想学生能够在本学科有所收获,教师只能向课堂的40分钟要质量。如何充分利用好化学课堂的40分钟,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特别是低分层学生的学习水平,笔者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二、转变认识,改进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一)把握重点,精讲多练
  教师不太相信学生,担心课堂上给他们的太少,会“吃不饱”。一节40分钟的课,不断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下课前只留那么几分钟或者不留时间让学生消化知识。这样做,教师根本不了解学生实际掌握了多少。从单元检测中教师就会发现学生课堂上一听就懂了,但是一做就不会。从图一可以看到本校学生不愿意动笔,特别不愿意动脑筋,教师的满堂灌恰好符合他们的心意,作业留到课外更不用动脑筋,抄抄就完成了。为了让课堂真正变得有效,笔者施行“20 20”的教学模式,以“20”作为教与学的黄金分割点:教师的教不多于20分钟,学生的练不少于20分钟。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动起笔来,动起脑来。
  比如《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并将之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燃烧的三个条件教师可以通过课本的探究活动直接得出。对于灭火的原理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笔者是这样完成的:在讲台上点燃一支蜡烛,提供水、剪刀、烧杯等物品给学生。让学生到讲台上用各种方法将蜡烛熄灭,但是方法不能重复。一开始,学生反应特别地快,第一个学生用嘴吹灭,第二个学生用剪刀把灯芯剪掉,第三个学生……但是越往后,方法就越少。这样寓学习于活动中,约五分钟的一个小实验,就可以总结出灭火的原理。20分钟的课,学生看了、听了、做了,是否就已经掌握了呢?其实不一定,只能通过实践才能够证明。在教师的教和导以后,剩下的20分钟就是学生的学了。有些教师会认为只教20分钟时间不够,不能充分地向学生灌输所有新的知识点。其实,这需要教师用本身的魅力去启发、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20分钟的教,并不只是教师一个劲的讲、灌输,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问题群,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教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让已经学会的学生当小老师,也可以让小组之间相互讨论,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最后教师再指导。无论哪一种形式,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新知识。
  (二)重视学法指导,驱动学生独立思考
  作为教者,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驱动他们学会思考。比如《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主要知识点落实以后,笔者让学生完成练习册里的8道习题,习题里有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简单题,有最基础的题,也有一道(最后1题)填空题。部分题目如下:
  1. 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漏油,车厢里充满了汽油的气味,这时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
  A. 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汽
  B. 打开所有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
  C. 让车内的乘客集中到车厢后部
  D. 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2. 炒菜锅里正在加热的油着火燃烧,最佳的处理方法是( )
  A. 赶快把燃着油的锅端离火源
  B. 马上向燃着的油锅里泼水
  C. 立即向燃着油的锅里撒沙子
  D. 迅速盖上锅盖,关闭煤气火焰
  3. 灭火时常采取A、B、C措施,将下列灭火过程中所采取措施标号填在括号内:
  A. 隔绝空气
  B. 移开可燃物
  C. 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
  (1)草原着火时,常在着火点周围割除草,打出防火道 ( )
  (2)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燃着的可燃物( )
  (3)将沙土铺在燃着的化学药品上 ( )
  学生答题情况见图二。
  图二的数据表明,学生虽然都听课了,但是却没能像笔者所想象的那样都掌握了新的知识。所以笔者采取在学生做练习时进行巡查,从巡查中发现问题,观察他们做得怎样。第1题与第6题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常识题,只要认真看题都应该会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做对,这表明有的学生根本就不愿意动脑筋。除了第8题,剩下的几题是本节课重点内容的一个简单应用,学生的答对率也不是很高。第8题是填空题,需要动一下脑筋,肯动脑筋并做对了的学生也不多,约10%。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现在就是关键。教师要及时锁定目标“扶差”,对学困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先是个别辅导,做思想工作,让他们动起笔来,再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对于还没有掌握的内容,耐心地再教他们一次,而且要非常注意给予他们恰当的评价,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最后笔者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学生不能掌握的知识点再次作点拔性的讲解。比如第3题很多学困生都不能较好地掌握,笔者就耐心地教他们做题的方法。首先要会看题,学会从题目中找答案。让学生找出每小题的关键词在哪里,如第1小题的“打出防火道”,第2小题的“冷水”,第3小题的“铺”。只有这样细心地向他们解释,他们才能真正地理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一节40分钟的课,是什么令学生特别是学困生都愿意去听,肯动起笔来?这是因为课的最后还有一个检测的环节。在“20 20”的教学模式中,20分钟的练习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前15分钟学生做练习,另一部分是最后5分钟的当堂检测,就是下课前5分钟,笔者出一份与这节课相关的检测题目,并当即批改,对于不过关的学生就利用下课的时间及时辅导。本校学生的特点是“课上思维倒退,课下精力充沛”。他们会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下课时间去做他们想做的、去玩他们想玩的。笔者就是利用了学生的这一特点,实施“后测”环节,目的就是让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课。
  实际上学生的知识水平是有限的,所以笔者对学生的定位也不高,当堂检测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在这节课里能够学到一些知识。故笔者所出的检测题基本上是这节课里讲过的最基礎的知识,保证每个听课的学生都会做。下课前几分钟,告诉学生要检测的知识点,然后再测。比如《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这一节课,笔者出了以下3道题目:
  1. 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
  2. 炒菜锅里正在加热的油着火燃烧,最佳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3. 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燃着的可燃物是利用了哪种灭火的原理?
  检测题答题情况见图三。
  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在检测过程中有的学生做得比较快,有的学生做得比较慢。对于较快完成的学生,笔者优先给他们批改,如果全对的,除了给100分以外,还给他们一个“Good”。为了得到老师的赞赏,成为一名胜利者,学生们都会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请老师先批改。整个课堂气氛就会在下课前的几分钟再次调动起来,但这也需要教师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对于不过关的学生,笔者就利用课下的时间个别辅导。3道小测题都是课堂上讲过的,第2题和第3题在练习题里也做过。结果,第1题有20%学生没有做全对,主要是没能把三个条件都写完整,也有写错别字的。第2题学生都会做,但是还是有10%的学生没完全写对,主要是写错别字的比较多,“盖灭”的“盖”字不会写。第3题错得最多,只有70%学生做对了,主要是没有正确理解“着火点是不能降低的,只能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学生错的原因都是写了“将着火点降低”。虽然这样,但对于学困生来说也算不错了,至少能拿起笔来。“老师,我们也没有办法啊,脑子不听使唤,总是听不进去”,他们说。其实这就是后测的“难”,不仅需要教师要有耐心与责任心,也需要学生的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组织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使他们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学得愉快、学有所得。
  (四)总结
  教学是否有效,需要通过实践去检验,而关键是学生的反应如何。为了了解学生学习后的情况,笔者设计了一份不记名的后测的问卷调查。部分内容如下:
  1. 你在课堂上的表现是( )
  A. 认真听课
  B. 有听课,但常开小差
  C. 基本不怎样听
  2. 与其它科目相比较,你觉得化学知识( )
  A. 更容易掌握
  B. 差不多
  C. 比较难掌握
  3. 放学后回到家,你的学习时间是( )
  A. 1小时以上
  B. 少于1小时
  C. 完全没有
  从图四可以看到,课堂上认真听课的学生比以前增多了,由原来的20%增加到65%。不愿意听课的学生明显减少了,由原来的50%下降到10%。与其它学科相比,有80%的学生认为化学知识比较容易掌握,但还有5%的学生觉得不能较好的掌握化学知识。学生在家的复习情况,比较图1与图4,绝大部分学生仍然是不愿意回家自主学习,只有25%的学生放学后会复习。所以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育教学质量取决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成就,每个学生的成就主要来自每节课的所学、所得,而每个学生每节课的所学、所得又来自课堂学习的入门、学习知识的深广度、通过技能训练后知识掌握的水平及能力培训的程度等。因此,教师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更有效,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其他文献
修养是指人们在某一方面自觉进行的陶冶活动及其所达到的一定水平。每一种职业都有各自的职业修养,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应该具备一般教师必有的基本素质外,还应该具有其独特的职业
【摘 要】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是主体结构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高支模板。笔者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高支模板施工技术的工程应用,较为详细的阐述了模板方案的选取以及施工工艺。可供相关专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高支模板;方案;施工工艺  0.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为14344M2,场地类型为三类土,建筑物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建筑结构安全为二级。地上共七层,建筑总高为35.
当前初中生写作能力有待提高,在写作中遇到的阻碍主要还是积累不够,思想不深刻。基于这些原因,本文做出几点相关策略的分析,让学生将生活与写作结合,促进写作能力的发展。
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给学生以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组织语文教学活动,是众多小学语文教師教学工作中的重点。文章通过
一、参与教学思想理念n  “高中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吸收了合作学习和交互式学习的优点,既强调教师放权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学习活动,又重视学习者之间的相互支持和促
【摘 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项工程质量管理法规的逐次颁布,施工企业的管理制度也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在工程施工中,工作人员必须要牢牢遵守各项规章和制度,并将这些制度落到实处,出现了从原来口头上的追求质量到现阶段严格遵守各项施工指标的巨大转变。截止今天,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工程效益的高低,这个转变过程完成了整个工程领域质和量的飞跃,也实现了工程事业的迅速发展。本文自此主要对建筑施工中不同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知识的获得,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语文阅读
打造高效课堂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老师应积极更新观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随着新一轮课程的深入实践,课堂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模式与其他学校语文教学模式存在极大的差异。在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弱智
所谓“形象思维”就是对特定的形象材料进行形象思维的一种思维方式。对于音乐学习者来说,在音乐学习中进行形象思维训练是很重要的。适当的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可以开发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