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反复“掂”量中建立量感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0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量感的建立,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但同时也很不容易。可以通过以下教学过程让抽象的“克与千克”在“掂”这个活动“支架”中生动起来,让学生量感的建立更加扎实。
  【学具准备】
  以4人小组为单位,每小组一架天平;6个不透明的布制学具袋。1号学具袋中统一装2包500克的味精;2~5号学具袋中分别装有质量为10克、250克、1千克、3千克的物品;6号学具袋中有重量是1克的物品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初次“掂”量,建立标准量感
  请学生拿出1号学具袋。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味精的包装袋,发现每包味精的质量是500克。
  2.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活动:轮流将味精放在手掌上掂一掂,感受500克和1千克的重量。
  (二)再次“掂”量,对比标准量感
  请学生拿出2~5号学具袋。
  1.边掂边估。
  每人轮流掂装有物品的袋子,分别按照由轻到重的顺序进行编号;并与1千克味精进行对比,把估计的结果记录在表格内。
  2.边比边说。
  小组内汇报交流估计的结果,并说一说估的过程,用“轻一些、轻得多、多一些、多得多、差不多”等语言进行描述。
  3.边称边验。
  师生合作,选出合适的秤,验证刚才估的结果。称出4袋物品的质量分别为:10克、250克、1千克、3千克。
  4.边猜边记。
  请学生猜一猜4个学具袋里分别装的是什么。猜完后打开来看一看,记一记。
  1号:10克黄豆;2号:250克糖;3号:1千克小米;4号:3千克苹果。
  (三)多次“掂”量,判断标准量感
  1.先数后掂。
  (1)先从10克黄豆中尝试掂出1克黄豆,用天平秤驗证、调整后得出:约6颗,再用手掂一掂。
  (2)从6号学具袋中找出1克的其他物品,用天平验证并用手掂一掂,感受到1克物品的质量很轻。(2个回形针、1张餐巾纸、3根吸管、1枚2分硬币)
  2.先分后掂。
  (1)想一想,1千克的小米怎样分能得到1克?
  交流后得出:把1千克小米先平均分成10份,每份100克;再把100克的小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10克;最后把10克再平均分成10份,每份1克,进一步体会1克很轻。
  (2)小组合作,用天平称出1克的小米,并明确1千克=1000克。
  综上,通过阶梯式、递进式、互补式等各种方式的反复“掂”量,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经验,建立量感。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邱隘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读后续写是读与写的综合,它从信息输入与输出两个角度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语篇分析法对读后续写
高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三角形的高,可以安排以下教学活动。  一、复习铺垫,旧知回顾  请学生过直线外一点A,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段(如图1),并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回顾:垂线段的长度就是点A到直线的距离。  二、创造图形,引出三角形的高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画一画。在直线上任选2个点,点B和点C,分别与直线外的点A相连,你能画出多少种不同的情况?请想一想,画好以后,分别形成了什么图
“鸡兔同笼”问题是生动有趣的古代数学名题,是让师生感受我国古代璀璨的数学文化,厚植民族文化自信的好素材。但同时,由于这个问题本身涉及“头数”“脚数”两个变量,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容易。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深刻体会题目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让他们在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时促进其思维发展。
摘 要:“互联网+教育”给新时代教师提出了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快速学会互联网提供的新技术,而且要培养互联网思维。在课前准备中,教师要把学生当用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善于运用互联网工具,提高工作效率;教师要利用互联网的知识付费模式扩充题库,激励教师命制优质试题。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英语教学;课前准备  随着中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201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 “互联网+”确定
变式教学是我国传统数学教学中值得保留的重要经验。新一代教师尤其要关注:课堂教学中要变“以‘一题’说‘一题’”为“以‘一题’变‘一型’”,变“以教师讲题”为“学生论题”。进行变式教学时,教师需掌握教材习题的知识内在逻辑顺序,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在不改变问题本质的前提下,变换问题的条件、结论、形式,形成由一题多解向多题一解转化的教学回路,使问题有“型”可寻,给学生减负,给教师减压。
分数是抽象、复杂的概念。基于跨学科教学的视角,展现了4个“用音乐艺术教授分数”的成功案例,介绍如何实施多种模式教学,直观展现分数意义;如何巧妙利用音符时值,厘清分数基本性质;如何借助图示音符分解过程,凸显运算实用价值;如何通过视觉享受光学艺术,实现“三数”间的转化。并基于案例的解读,对小学分数教学提出三点建议:要注重多维度剖析不同层级分数的意义;要深入挖掘数学思想方法在分数教学中的重要价值;要引导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
语言与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教学需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品质。书面表达是很好的载体,教师可通过分析指向思维品质考查的中考英语书面表达命题思路,提炼指向思维品质考查的中考英语书面表达测试构念要素。只有在写作测试和写作教学中共同抓实对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和培养,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共同发展,全面推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摘 要:整本书阅读在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英语教师可通過开设整本书共读精读课、组织阅读分享活动、鼓励课外泛读这一课内外联动的方式,帮助学生减少阅读焦虑,提高阅读兴趣,保持持续阅读的动力,建立起对整本书的文本概念。   关键词: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课内导读;课外泛读  经典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对初中生来说非常有益。《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中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同时它又是一门逻辑性、结构性很强的学科。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编排以板块为主,并以年级为单位进行了分层分段,这导致很多知识是零散出现的。小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感性经验的支持,他们尚不具备自觉自动地将零散出现的知识点串联成知识线、联结成知识网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转化,提升学生结构化思维的能力。
【摘 要】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的图形意识和思维习惯,培养空间观念。为此可采用以下教学策略:动态研究临界图形;动态研究“定格”图形;动态展示图形的演变和“形成过程”;探索图形网络联系,动态剖析“图形转化”。  【关键词】动态;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  学生在计算表面积、体积等时,往往只是记忆静态的公式,不会对实际问题进行动态想象,在进行几何形体的现实原型与它们的特征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