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持续镇静对多发伤患者的镇静效果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948221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轻度持续镇静和常规镇静对ICU多发伤患者镇静效果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2013年10月—2015年4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多发伤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轻度持续镇静组(持续组,30例)和常规镇静组(常规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使用持续时间、住ICU时间、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使用率、气管切开率、气管插管意外拔管率、脓毒症发生率、多脏器功能衰竭(MOF)发生率、病死率等。并测定入住ICU后24,48,72 h炎性指标变化。

结果

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持续组死亡3例(10%),常规组死亡4例(14%)(P>0.05)。持续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4.8±2.7)d ∶(8.9±3.1)d](P<0.01),持续组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10.7±5.4)d ∶ (16.9±7.3)d](P<0.01)。两组患者CRRT、气管切开率、气管插管意外拔管率、脓毒症发生率和MOF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持续组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24,48,72 h低于常规组,仅48 h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时间段血清IL-10水平持续组高于常规组(P<0.05)。持续组入住ICU 48 h血清IL-6、IL-10、TNF-α、CRP水平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6,0.608,0.729,0.757,对脓毒症有一定预测价值。

结论

轻度持续镇静对多发伤患者是可行的,可以缩短住ICU时间,减轻炎症反应。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估个性化3D打印"定点-定向"双导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寰枢椎不稳患者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42~69岁,平均56.3岁。寰椎骨折8例,Ⅱ型齿状突骨折9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5例。病程15~37个月,平均26个月。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或伴有四肢感觉运动障碍。根据寰枢椎后方骨性结构表面数据设计个
目的通过与单纯颈椎损伤进行比较,探讨合并胸部损伤的颈椎损伤多发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116例颈椎损伤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胸部损伤分为单纯颈椎损伤组(65例)和合并胸部损伤的颈椎损伤组(51例)。比较两组的致伤原因和部位、治疗方式和时间(气管切开率、呼吸机辅助治疗率、非手术治疗、不同时间手术率、手术距受伤时间、总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电解质紊乱、呼吸系统感染
期刊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经口咽前路个性化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3年12月利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的48例颅颈交界区复杂畸形的寰枢椎脱位患者。男19例,女29例;年龄6~59岁,平均35岁。其中合并寰椎枕骨化28例,游离齿状突19例,合并C2~3融合17例,合并C2~5融合1例,寰椎后弓不连1例,寰椎后弓缺如1例。所有患者均有肢体麻木、四肢无力、站立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