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辅助经口前路个性化手术治疗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ke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经口咽前路个性化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3年12月利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的48例颅颈交界区复杂畸形的寰枢椎脱位患者。男19例,女29例;年龄6~59岁,平均35岁。其中合并寰椎枕骨化28例,游离齿状突19例,合并C2~3融合17例,合并C2~5融合1例,寰椎后弓不连1例,寰椎后弓缺如1例。所有患者均有肢体麻木、四肢无力、站立或行走不稳等脊髓压迫症状。颈椎MRI检查均发现寰齿间隙(ADI)增宽,寰枢椎脱位。术前将CT扫描获得的原始DICOM格式图像数据转入Simpleware软件,进行三维图像建模,然后以STL格式输入3D打印机复制出与患者等比例的颈椎快速成型模型供手术使用。患者均实施经口咽前路复位钢板(TARP)固定手术,其中1例接受前后路联合手术。测量术前、术后患者ADI以判断寰枢椎复位情况,测量颈延角(CMA)以评价脊髓压迫改善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判断患者脊髓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145±45)min,出血量(53±15)ml。手术共置入寰椎侧块螺钉96枚,逆向枢椎椎弓根螺钉62枚,枢椎椎体螺钉36枚,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1枚,枢椎椎板螺钉1枚。术后CT扫描结果显示,62枚逆向枢椎椎弓根螺钉有4枚外倾角偏大,部分进入椎动脉孔,但未出现临床症状;36枚枢椎椎体螺钉均位于椎体内。置钉总优良率98%。术后CT重建图像显示,寰枢椎较术前明显复位,ADI由术前(8.7±4.9)mm改善为术后(2.7±1.9)mm(P<0.05),CMA由术前(123±17)°改善为术后(159±18)°(P<0.05)。术后患者肢体麻木、肌肉无力等症状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前JOA评分为(9.5±1.7)分,术后3个月复查恢复至(15.7±0.9)分(P<0.05)。术后随访10~58个月,患者均获骨性愈合。

结论

对于合并颅颈交界畸形的寰枢椎脱位患者,3D打印技术有助于对手术方案的设计、手术过程的辅助,起到提高手术精准度及安全性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ARFI)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ARFI技术对163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169个病灶及15名正常志愿者进行检测,获取并比较各组病变的声触诊组织成像(VTI)图和剪切波速(SWV)测值。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其中两两比较采用SNK法检验。结果肝脏良性病灶硬度可较周围肝实质硬、软或等同,内部质地常较均匀,弹性图
目的探究骨保护素(OPG)与NAFLD进展的相关性,无创性预测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方法筛选136例配套肝穿刺活组织标本及其肝穿刺1周血清标本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83例经B型超声检查无脂肪肝症状的正常健康人群作为对照。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等生理指标,计算体质量指数;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AST/ALT、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总胆固醇、甘油三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估个性化3D打印"定点-定向"双导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寰枢椎不稳患者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42~69岁,平均56.3岁。寰椎骨折8例,Ⅱ型齿状突骨折9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5例。病程15~37个月,平均26个月。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或伴有四肢感觉运动障碍。根据寰枢椎后方骨性结构表面数据设计个
目的通过与单纯颈椎损伤进行比较,探讨合并胸部损伤的颈椎损伤多发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116例颈椎损伤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胸部损伤分为单纯颈椎损伤组(65例)和合并胸部损伤的颈椎损伤组(51例)。比较两组的致伤原因和部位、治疗方式和时间(气管切开率、呼吸机辅助治疗率、非手术治疗、不同时间手术率、手术距受伤时间、总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电解质紊乱、呼吸系统感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