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mx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学科运用现代化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多媒体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媒体运用
  语文学科运用现代化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教改的需要。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年幼的小学生,由于直观思维仍是他们把握知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多媒体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创设情境,可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使文字型、抽象型的内容能生动、具体、形象地表示出来,化繁为简,化静为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内在思维积极性。
  一堂课有个好开头,是上好课的首要条件。利用电教媒体把学生难以见到的事物展现在他们眼前,增加感性认识,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中,首先播放一段威尼斯的录像资料,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异国他乡,让学生去领略异国风光,然后要学生说出所看到的景物。这时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答案也五花八门。有的说有石桥,有的说有古建筑群,有的说有小艇。这时我追问:“在这众多的景物中,作者为什么单写小艇呢?它同这座水上城市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威尼斯吧。”这样就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整体地了解了这座“水上城市”的地理风貌,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了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的欲望。
  再如教《桂林山水》一文时我就是这样引导学生步入课文意境的。先播放桂林山水的视频画面,并进行配乐朗读,使学生陶醉于课文描绘的情景中。学生仿佛来到了漓江河畔,眼前出现了清澈见底、碧波荡漾的漓江水和奇峰罗列、姿态万千的桂林山景。接着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想象,配乐朗读结束,学生还久久地沉浸在桂林山水的“美丽”和“神奇”之中,学生觉得很有趣,急于知晓其中的奥秘,由此引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导人新课。
  二、创设意境,以景激情。
  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审美教育的好文章,但对于那些没见过森林的小学生来说,很难想象出“树海”一年四季是怎么美丽诱人的。教这课时,可以借助播放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景色的课件,让学生通过美丽的画面和声情并茂地介绍来亲自感知兴安岭的迷人风光。这样,小兴安岭的整体美就自然映入学生的脑海,孕育了爱美的情趣。紧接着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依次观看春夏秋冬树景的课件,结合课文,品赏四季树景各自不同的色彩,各类珍贵物产及美妙诱人的林间花园,进一步感受兴安岭的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最后又从部分回到整体,由表及里剖析小兴安岭既是花园、又是宝库的整体艺术美。这样,通过观察、阅读、思维三结合,学生不仅受到美的情感感染,而且从中掌握了开头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引人入胜,中间详细,四季景色令人惊叹,篇末点题,画龙点睛的整体结构美。学生们置身于小兴安岭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这里运用电教媒体,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
  三、借助多媒体,理解课文的重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是“手段”而已,它的作用必须要有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依据,充分体现使学生“乐学”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把电教手段放在适当的位置,不能因使用电教手段而降低教师的主导作用。电教手段还要与传统手段有机结合,使它发挥在语文教学中应有的作用,使学生“乐学”。
  阅读重点,要求儿童对课文有深切的了解,这种深细的阅读过程,是一种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这包括儿童的感知、认识、思维、语言的活动,同时,儿童的动机、情绪都直接作用于系列的智力活动之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突出学习阅读理解的重点,不仅使学生能看到,也能听到,往往可以充分感受形象,促使阅读过程的多种心理因素产生积极作用,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在学习《荷花》一文时,可借助荷花视频让学生欣赏作者对荷花的静态描写。视频的最大特点在于画面连续,层次清楚,形象直观,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可根据教学需要暂时定格,让学生尽情欣赏。为了突出课文重点,第一次定格在荷花的姿态上,让学生欣赏未开、刚开、全开的荷花的不同姿态,弄懂为什么“可以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的道理,进一步理解“一池荷花”的静态美;第二次定格在“一阵风吹来”时“满池荷花翩翩起舞”处,加上老师的穿插点拨,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读者“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并跟着一起舞蹈的情感变化,最后得出结论“满池荷花实在太美了”!全文的教学难点因此不攻自破。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课文中词的形象,而且感受到荷花霓裳飘忽的动态的柔美及亭亭玉立的静态的庄重美,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发展了思维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手段渲染气氛,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语文教学落到实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是科学美和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介媒体,便是语文教师规范的、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教师的课堂语言应是一语自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兴趣,与生活相联系培养语感,掌握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教学实效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方法 兴趣 语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在进行语言文字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学习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的同时,享受到中华民族
一、讲求方法,把握套路  现代文阅读观念强调以获取信息、掌握知识为目的而兼顾鉴赏评价,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比如速读能力、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等。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适合当今时代高效率、快节奏的需要。能力不是天生就具备的,它是通过科学的、一定量的训练逐渐形成的。从现代文阅读应试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的角度看,精读细读是现代文阅读的基本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精读的
期刊
【摘要】随着高中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社会各行各业需要一大批高、精、尖端的人才。这种社会现象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语文学科提出的要求更高。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学习《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文献,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多数人
互联网为中国司法进程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从许霆案、邓玉娇案、药家鑫案、李天一案、呼格吉勒图案再到2017年轰动一时的“辱母杀人案”,司法案件中的当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具有激发学生学习、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教与学及时反馈的作用。其重要性毋庸质疑。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因此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是一项不可拖延的任务。  【关键词】课堂提问 驾驭学情 分层设问 启发引导 及时评价  一位美国教学法专家曾说:“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建筑工程技术和质量的认识和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经济社会和居民的正常生活需要,就非常需要在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中
当前,随着各种各样的教学评比活动的举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关于语文教学的理念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化,大语文教育观,自主、合作、创新的教学理念无疑都给新时代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精神血脉。然而,在同时人们的困惑也在不断的加深,语文课还像是语文吗?铺天盖地的创新让传统的语文课堂有些变味了,有时像是剧场,不断在上演各种新的视听盛宴;有时像会场,不停的在召开各种会议;有时像展览会,各种新奇的玩意正在
期刊
从我校的具体情况来看,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很强,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不是很高,针对在校生的具体情况来看,如何利用好课堂的四十五分钟的教学,通过课堂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成了每个教师思索的问题,并且教师要考虑如何找到一种适合我校学生的具体教学方法。在此认识基础上,我这学期决定尝试运用以下两种教学方法来进行语文教学。  其一是:自主探究法。那何谓自主探究法呢?它是指学生能够自己做主探索研究学习的过程。确立这
期刊
【摘要】教学改革的到来,为基础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探究式教学解决了这一难题,也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这种新生的教学方式为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