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操作 轻松学习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19829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系统认识立体图形特征的开始,更是几何与图形学习的关键。而通过动手操作,不仅可以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而且可以加深对立体图形的体验,迁移新旧知识,形成空间观念,建构新知。
  【关键词】动手操作;空间观念;知识迁移;解决问题
  从认识平面图形扩展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以实际操作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来突破难点和关键,可让学生明确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
  一、动手操作,加深立体图形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筋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可见,通过具体的操作可帮助学生形成抽象的理性认识。在“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三次动手操作让学生明确长方体面和棱的特征。第一次的动手操作是让学生在自已准备的长方体实物中,有规律地摸一摸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有几组相对的面,相对的面大小有什么关系?第二次的动手操作是安排学生把学具长方体的展开图做成长方体。目的是进一步了解面的特征,同时加深平面图形和立方图形之间联系的了解,为后面表面积的学习作好铺垫。第三次的动手操作是安排学生用三组不同长度的小棒和8个接头做长方体的框架模型。这一操作过程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起长方体的空间模型,更加突出面与线的联系与区别。面和面的交接产生了棱,棱和棱的相交处就是点,学生的认识逐步提高,并在操作过程中明白:长方体有三组棱(长、宽、高),每组分别有4条,长度分别相等。有8个顶点,顶点位于三条棱(长、宽、高)的相交处。况且,耳听千遍不如手过一遍,他们不会轻易忘记自已动手操作得来的答案,对于表面积的计算自是顺手拈来。
  二、动手操作,助力形成空间观念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其空间观念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正确而丰富的表象积累,而动手操作在空间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在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后,笔者也安排了三次动手操作:第一次,让学生用小正方体(棱长是1厘米)摆出多个不同形状的长方体,知道长方体的体积就是用体积单位把长方体的所有空间摆满,体积单位的个数就是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同时再观察比较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他们摆的每行的个数、行数、层数之间的关系。这个操作直观简单,能帮助学生形成长方体体积丰满直观的形象,是后面学习长方体体积公式的基础。第二次,小正方体个数不够摆满长方体,根据只摆出一条长、一条宽和一条高再想象出长方体的形状,通过用手势来描摹出如果摆满了体积单位长方体后的具体形状,以此来推算出长方体的体积。第三次,只有三个数据,先让学生在脑中想象出长方体,然后通过动手搭出长方体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通过大量的形象积累,学生对于长方体体积大小和求体积方法(公式)会有深刻的理解。
  三、动手操作,有助新旧知识迁移
  数学知识是有系统、互相联系的,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识,从而获取内化新知识,体验独立发现的愉悦。如在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这块内容时,借助体积单位立方厘米来估计较小物体(如橡皮)的大小,就用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摆出和橡皮差不多大小的长方体来判断橡皮的体积。那么如果量书桌抽屉体积大小呢?因为有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学习经验(在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块内容的时候,笔者安排的是让他们用面积单位摆一摆的方法,量出了橡皮表面以及桌面的面积),学生很快就得出了需要大一点的体积单位(立方分米)来测量。如果要知道教室的体积就需要更大的体积单位,立方米也就顺势产生了。他们已有的经验使新知识的产生水到渠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动手操作,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把一个长8cm、宽4cm、高4cm的长方体分割成两个棱长为4cm的正方体,表面积有什么变化?有的学生很难理解增加了2个面,而且这2个面就是和横截面一样大。通过小正方体摆一摆、分一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加深认识。动手操作还有利于解决一题多解的应用题,学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学生碰到这样一道习题:用两个长5dm,宽4dm,高2dm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这个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借助于动手操作,学生发现把最大的面搭在一起得到的大长方体的表面积就小,而如果把最小的面搭在一起得到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就大。一次实践胜于千言万语,他们亦能学会在碰到问题时寻求解决的方法。
  动手操作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是动手意识的培养,当他们碰到不能直接解决的问题时就会想到动手去操作验证、实践。动手操作在数学的课堂中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能使繁、难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变得有章可循,使我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更有趣更简单强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曹会东,李忠如.西师版小数教材“空间与图形”特点探析[J].小学数学教师,2005(07).
  [3]顾志能.对“对几何直观”概念的几点辨析[J].小学数学教师,2012(07).
其他文献
摘 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当前加强高校机关党建、改进机关作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机关干部联系学生班工作是机关干部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载体,高校机关干部要在开展联系学生班工作中明确调研员、解说员、宣讲员、支持者“三员一者”的工作定位,要准确定位、发挥优势、热心帮助、及时反馈,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机关干部; 作风建设; 联系学生班
【摘 要】合作学习是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随着我区“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已成为“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目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因此根据本校及自身教学经验,对“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中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研学后教  
摘 要:马克思的无产阶级解放思想与柏格森的绵延时间概念都以论证自由为落脚点,二者在问题域上存有交叉重合。在思维方式上借助二重性时空理论解读无产阶级解放思想,在物理时空维度下,人类解放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无产阶级解放是其相对意义上的最后环节;在绵延时间维度下,无产阶级解放与人类解放相互交织,形成互动统一的运动过程,无产阶级解放浓缩地包含着人类解放。  关键词:无产阶级解放;人类解放;绵延;自由  
摘 要:加强高校大学生国耻教育攸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社会分层深刻影响着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心态、价值观念的变迁,影响了大学生国耻教育的开展。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践,探讨大学生国耻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成因,从新的视角指出加强大学生国耻教育的路径选择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分层; 国耻教育; 现状;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D641;G414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现代的数学教育思想把思维教育作为数学教学的潜在目的:通过数学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对学生进行数学学力训练,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有效性;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
【摘 要】课堂朗读教学应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虽然现今课堂已是书声琅琅,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误区,如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目的性不够明确、面比较窄、只求形式不求实效等。因此应该结合“研学后教”理念,重视并加强有效的课堂朗读教学,从制定准确的朗读目标入手,使学生读得有层次;巧妙运用多种的朗读方法,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读得入格;深化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熏陶,使学生读得入情入境;不断激发真实的朗读情感,
【摘 要】在现代教育中,除了学校教育外,更重要的教育还是来自家庭,家校之间的有效合作可促进教育的效果。在“贤文化”引领下,家庭与学校构建好“三个关系”,共同促进家校合作,共育贤人。  【关键词】贤文化;三个关系;家校合作  “合作”就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在教育中,离不开学校的教育,更离不开家长的作用。  我校学校文化是“
【摘 要】细节对一个人的成败具有重要作用。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自己应该注重细节教学,也要让学生注重细节,在细节教学中获得进步。抓住生活细节、课堂细节、考试细节进行教学,能够让语文教学更加有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细节;生活;课堂;考试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两句俗语都表明了细节的重要性,细节也能决定成败。教学也和其他工作一样,由无数个小细节组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也
【摘 要】主题班会是根据学情或依据学校要求确立主题,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发动全班同学动脑、动手、动口,全身心投入和参与的一种主题教育活动形式。班主任积极发挥其主导作用是实现主题班会实效性的重要保证。本文以《我是青春追梦人》主题班会为例,说明班主任应充分把控好自己在主题班会中策划者、引导者及体验者的作用,从活动开始时的有效导入到进行过程中适时恰当的点评总结都需要班主任全面、巧妙地把控,提高主题班会的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学问题”的设计以“研学后教”理念为基础,围绕文本解读为原点、目标导向为焦点、学生学情为落点、多角度精选为支点、层级推进为力点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力求真正有效地进行“研学问题”的设计,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学后教”;“研学问题”  一、策略一:深入文本解读,立足研学问题有效的原点  在阅读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