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 善读 乐读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i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朗读教学应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虽然现今课堂已是书声琅琅,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误区,如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目的性不够明确、面比较窄、只求形式不求实效等。因此应该结合“研学后教”理念,重视并加强有效的课堂朗读教学,从制定准确的朗读目标入手,使学生读得有层次;巧妙运用多种的朗读方法,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读得入格;深化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熏陶,使学生读得入情入境;不断激发真实的朗读情感,使学生读得有个性。
  【关键词】朗读;有层次;入格;入情入境;有个性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在低中高三个学段中分别作了明确的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于种种原因,朗读教学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和误区,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朗读的面不够宽、朗读指导只求形式不求实效。
  2012年3月,番禺区正式启动“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研学”主要是教师在深入研究学情、学法和课标、教材的基础上,提出引导学生学习目标、内容、方法的“研学案”,学生在“研学案”的指引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钻研知识和方法,生生互动,提升能力。“后教”主要针对学生钻研后存留的困惑与问题,展示交流,生生互教,教师进行恰当的点拨、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再进一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笔者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不断尝试——反思——调整——再尝试、总结……
  二、研学前制定朗读目标,使学生读得有层次
  所谓“层次”,是指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特点,教师针对学生认知起点,共同制定准确的朗读目标,重视朗读指导的层次性、渐进性和规律性。
  我非常赞赏一位教育专家的观点,即对于一篇新授课文要把握好四个朗读阶梯:1.认读读正确,扫清朗读的基本障碍;2.连读读流利,感知语言的基本意思;3.精读有情感,培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4.熟读记于心,丰富学生语言积累。这样循循渐进,一步步落实朗读的实效,最终使朗读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
  例如我在《乡村四月》教学中,结合本单元主题“走进田园”的特点,带领学生领略古代江南乡村的美景。在诗歌文字不深奥的前提下,如何领略诗人描绘的意境呢?我采用“以读代品”的教法,把学生分成4人的学习小组,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反复诵读,在熟读的基础上围绕读准确、读通、读懂,再有感情吟诵、背诵,读出诗的节奏美、语言美、诗境美、诗情美。如当学生抓住诗眼“遍”、“满”品味诗句时,就让学生带着丰富的想象读出辽阔的境界!当学生读懂农民们的紧张忙碌时,我就顺势引导学生逐层递进的诵读。虽然“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但想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人们怎会不开心?学生轻声读“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想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人们怎会不高兴?学生激情读“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想到那将是沉甸甸的收获,人们怎会不兴奋?学生放声读“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让学生充分想象丰收的情景,明白此时农民耕作的心情,读就顺其而然地走进诗歌的意境了!这样,研学中制定准确的朗读目标,使学生读得有层次,逐层深入地吟诵,学生能不兴趣盎然地学习吗?
  三、研学时巧用多种朗读方法,使学生读得入格
  所谓“读得入格”,是指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根据文体准确断句、停顿,读出该文体的风格。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严格正字正音。发音正确、吐字清楚是朗读的基本条件,所以教学各个环节中,教师都要注意学生读错的字、发音不准的字,随时严格地加以纠正。特别是多音字、形似字、轻声、儿化、变调等。其次,要求学生在小组研学时做到“六不”,即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不重复、不颠倒、不读破句。再次,要充分发挥不同朗读形式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有声有色的朗读,可以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感情。朗读教学的形式本身就千变万化,如齐读,领读,对读,评读,范读,轮读,抢读,比赛读,吟诵读,体验读,自由读,接力读,分角色读,表情朗读等等。如果结合课文内容、学生特点,其创造空间将更为广阔。
  研学中教师要巡视指导,针对实际的问题多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巧用各种朗诵方法。例如学生在读古文时,易读破句,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要进行适时指导。如《郑人买履》一文中:“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如果让学生先理解其意,再在一些词的后面做上停顿记号,学生就会读得很传神。如:“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而且这样的停顿会使句中三个“之”字的意思迎刃而解。紧接着让学生在小组内配和着古筝的音乐,想象画面,摇头晃脑地吟诵,这古文朗读岂能不入格?
  四、后教时深化理解和情感熏陶,使学生读得入情入境
  所谓“入情”,是表情朗读,要求朗读能表现出文章的感情基调,学生综合运用朗读的技巧,并融入自己的情感绘声绘色地朗读。所谓“入境”是指朗读要表现出作者在文章中所蕴含的意旨、情趣,从整体上体现文章的事、人、情、理。
  在研学后教的尝试中,我发现在学生汇报研学成果时,老师应善于抓住语言朗诵的契机,让学生边理解边品读。另外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它们有较强的模仿性。教师的范读读得好,学生会自然地加以品味、体验、模仿,久而久之,教师的朗读能力会逐渐地转化成学生自身的能力。例如陈金龙老师在执教《白鹅》一课中,就非常高明的用语言点拨和范读,带学生进入情境。在教“狗偷鹅食”时:
  师:正是这样三眼一板的吃饭方法,我们的鹅老爷为我们上演这样一幕——(出示:因为附近的狗……空空如也)(生读)   师:等等,有同学发现了问题,说说你发现什么了?
  生:多加了一个“白”字,少了 “老爷”。
  师:“白鹅”和“鹅老爷”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白鹅”感觉不到高傲,“鹅老爷”可以让人知道他的高傲。
  生:如果换成“白鹅”就不知道他有多威风了!
  师:鹅老爷多有派头啊,不能换,真有趣,好,就让我们把鹅老爷上演的这一幕读出来,读出一幅活画面。(生练读)
  师:可以试试了吗?谁来读?(生读到“窥伺”处)
  师:窥伺是偷着看,你这么大声,鹅就会发现的。(生小点声读)
  师:太慢了,你这狗太慢了,哪能吃上饭啊?(生加快读)
  师:(范读)扬——长——而——去,多得意啊!
  生:扬长而去……空空如也!(鼓掌)
  师:听你这样一读我也想读。把手放下,请大家看着我读。(老师绘声绘色地读,并加上不同的神态和动作,博得阵阵掌声)
  师:有趣吗,可以这样读一读吗?赶快,快找人读一读。(生声情并茂的读书,博得阵阵掌声)
  教师用自己的朗读示范,让学生在充分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蕴含的意旨和情趣的基础上,把学生带入情境,朗读的实效自然水到渠成。
  五、后教时激发真实的朗读情感,使学生读得有个性
  所谓“个性”是指学生用朗读表现出来对文本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文本朗读的至高境界,是学生创作性运用文本的体现。
  例如执教《一个孩子的呼声》一课中,指导朗读“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可巧妙的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体验。可以允许学生把“和平!和平!和平!”读的声音一个比一个激昂响亮,因为学生联系上文“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听见爸爸呼唤的范围一个比一个大,故读的声音一个比一个响亮。也可以允许学生把“和平!和平!和平!”读的声音一个比一个低沉,因为学生联系实际,这可能是爸爸临终前最后的嘱托,身体的虚弱,声音微弱,故读的声音一个比一个低沉,更能看出爸爸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无限渴望!这样多角度地诠释文本,使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合情合理的理解,更使学生读得有个性。
  综上所述,基于“研学后教”理论的小学语文教学,重视并加强有效的课堂朗读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有效的课堂朗读教学,能使学生从中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良好的朗读习惯,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促进作用。若经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一旦进入最优的朗读境界时,就会不断超越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渝生.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5).
  [2](美)怀海特.教育的目的[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01).
  [3]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06).
  [4]叶圣陶.叶圣陶文集[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05).
  [5]张颂.朗读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03).
其他文献
【摘 要】以“文化品位,现代信息,人文精神”为理念,将现代文明气息与国学传统文化底蕴和“至善至正”的校训有机渗透,把这一现代教育理念拓展到学生社团建设的实践中去,使之沉淀成为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特色,全面改观学生的精神面貌,让学生充分享受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使社团建设成为学校发展的亮点。  【关键词】校本特色;传统文化;社团建设  学校地处西关,西关因“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美丽景致而
【摘 要】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从环境教育的角度看来,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必要性。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同时加强课余文化和舆论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形成优良作风。  【关键词】校园文化;育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校园
有一天,我正在睡觉,忽然听到一阵鸟儿的歌声,还闻到了一片清香。我睁开眼睛一看,呀!眼前一片绿色!我怎么来到了森林里?我坐起来准备起床,怎么床在动呢?我低头一看,原来我的床是一朵巨大的王莲,漂浮在空中,我穿着鲜花和绿叶做成的裙子,戴着水果做成的王冠,像童话书里的森林仙子。床边长着粗壮碧绿的藤蔓,可以做我的秋千,轻雾是我的纱帐,碧绿的草地是我的地毯。我的頭发好长,都到脚后跟了,风吹起我的长发飘呀飘……
摘要:文章在深入解读《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基础上,借鉴经典的四因素模型,通过对复旦大学108名学生资助工作者的问卷调查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构建了包括外部性、数据分析、项目管理和人际关系在内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胜任力模型。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职业化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也能在实际工作中指导高校和学生资助工作者提升工作绩效和发展专业水平。  关键词:高校;学生资助;胜任力模型  DO
【摘 要】 在初中平面几何教学中关注初高中衔接,关键是选准教学落脚点,深刻认识初中知识及其对应的方法、结构在高中学习中的应用价值.具体而言,包括微观层面上具体知识的应用和深化,中观层面上研究套路的普适性和宏观层面上核心问题的一致性.  【关键词】 初高中衔接;核心问题;研究套路;知识联系.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不应只盯着中考这点“眼前利益”,而应该站在“立德树人”、关注学生长远发展的高度,深入
摘 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当前加强高校机关党建、改进机关作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机关干部联系学生班工作是机关干部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载体,高校机关干部要在开展联系学生班工作中明确调研员、解说员、宣讲员、支持者“三员一者”的工作定位,要准确定位、发挥优势、热心帮助、及时反馈,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机关干部; 作风建设; 联系学生班
【摘 要】合作学习是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随着我区“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已成为“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目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因此根据本校及自身教学经验,对“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中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研学后教  
摘 要:马克思的无产阶级解放思想与柏格森的绵延时间概念都以论证自由为落脚点,二者在问题域上存有交叉重合。在思维方式上借助二重性时空理论解读无产阶级解放思想,在物理时空维度下,人类解放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无产阶级解放是其相对意义上的最后环节;在绵延时间维度下,无产阶级解放与人类解放相互交织,形成互动统一的运动过程,无产阶级解放浓缩地包含着人类解放。  关键词:无产阶级解放;人类解放;绵延;自由  
摘 要:加强高校大学生国耻教育攸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社会分层深刻影响着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心态、价值观念的变迁,影响了大学生国耻教育的开展。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践,探讨大学生国耻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成因,从新的视角指出加强大学生国耻教育的路径选择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分层; 国耻教育; 现状;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D641;G414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现代的数学教育思想把思维教育作为数学教学的潜在目的:通过数学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对学生进行数学学力训练,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有效性;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