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代点茶“去”与“留”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缩影,承载了中国人的审美意蕴,体现了中国人的勤劳与智慧。饮茶的方式从汉代开始一直到明清,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品茗方式,饮茶的习惯也从皇家贵族扩展到了寻常百姓。唐宋是中国饮茶史上的辉煌和成就时期,出现了经典之作——《茶经》,出现了如火如荼的茶事活动——点茶、斗茶。可是,如此繁盛的饮茶风尚自明代起逐步走向没落,甚至湮没,而点茶的基本原理却被日本继承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日本茶道。本文透过宋代点茶的诸多程序和要求,试图解析宋代点茶走向没落的原因,通过探究日本茶道的兴盛,寻找点茶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点茶;茶艺;日本茶道
  引言
  相较于唐代,宋代茶叶种植种类多,数量大。茶叶的种植和管理水平也大大提高,出现了榷茶制度。茶具方面相对简化和精致。茶馆的普及化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化,无疑将点茶的品饮方式推向了高潮。
  (一)宋代点茶的发展及制作工艺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对茶艺的诸多环节作了详细记录。他以“碎玉锵金,啜英咀华”概括点茶的特点。点茶是在团茶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系列茶艺制作,从而达到“茶面鲜白,茶盏无痕”的品饮效果。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首先将团茶捣碎研成茶末,再将茶末放入茶盏中,加入适量沸水,茶筅搅拌,直至茶末与水融为一体,茶末上浮形成粥面。对于点茶的评判标准,宋代蔡襄《茶录》记载:“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开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1]
  (二)宋代点茶走向湮没的原因
  1.散茶的出现。
  宋代点茶是在团茶大量生产的基础上形成的。点茶发展到后期,对于程序要求更加繁琐和精致,这与社会下层老百姓的饮茶需求大相径庭。于是在团茶的制作工艺基础上逐渐发展出了蒸青和蒸青末茶(又称为散茶)。
  元代,南下的游牧民族很难适应宋人工艺繁琐的点茶茶艺,加上阶层严重分化,劳苦阶层人数增大,散茶的需求和生产逐渐超越了团茶,成为主要的茶叶品类。因此,团茶的没落成为点茶走向衰落的导火索。
  2.点茶的审美趋向
  文人雅士的加入,奠定了宋代点茶法的审美追求和技艺要求。但是,与此同时也加速了宋人在技巧和审美方面的过度追求。
  在技艺上,点茶的关键在于“候汤”与“击拂”,前者关键在煮水,而后者在搅拌。《大观茶论》将点茶的过程分为七个阶段。为了达到“面色鲜白,盏无水痕”的效果,每一个步都要遵循严格的程式,每一个过程都有详细的操作方法。宋人还形成了“三不点”,即:茶不新、泉水不甜、器皿不干净不点;天气不好、景色不美不点;遇到没文化粗鲁的客人不点。[2]
  在审美追求上,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关于点茶过程的描写,凸显了宋人对于视觉感受的强调,尤其是点茶、拉花,使得茶审美体验从强调“色、香、味”一体的向“色”的视觉感受倾斜。为了跟上风尚,追求视觉体验,宋人逐渐忽视了茶的本味和香味。点茶的发展逐渐沦为拉花技艺的表演,这是宋代点茶式微的开始。
  3.政治原因。
  明初,国家百废待兴,点茶的繁琐工序以及所资甚奢导致了短暂的命运。明洪武二十四年,太祖朱元璋下令废团茶,改为进贡散茶。自此,饮茶的历史被改写,饮茶的方式从煮茶、点茶转变为沸水冲泡的品饮方式。
  (三)日本茶道的兴起
  1.中国茶东传
  历史上,中国茶传入日本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公元7世纪至公元13世纪。日本人主要是移植、引进茶叶、学习中国的饮茶文化,这是种植茶叶的肇始。第二个阶段是日本的南北朝时期。日本人开始摸索、吸收和改良中国茶文化,形成了著名的日本茶——宇治茶。同时,这一时期还形成了“唐式茶会”。其中包括点心、点茶、斗茶、宴会四个流程,整个茶会是在日本式的茶亭举行,嫣然和中国南宋茶肆不同,它将中国饮茶习惯、风味食品、禅宗风趣等诸多元素融合为一,同时也融入了日本民族的思考和理解,是对中国文化的重融和整合。第三个阶段是日本的东山时期至战国时期,这是日本茶道的形成阶段。室叮幕府末期高僧村田珠光创造了“茶道”的最初形式。其弟子武野紹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广。而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是武野的弟子——千利休。誉有“茶道天才”的千利休借助当时统治者一统天下的需求,将日本茶道发展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
  2.日本茶道的继承与发展
  日本茶道也称“茶之汤”。真正意义上的日本茶道是始于千利休。他创立了陀茶道,吸收了中国唐宋的点茶具和方法。在茶道理念方面,他把深奥的禅理渗透到茶道中,提出了“和、静、清、寂”的茶道精神。在饮茶过程中,规定了“四规”和“七则”。同时,千利休还设定了风格鲜明的茶室、营造了独特的氛围。日本茶道在此范式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众多流派。抹茶道就是其中一支。
  日本中国泡茶道篁峰会会长——棚桥篁峰在演讲中说道:“抹茶道是由茶人在禅宗的影响下,在高度的精神性、美术性、艺术性的多维空间里,通过茶表现自己崇高的精神世界。”[3]1259年,镰仓建长寺兰溪道隆的南浦绍明入宋学法,后回到日本,开始推行南宋禅院的茶礼。南宋禅院的茶礼就是当时宋人点茶的缩影。自此,宋人的点茶法随着茶院禅礼传到了日本,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如今的抹茶道。
  日本人身上保存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在茶道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茶道形成于中国,而在日本生根发芽,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随着茶道建制的不断完善,日本茶道的发展远离本源,独自开展,逐步发展成为彰显日本人追求精神世界的独特性载体。
  参考文献
  [1](宋)蔡襄,唐晓云整理校点,《茶录》[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 年第一版,P 14.
  [2]Warren Peltier.The ancient art of tea[M].Japan:Tuttle Publishing,2010:P 84.
  [3]棚桥篁峰,彭璟,郭燕.日本茶道的渊源与演变[J].农业考,2012(02):278
  [4](宋)赵佶著.大观茶论[M].北京:中华书局,2013.10.
  [5]袁祯清、宋伟.唐宋时期饮茶风习之发展,中国茶业·历史文化[J].2019.03.P60-63
  [6]周金龙,朱佩明.中国茶叶与日本茶道[J].九江师专学报,1989(01):80-87.
  [7]卓力.宋代点茶法的审美意蕴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其他文献
摘 要:书法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独有的创造,正是有了书法才使中华文明数千年永续传承发展,书法具有特殊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的一门文化艺术,有着三千多年的辉煌历史,成为我们中国人特有的精神载体,不但具有兼容的气度与灵变的智慧,同时也涵盖了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与创造力。为继承弘扬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国家教育部从2013年1月18曰出台印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并于在同年春季开始执行,意味书法课程正式进
期刊
摘 要:班主任是教师队伍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学风建设和德育工作、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进一步加强班主任工作管理,是促进“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效措施,对加强和改进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班级管理;青春教育;尊重人格;正确对待;亲密关系;激励表扬  一、重视青春教育,消除青春障碍
期刊
摘 要: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对初中语文进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充分利用多煤技术,创新教学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进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来论述如何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需要充分利用课堂,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进而完成教学任务。想
期刊
听 荷  晨曦中轻轻地告诉你  摘一朵彩云  为你披上金色的外衣  晶莹剔透的泪珠  是睡梦太过清晰  飘然而至的馨香沁人心脾  亭亭玉立的倩影  平静的湖面慌乱起层层涟漪  沙沙沙——  那是微风轻抚你的私语  唰唰唰——  那是鱼儿竞相演奏的玉笛  我不是鱼儿  愿羽化为蝴蝶  邂 逅  當小草与烟云在睡梦中邂逅  朝露不知疲倦地笑开了眼  当夕阳与尘埃在云头邂逅  仙女剪下了绚丽的绸缎  当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艺术设计的所追求的设计原则也在发生变化,设计作为始终贯穿于生活中的一种形式,其设计思想也从各个方面中反映出来。在此结合现代设计发展史简单的论述艺术设计美的理想——人、人造物、环境的和谐。  关键词:设计美学;和谐美;现代设计史  一、人、设计、环境的和谐关系  和谐原则是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纵观整个设计艺术史,设计师们都在不断地探寻人、设计、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不断
期刊
摘 要:高效课堂指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我们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教师教学艺术,通过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引领学生探究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手段、挖掘教材生活因素等策略,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高效课堂是知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高等教育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高等教育中学生基数大,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面临即将到来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也比较大,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也多。本文就当前高等教育中大学生心理健康中最常见的几种问题进行阐述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结合现行教育制度,让大学生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学习、迎接未来。  关键词:大学生;高等教育;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及
期刊
摘 要:学校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并与之相辅相成。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和人格素养方面发挥着无法比拟的作用。虽然不少小学都开展了德育工作,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阻碍着小学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所取得的实效。文章结合实际,就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做好小学德育工作的
期刊
一、职业教育课程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一)统一招生、分类施教模式  这种统一招生、分类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职業院校在改革传统模式的基础上,按照大类统一招生,第一年在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开设上不做具体区分,统一教学,第二年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专业课,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或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专业,然后老师根据专业方向进行授课,第三年就是根据学生所选专业安排学生进行实习。这种模式打破了以往那种以学科
期刊
摘 要:随着近些年来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以及新课标的提出,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素质教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逐渐开始把素质教育放在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上。其中作为素质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数学教育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在数学课堂中创造实际条件,鼓励学生大胆去参与课堂上的各种探索活动,真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学生;师生互动;原因;对策  爱因斯坦说过: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