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ri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著名教学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呢?下面浅谈笔者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真理的动力,是学生端正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兴趣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作用,是一种无形的动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到好处的导入就像一出话剧的“序幕”,起到统率全课的功效。因此,好的导入会让学生的情绪跟着老师的引导此起彼伏,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课堂教学打下很好的心理基础。教师在创设导入新课时要精心设计,创设富有情趣的情境。
  如我在教《比较分数的大小》这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悟空和八戒分西瓜》的故事,好吗?”同学们鼓掌欢迎。西天取经天气炎热,八戒偷西瓜来解渴,悟空逼他把客请,每人四分之一很公平。八戒一听把眼瞪:“这种分法可不行!西瓜是我亲自去找来的,我应该多吃才合理,我必须吃六分之一。”悟空听后偷偷在笑,连忙切下六分之一瓜。贪吃的八戒接过瓜,惊奇、气愤地说道:“分给我的瓜怎么比你们还要少?准是猴哥在耍花招。”悟空听后哈哈大笑,指着八戒便说道:“你真是个糊涂虫”。“同学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知道八戒糊涂在什么地方吗?今天,我们学习《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一节后,你们就会明白。”几分钟精彩的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后面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数学教师应积极挖掘教材因素,撷取古今中外,或者身边和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并把那些知识有机地结合到教学之中,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创造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解决问题是一个发现、探索的过程,也是小学生亲自感受问题、寻求解题思路,最终实现再创造并且感悟数学价值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一定不能照本宣科,要积极探索,勇于挑战,引导学生“异想天开”,敢于创新。
  三、 尊重学生人格,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独特体验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自己特别的见解,尤其是在他们的价值取向与教材、与教师的理解不一样的时候,教师假如能用比较包容的心去对待学生,去保护学生那颗稚嫩、纯真的心,那么我们的评价语言也就会宽容、亲切、真诚,就会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尊重他们、赏识他们,这样就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例如,我在上一年级下册认识元、角、分单元时,为了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出了一道题:“小明买了一个转笔刀用了3元,买了一支铅笔用了8角,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问题一出,班里顿时小手如林,特别是我班的小淘气江鹏把手举得老高,还站了起来,生怕老师没看见,我示意让他回答。“小明一共花了11元。”话音刚落,班里一片哄笑声。在同学的嘲笑下,江鹏涨红了脸,同时把头低下。我马上发话:“慢慢说,是不是着急回答,说错了,咱们再给他一个机会,好不好?”“好!”听到老师和同学的鼓励,江鹏同学眼里发出了亮光,他又把题目看了看:“老师,是3元8角。”对了,现在明白了,那你能说说你错在哪了吗?“没看清他们的单位,元加元,角加角”。“嗯,就是同种单位才能相加,对吗?”他笑着点了点头,“江鹏同学虽然答错了,但他能自己找到错误并改正,真是好样的。期望他在以后的课堂上能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相信他会有更好地表现”。在接下来的课堂里,他明显比以前更专心了。教师的耐心与宽容、肯定与鼓励、引导与点拨,满足了学生被肯定的心理需求,学习热情当然有增无减。
  四、 课内延伸课外,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后,数学教师更要特别注重把所学习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能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和发展,使信息及时反馈,做到理解知识与联系生活实际相结合,真正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在教学完《百分数》之后,我就叫学生统计一下自己家里一个月的日常开支,包括水费、电费、电话费,以及一家人吃的、穿的等等费用,接着按照分类算出各种开支各占总支出的百分比,并要求学生和家长一起讨论平时要怎么样节约开支,在下一节课和大家一起交流展示。经过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大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了数学在平时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也进一步加深了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意义。由此看来,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教材的内容,而应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对教材进行合理有效地整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以及自己比较爱好的事物出发,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作者单位:沙县富口中心小学福建】
其他文献
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时代教育领域里掀起的一股新浪潮,而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简而言之,就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注重挖掘其与数学学科的基本要素,探索两者间的共性特征,从共性特征上把握整合的结合点,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   《纲要》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
音乐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听到音乐翩翩起舞的孩子,犹如花园中一朵朵盛开的向日葵,在阳光下自由舞蹈,而教师就像那辛勤的园丁,用音乐播撒美的种子,为孩子们的童年谱上一曲动听的旋律。小班幼儿年龄小,对音乐的模仿时多表现为不合节拍或不成句的跟唱,甚至缄口不语的幼儿也或多或少
对滚动轴承几种常见点蚀故障的振动信号特征值进行分析,使用粗糙集基于熵的离散化算法进行属性离散化,并采用基于属性重要度的启发式约简算法进行属性约简,然后选用径向基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将经过属性约简的特征向量输入支持向量机训练,建立支持向量机模型并进行故障识别与诊断。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应用粗糙集和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混合智能诊断方法,将粗糙集作为支持向量机的前置系统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粗糙集可以减少信息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也是学生积累词汇、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阶段更应该打好基础。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对阅读教学有帮助作用。  阅读是语文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语言组织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