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更高效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iyaya13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参加教学以来,我就在不断探索符合学生,符合语文教学发展,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语文教学手段和方式。我深深地体会到:伴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研究走过了由“低效语文课堂”向“有效语文课堂”的转变,又由“有效语文课堂”到“高效语文课堂”的提升。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能达到高效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浅薄认识。
  一、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即: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学困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二、巧妙导入,让学生觉得新颖
  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曾经有人说过:一节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那么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导语呢?我觉得应从以下方面来思考。
  1.设置悬念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成功的最大法宝。用高超的悬念艺术,层层设疑,丝丝相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深入地钻研教材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设计精妙的导语,总是蕴含着丰富的悬念,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短小精悍 直接入题
  直接入题可以达到一针见血的作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设计短而精的导语。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3.营造氛围 创设气氛
  我们选入教材的课文大多是名篇佳作,绝大部分文质兼美、情文并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总之,好的导语能够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更好的完成教学。并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
  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对学生的作用,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我觉得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
  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阶层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3.提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
  严谨注入灌输方式的提问。
  4.提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
  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教师的提问在实际操作时应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盯住几个尖子生。应该利用问题的系统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设计阶梯式的问题。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四、结尾要有情趣
  一个好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
  五、作业布置要难易适度
  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布置作业看似无关紧要,但是如果运用得好也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常规的作业布置一般都是放在一节课快要下课或下课铃响了之后。说者匆匆,听者急急。不宜使学生形成优势兴奋,反而容易引起学生反感。我认为在课前或者授课过程中布置作业效果会更好,学生会清楚的记住,这是我要认真听的,否则作业就完成不了。当老师说到有关内容时,学生往往会听得非常认真。因此作业质量也相当高。
  总之,实施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将有重要作用,我们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课堂效率。打造出高效的课堂,相信随着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实施高效课堂的步骤将会越来越完善,最终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其他文献
大班授课制是课堂教学的最大特点,每一个班级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要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却不是一件易事。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我们不断地探索,怎么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闪光一直是困扰我们教师的一个难题,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有不同的发展,每一个学生能在课堂中上一个小小的台阶,在知识中都有自己的收获,让优等生能“吃好”,学困生能“吃饱”,因此我就小学数学的分层教学提出几点小策略。  一、一题多解  学生对于一个题
期刊
《新课标》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批判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的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应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开放式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时空的拓展变换,为学生营
期刊
古代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去形容学问广博的智者,可见地理之历史久远。要成为这样的智者,一定离不开对地理知识的“教”与“学”。“教”主要是老师把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则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和自己的努力下去获取地理知识。在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中,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的效果又反映老师“教”的水准。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我认为若把教和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必然能达到事半功倍
期刊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如何教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就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艺术谈谈具体教法。  一、介绍新词汇(让学生先不看书,看教师示范表演。)  1.翻译法  把单词写在黑板上,然后译成汉语介绍给学生,介词、形容词、副词等可用这种方法。如介绍新单词 exactly( 精确地)spare(空闲的) opening(开始的),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单
期刊
心理实验证明:一些智能不高但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成绩会大大高于智能高却没什么兴趣的学生。因此,对中学英语教师来说,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我想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和感受谈谈如何培养和激发中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一、增进师生友情,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著名教育学家夏盖尊先生说过:没有情爱的教育就成了无池之水。教师不仅仅是一位“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该是一位传播爱的使者。
期刊
从来没有理想的学校,但许多校长都在追求创造一所理想的学校;从来没有至善的教育,但许多校长都在追求进行一种至善的教育,从来没有完美的学生,但许多校长都在追求培养一批完美的学生。这就是校长,一种进行着无尽追求的人。因为,我们每一位校长有了这样的理想和追求,生命才更有价值。然而,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我们付出的确实太多了。那么,如何解决校长工作岗位的艰辛与压力呢?成了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2012年10
期刊
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到好处的抛砖引玉,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习心得,谈一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提问要注意渐进式,要善于给学生铺桥引路,不能直奔“重点”,让学生无从下手  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掌握,总要经历一个由不懂到懂、由浅到深的认知过程,教师只有在关键时刻恰如其分的提问,才能加速深化
期刊
语文课程改革提出了多年,也进行了多年的实践,从“方法论”到“效果论”,其中就蕴含有“现象”到“本质”的质变过程。在当初的课改实验中,许多专家提出的是“xx式”教学法,在笔者看来其强调的是方法的多样化与独创性,但细细想来,好像大家都在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效果”。我们在忙着效仿教学方法的当儿,似乎只顾着“用什么方法”教,而忽视了“要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因此,近几年来,我们已经悟到了这些,所以
期刊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就是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充分挖掘生活资源,积极捕捉生活中的有关信息,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新理念,把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
期刊
数学新理念提出要“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学习的最基本要素是思维,现代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激发思维最典型的情境是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是通过问题情境这个思维载体,让数学问题隐含在问题情境之中,或者是将数学问题迁移引伸到具体的社会实际问题中去,促使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点燃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数学教学中应该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