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的研究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lic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到好处的抛砖引玉,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习心得,谈一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提问要注意渐进式,要善于给学生铺桥引路,不能直奔“重点”,让学生无从下手
  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掌握,总要经历一个由不懂到懂、由浅到深的认知过程,教师只有在关键时刻恰如其分的提问,才能加速深化过程。渐进式提问就是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入和继续,这种提问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二、提问要具体明确,不要使学生摸不着头脑
  有一位教师为了使学生搞清7千克、0.7千克、0.07千克这三者是不相同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三个7是否相等?”结果学生回答为:“是相等的”。“我是说这三个7大小是否一样?”学生仍回答为:“是一样”。弄得这位教师满头大汗,不知如何是好。问题提得不明确,学生对这样的提问摸不着头脑,当然就不能回答出老师想要的答案。结果浪费了时间,打乱了教学进度。
  三、提问要抓住关键,及时追问
  所谓关键,是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出,在难点处提问,难点就容易突破。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四则运算”一内容中,当学生们通过探究得出结论:“0除以任何数都得0”时,我指导学生看书,“为什么书上说的是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呢?’”通过看书和我的提问,学生发现了自己总结的结论和书上的结论有出入,开始陷入思考。我及时追问:0能做除数吗?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0不能做除数。根据除法的两个意义,①表示平均分,把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理论上至少都是一份,不存在分成0份的情况;②表示一个整体里面有几个几,当整体为0时,0÷0商是不确定的;当整体不为0时,除数为0没有意义。有效的提问要准确把握发问时机,当学生回答正确却不充分时,我补充了另外的信息“0能做除数吗?”引出更深层次的问题,难点知识也迎刃而解了。
  四、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在课堂上,有些内容确实有些难度,如果教师直接地问,学生不仅难以回答,还会挫伤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如果在课堂的难点引入故事,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就不同了,它不仅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去探究,最终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我是这样跟学生们讲的: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里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只叫乐乐的小猴子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猴王就想利用这次分桃子的机会教育帮助它。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吧,”乐乐听了,心想:我只能得到2个桃子,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又说:“好吧,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猴子,怎么样?”乐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的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好吧,给你600个,平均分给你们300只小猴子,你总该满意了吧?”乐乐觉得占了大便宜,得意说:“够了,够了。”
  猴王和其它的小猴都笑了起来,而乐乐却觉得莫名其妙。
  听完这个故事,学生也会心的微笑了,我接着追问:“你们谁知道这是为什么?”一位同学迫不及待的说:“按照这3种分法,每只小猴得到的都是2个桃子,6÷3﹦2 60÷30﹦2 600÷300﹦2。”我将这几个算式板书在黑板上,赞扬道:“真聪明!”
  接着我提出问题:“猴王运用了什么知识教育了乐乐?,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这几个除法算式的商都是2。”“大家观察的真仔细,你还能编出几道商是2的除法算式吗?”学生们的积极性更高了,编出了不少的算式:
  12 ÷ 6 ﹦ 2
  24 ÷ 12 ﹦ 2
  48 ÷ 24 ﹦ 2
  ……
  我将其中的一些算式写在黑板上。同学们发现可以编出许多商是2的算式“怎样编题,商总是2,你有什么窍门吗?”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并没有带着大家进行分析,而是要求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共同研究其中的奥秘。
  “猴王分桃子”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在妙趣横生的情境中体会到“变”与“不变”的关系,感知商不变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思考算式的内在联系,归纳出商不变的性质。
  课堂提问的技巧还有很多,如开放式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也就是答案不是唯一的;比较式提问——教师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众多答案中进行比较、鉴别,选出最优的答案突破式提问;突破式提问——问题的答案不仅限于所学课本的知识内容,而往往是超越课本知识以外的回答;启发式提问——提出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诱惑力,而答案又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得到的,必须通过自己的一番探索和努力才能获取;连环式提问——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发散式提问——以一个问题为中心,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比较式提问——让学生发现矛盾,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教师只有认真钻研,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才能使学生积极探讨知识的源泉,自掘知识的宝藏。才能把学生带入到思潮如海的新境界,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使课堂教学艺术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美国著名科学家加波普尔说:“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而“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为此,老师必须认真学习理论,深入钻研教材,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开拓进取的精神、开放的思维、创新的意识,才能做到“投出一粒石,激起千重浪”,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之目的,让提问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效用,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波澜起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
其他文献
我们都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这句话强调的更是一个过程。高效课堂仅仅是教学的一个结果,要达到这个结果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做很多事情。教师要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学生要向40分钟的课堂要成绩。而成绩是需要融入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的。这就需要发挥教师因素和学生因素,教师要有把握课堂教学内容容量、课堂教学活动、高效的教学方法,学生要有高效学习方法。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期刊
数与计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普遍的数学知识。虽然新课程改革以后,新教材将计算的难度降低。但是,一直以来,计算教学却得不到师生的青睐,计算课的枯燥乏味使学生望而生畏,教师也只是泛泛而谈。造成教师教不好,学生也学不好的局面。计算教学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数学其他内容的学习,甚至会影响到以后相关科目的学习。抓好计算教学,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心理品质和学习兴趣等都将得到良好的
期刊
我经历了从初中到高中的这种一条龙的教学体制,亲眼目睹了一批初中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在高一阶段就逐步变为数学学困生的过程,心中替他们感到遗憾和痛心。为此,我结合高一实际,对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教材衔接问题  由于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新课程标准下
期刊
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期刊
大班授课制是课堂教学的最大特点,每一个班级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要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却不是一件易事。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我们不断地探索,怎么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闪光一直是困扰我们教师的一个难题,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有不同的发展,每一个学生能在课堂中上一个小小的台阶,在知识中都有自己的收获,让优等生能“吃好”,学困生能“吃饱”,因此我就小学数学的分层教学提出几点小策略。  一、一题多解  学生对于一个题
期刊
《新课标》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批判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的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应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开放式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时空的拓展变换,为学生营
期刊
古代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去形容学问广博的智者,可见地理之历史久远。要成为这样的智者,一定离不开对地理知识的“教”与“学”。“教”主要是老师把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则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和自己的努力下去获取地理知识。在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中,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的效果又反映老师“教”的水准。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我认为若把教和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必然能达到事半功倍
期刊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如何教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就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艺术谈谈具体教法。  一、介绍新词汇(让学生先不看书,看教师示范表演。)  1.翻译法  把单词写在黑板上,然后译成汉语介绍给学生,介词、形容词、副词等可用这种方法。如介绍新单词 exactly( 精确地)spare(空闲的) opening(开始的),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单
期刊
心理实验证明:一些智能不高但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成绩会大大高于智能高却没什么兴趣的学生。因此,对中学英语教师来说,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我想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和感受谈谈如何培养和激发中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一、增进师生友情,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著名教育学家夏盖尊先生说过:没有情爱的教育就成了无池之水。教师不仅仅是一位“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该是一位传播爱的使者。
期刊
从来没有理想的学校,但许多校长都在追求创造一所理想的学校;从来没有至善的教育,但许多校长都在追求进行一种至善的教育,从来没有完美的学生,但许多校长都在追求培养一批完美的学生。这就是校长,一种进行着无尽追求的人。因为,我们每一位校长有了这样的理想和追求,生命才更有价值。然而,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我们付出的确实太多了。那么,如何解决校长工作岗位的艰辛与压力呢?成了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2012年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