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参与性都很强的课程,对教学方法有很高的要求。目前,一些高职的就业指导课仍然采用讲授等传统教学方法,严重削弱了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能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强化理论教学有效手段的途径之一就是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的涵义
案例教学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的“启发式问答法”就是案例教学的雏形;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首创和倡导了案例教学;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案例教学,但一直用于部分实践性较强的法学、临床医学等学科领域。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故尝试在高职就业指导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有着现实的意义。
所谓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本着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或多向互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在就业指导课中的灵活运用
1.以案施教
通过案例分析把抽象的理论寓于生动具体的案例之中,提示学生思考,便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职业规划的“WAY法则”时,学生不好理解,以“杨澜四次成功的人生转型”作为案例,在教学实施中,从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概括总结三个基本教学环节来设计。
(1)案例引入:杨澜四次成功的人生转型。
(2)案例讨论:讨论可分4个不同阶段。
①开始:杨澜的志向是什么?
②讨论疑难问题:杨澜每次作出决策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决策是最适宜的?
③提供备择方案:杨澜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制定了怎样的实施计划?
④讨论如何实施:她什么时候将计划付诸行动以及如何付诸?如何进行整体评价?
典型的案例讨论一般总是与上面问题的探讨联系在一起的,许多学生喜欢在一开始就讲出自己的决定,所以课堂讨论不一定按问题的顺序展开。
(3)概括总结。这个阶段属于过渡阶段,它通过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准备。在总结中,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提示后续内容。如:杨澜无论如何转,她的志向始终把自己定为“传媒人”,所以从没有偏离做媒体这个大方向,而她的变化在于她制定的目标层次一直在提高。那么,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确立志向是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个志向是否正确,需要自我评估和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也就是说要运用到今天要讲的职业规划“WAY”法则。
2.角色扮演法
所谓角色扮演法,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训练。例如:在攻克面试的教学中,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就是教师逐条讲解,会出现学生很厌烦记笔记的局面。在实际运用中,学生仍可能不大会操作。若采用角色扮演法,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类,分别扮演面试官、群众、应聘的学生,让其模拟整个面试过程。在几轮模拟中,注意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从而熟悉各环节的具体操作程序。这样一来,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面试的注意事项,还能在活动过程中发现课本中没有提及的问题,并提高了就业技巧。
3.小组讨论法
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完毕之后发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作出解释,此时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最后由全班同学再次共同分析案例。如在讲授雷锋为何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典范时,先把他成长的经历告诉给学生,再进行分组讨论他为什么能成功,最后全班得出结论:他小学毕业后就有了规划,即三大目标,当个好农民、好工人和好士兵。进入社会就对这三个目标进行有效管理。在换工作时,他不是以钱来衡量,而是合乎时代潮流,与时俱进。
4.个别解决法
个别解决法,即每一个学员写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包括鉴别问题、提出观点和解决办法。案例分析报告是学生对案例思考与讨论后的总结,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能起到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作用。因此,每次案例教学后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比如创业教学中讲授完马云成功的案例后,布置案例分析报告,很多学生分析马云从顽皮少年成功转到商界大侠,对他们启发很大,并对“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格言有了新的认识。
三、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更新了教师的知识结构,改进了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形式。但案例教学不能简单地定位在方法上,它所设计的层面是多样、复杂的,因此在就业指导案例教学中还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扮演这样的角色来发挥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
(1)引导。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除了靠客体对其自发地产生认识外,更多的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该掌握大量的相关信息资料,包括同类的案例及与案例有关的补充材料,分析该案例的不同观点及理论依据等。
(2)点拨。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往往只专注一个方面,甚至是偏激,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点拨,帮助其分析。如在讲授职业生涯的自我发展规律时,把唐僧师徒四人故事作为案例,引导他们讨论唐僧为什么毫不畏惧,最终功德圆满。最后点拨主题是因为唐僧有个明确的目标,目标让他产生动力。这样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此次讨论中的点拨也起到了四两拨千金的作用。
2.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理论教学比较注重知识点的理解,对于实践操作要求不高。案例教学的着眼点不是获得固定的原理或原则,而是培养教师面对新情景处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但是就业指导教学并不排斥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分析问题的基础和框架,而案例教学有利于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解决,二者结合才能相辅相成。因此,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既不能采取传统的理论教学从头讲到尾,也不宜整个课程全部使用案例教学。两种教学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的关系。
3.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应相辅相成
其它教学方法除传统的讲授方法外,还包括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实习等方法。对待案例教学与其它教学方法的关系,应避免两种倾向:1、坚持死守传统教学方式,拒不采纳案例教学;2、认为案例教学是万能的,可替代其它教学方法,这两种倾向都有失偏颇。实际上,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不同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学生的能力是不能单靠课堂讲授获取的,教师的能力也无法直接转换成学生的能力,学生必须进行实际操练,才能掌握和提高。因此,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如就业形势、就业程序和就业政策等必须讲授的内容外,大多数内容可采取案例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讨论分析及老师讲评的过程中,分清什么是正确的择业观,最有效的就业渠道和方法有哪些,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就业心态等。只有这样,高职的就业指导课才真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一、案例教学的涵义
案例教学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的“启发式问答法”就是案例教学的雏形;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首创和倡导了案例教学;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案例教学,但一直用于部分实践性较强的法学、临床医学等学科领域。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故尝试在高职就业指导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有着现实的意义。
所谓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本着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或多向互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在就业指导课中的灵活运用
1.以案施教
通过案例分析把抽象的理论寓于生动具体的案例之中,提示学生思考,便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职业规划的“WAY法则”时,学生不好理解,以“杨澜四次成功的人生转型”作为案例,在教学实施中,从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概括总结三个基本教学环节来设计。
(1)案例引入:杨澜四次成功的人生转型。
(2)案例讨论:讨论可分4个不同阶段。
①开始:杨澜的志向是什么?
②讨论疑难问题:杨澜每次作出决策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决策是最适宜的?
③提供备择方案:杨澜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制定了怎样的实施计划?
④讨论如何实施:她什么时候将计划付诸行动以及如何付诸?如何进行整体评价?
典型的案例讨论一般总是与上面问题的探讨联系在一起的,许多学生喜欢在一开始就讲出自己的决定,所以课堂讨论不一定按问题的顺序展开。
(3)概括总结。这个阶段属于过渡阶段,它通过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准备。在总结中,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提示后续内容。如:杨澜无论如何转,她的志向始终把自己定为“传媒人”,所以从没有偏离做媒体这个大方向,而她的变化在于她制定的目标层次一直在提高。那么,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确立志向是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个志向是否正确,需要自我评估和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也就是说要运用到今天要讲的职业规划“WAY”法则。
2.角色扮演法
所谓角色扮演法,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训练。例如:在攻克面试的教学中,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就是教师逐条讲解,会出现学生很厌烦记笔记的局面。在实际运用中,学生仍可能不大会操作。若采用角色扮演法,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类,分别扮演面试官、群众、应聘的学生,让其模拟整个面试过程。在几轮模拟中,注意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从而熟悉各环节的具体操作程序。这样一来,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面试的注意事项,还能在活动过程中发现课本中没有提及的问题,并提高了就业技巧。
3.小组讨论法
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完毕之后发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作出解释,此时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最后由全班同学再次共同分析案例。如在讲授雷锋为何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典范时,先把他成长的经历告诉给学生,再进行分组讨论他为什么能成功,最后全班得出结论:他小学毕业后就有了规划,即三大目标,当个好农民、好工人和好士兵。进入社会就对这三个目标进行有效管理。在换工作时,他不是以钱来衡量,而是合乎时代潮流,与时俱进。
4.个别解决法
个别解决法,即每一个学员写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包括鉴别问题、提出观点和解决办法。案例分析报告是学生对案例思考与讨论后的总结,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能起到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作用。因此,每次案例教学后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比如创业教学中讲授完马云成功的案例后,布置案例分析报告,很多学生分析马云从顽皮少年成功转到商界大侠,对他们启发很大,并对“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格言有了新的认识。
三、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更新了教师的知识结构,改进了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形式。但案例教学不能简单地定位在方法上,它所设计的层面是多样、复杂的,因此在就业指导案例教学中还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扮演这样的角色来发挥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
(1)引导。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除了靠客体对其自发地产生认识外,更多的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该掌握大量的相关信息资料,包括同类的案例及与案例有关的补充材料,分析该案例的不同观点及理论依据等。
(2)点拨。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往往只专注一个方面,甚至是偏激,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点拨,帮助其分析。如在讲授职业生涯的自我发展规律时,把唐僧师徒四人故事作为案例,引导他们讨论唐僧为什么毫不畏惧,最终功德圆满。最后点拨主题是因为唐僧有个明确的目标,目标让他产生动力。这样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此次讨论中的点拨也起到了四两拨千金的作用。
2.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理论教学比较注重知识点的理解,对于实践操作要求不高。案例教学的着眼点不是获得固定的原理或原则,而是培养教师面对新情景处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但是就业指导教学并不排斥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分析问题的基础和框架,而案例教学有利于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解决,二者结合才能相辅相成。因此,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既不能采取传统的理论教学从头讲到尾,也不宜整个课程全部使用案例教学。两种教学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的关系。
3.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应相辅相成
其它教学方法除传统的讲授方法外,还包括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实习等方法。对待案例教学与其它教学方法的关系,应避免两种倾向:1、坚持死守传统教学方式,拒不采纳案例教学;2、认为案例教学是万能的,可替代其它教学方法,这两种倾向都有失偏颇。实际上,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不同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学生的能力是不能单靠课堂讲授获取的,教师的能力也无法直接转换成学生的能力,学生必须进行实际操练,才能掌握和提高。因此,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如就业形势、就业程序和就业政策等必须讲授的内容外,大多数内容可采取案例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讨论分析及老师讲评的过程中,分清什么是正确的择业观,最有效的就业渠道和方法有哪些,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就业心态等。只有这样,高职的就业指导课才真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