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多糖对亚砷酸钠诱导L-02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来源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cl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竹荪多糖(DIP)对亚砷酸钠(NaAsO2)诱导人肝细胞(L-02细胞)中PINK1/Parkin途径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的干预作用。

方法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且状态良好的L-02细胞分为对照组、NaAsO2组(10 μmol/L)、DIP组(80 μg/ml)、DIP + NaAsO2组(80 μg/ml DIP + 10 μmol/L NaAsO2)、活性氧(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5 mmol/L)、NAC + NaAsO2组(5 mmol/L NAC + 10 μmol/L NaAsO2)。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LC3Ⅰ、PINK1、Parkin的表达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结构及自噬体,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ROS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NaAsO2组p62、LC3Ⅱ/LC3Ⅰ、PINK1、Parkin蛋白表达量均较高(P均< 0.05);与NaAsO2组比较,DIP、DIP + NaAsO2、NAC、NAC + NaAsO2组p62、LC3Ⅱ/LC3Ⅰ、PINK1、Parkin蛋白表达量均较低(P均< 0.05)。透射电子显微镜下,与对照组比较,NaAsO2组L-02细胞线粒体损伤明显,自噬小体数量增多;与NaAsO2组比较,DIP + NaAsO2组线粒体肿胀程度减小,空泡变性减少,自噬小体数量减少。与对照组(33 110.00 ± 2 191.28)比较,NaAsO2组细胞内ROS水平较高(48 000.00 ± 2 395.31,P < 0.05);DIP + NaAsO2组细胞内ROS水平(38 670.00 ± 2 620.56)与NaAsO2组比较明显降低(P < 0.05),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改变(P > 0.05)。

结论

NaAsO2可以诱导L-02细胞内PINK1/Parkin途径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发生,DIP可以缓解NaAsO2诱导的线粒体自噬。DIP可能通过对ROS的调控来影响NaAsO2诱导的PINK1/Parkin途径介导的线粒体自噬。

其他文献
天疱疮是一种以表皮内棘层松解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天疱疮可以合并银屑病、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肿瘤等。近年来有关天疱疮合并症的报道越来越多,本文对天疱疮合并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研究巯基氧化酶1(QSOX1)、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β2糖蛋白I(β2GPI)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病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HBV相关性肝病患者,其中40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为慢性乙肝组,40例HBV相关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40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为肝癌组,40例非HBV感染肝病患者为非HBV肝病组,选择40例同期无HBV感染的健康体检志愿者为正常组。检测所有入选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
甲下鳞状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常常被延迟诊断或误诊,平均延迟诊断时间为62.4个月,误诊率高达78.9%。本文报道一例误诊为甲沟炎2年的甲下鳞状细胞癌患者。患者,男,49岁。右手第5指外侧缘起皮疹伴疼痛2年。皮损组织病理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于局麻下行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及游离皮瓣移植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访半年无复发。
太藤丘疹红皮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皮肤疾病,由Ofuji等于1984年首次报道,本病诊断要点为融合成片的红褐色扁平丘疹、“帆布椅”征和剧烈瘙痒。实验室检查通常可见嗜酸粒细胞增多和血清IgE水平的升高。本文报道1例太藤丘疹性红皮病。
和以星星为坐标一样,利用太阳为坐标辨别方向是一个古老的技巧。利用木棍或手表都可以把太阳设为坐标,然后找出方向。  利用木棍  这个方法在北半球的温带(从北极圈到北回归线)和南半球的温带(从南回归线到南极圈)都有效。  先找到一根1米长的木棍,把它插入土中,确保木棍有影子。把影子的顶端设为“1”(如右图1)。15分钟后,木棍的顶端会移动,把此时影子的顶端设为“2”。从“1”向“2”画一条把它们连接在
目的:评估2016-2020年国内外企业发起的临床试验的质量,为中国银屑病临床研究标准化构建提供参考。方法:从全球临床试验注册数据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三个临床试验登记平台中提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注册登记的银屑病治疗药物临床试验,对试验的规范性、方法学设计、研究终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016-2020年国内外分别有123和314个临床试验信息,国内研究采用随机分配比例高于国外(91.9%比77.4%),而国内有49.6%
报道4例鱼刺伤所致肉芽肿,患者均为老年女性,均有鱼类接触史,皮疹特点均为暗红色丘疹、结节,其中一例伴有上肢串珠样皮下结节。组织病理示感染性肉芽肿。虽然微生物感染证据缺乏,但诊断考虑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予利福平、克拉霉素行经验性治疗有效。
回顾性分析我院皮肤科2013年至2019年诊断的12例(女8例,男4例)累及面部的结节病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3.1岁。12例患者中,4例累及面部以外的皮肤;1例累及多系统(肺、心、肾、肝、脾),6例累及肺部,4例累及肺门淋巴结。12例患者组织病理均见真皮内非干酪性上皮样细胞肉芽肿,抗酸染色均阴性。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微小RNA(miR)-206表达水平与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中Wnt-1和β-catenin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武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甲亢患者79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武威市人民医院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于治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系统异常激活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近年来,免疫应答失调在银屑病病理生理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树突状细胞作为先天免疫细胞,通过调节炎症相关因子和信号通路,启动和调节T细胞的免疫反应,在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总结近期树突状细胞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的研究进展,以探讨未来以树突状细胞为靶点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