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被误诊为甲沟炎的甲下鳞状细胞癌一例

来源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ke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下鳞状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常常被延迟诊断或误诊,平均延迟诊断时间为62.4个月,误诊率高达78.9%。本文报道一例误诊为甲沟炎2年的甲下鳞状细胞癌患者。患者,男,49岁。右手第5指外侧缘起皮疹伴疼痛2年。皮损组织病理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于局麻下行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及游离皮瓣移植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访半年无复发。
其他文献
有文献报道脓疱型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与IL-17A有关,使用IL-17A拮抗剂可一定程度上逆转银屑病的分子生物学过程,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目前有依奇珠单抗治疗成年人脓疱型银屑病的报道,但尚未有其治疗儿童脓疱型银屑病的报道,本文报道依奇珠单抗成功治疗12岁脓疱型银屑病患儿一例。
提到文具盒,那就丰富多样了。有双层的、单层的,有红色的、绿色的,有盒子形的、笔袋形的……我的文具盒可不一样,不仅材质不同,而且蕴含了我的祖祖(注:对曾祖一辈的称呼)对我的那份爱……  这个文具盒,它一直放在我的书柜里,看着它,我就想起了在天国的祖祖。它一直伴随着我,好像祖祖一直在我身边……  8岁那年的暑假,祖祖来到了我家。她很少来成都,所以,我之前对她的印象不深。  在我生日前一天晚上,祖祖悄悄
最古老的乐器  音乐老师:杰克,请回答,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是什么?  杰克:手风琴。  音乐老师:啊?为什么?  杰克:老师,您没看到手风琴上全是皱纹吗?  四川省金堂县实验小学(园区)余木瑛(会员6532)/荐    无法见面  小林常写错别字。这天,他想约一个客户见面,就发了一条短信:晚8时,公元前见面。  不一会儿,他收到了客户的回复:我生活在公元21世纪,无法与古人见面。  四川省成都市青
患者,女,23岁。左侧大阴唇结节1年。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圆形、多角形细胞浸润,浸润细胞内含丰富的细颗粒性胞质和中央小的圆形胞核,可见较大的嗜伊红小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肿瘤细胞S100(+),NSE(+),CD68(弱阳性),CK(-),Ki-67<1%。综上诊断为(外阴)颗粒细胞瘤。予病损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光老化的表现在个体之间差异较大,根据其表现特点可进一步细分为萎缩性光老化和肥厚性光老化。形成不同光老化亚型的机制尚不明确,其中萎缩性光老化可能与MC1R基因多态性相关。萎缩性光老化与皮肤肿瘤及皮肤癌前病变存在相关性,在筛查潜在皮肤癌前病变的基础上,应从多个方面积极开展治疗。本文就萎缩性光老化的临床表现、与皮肤肿瘤的关联、影响因素及其评价工具及防治方法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抑制剂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SCC)SCC-25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SCC-25细胞,分别采用0、5、10、20μmol/L的MMP-9抑制剂BB-94干预,分别设为对照组、实验A组、实验B组和实验C组.采用RT-q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测定MMP-9 mRNA及蛋白的表达;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测定迁移能力;Western免疫印迹测定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E钙黏附蛋白(E-ca
毛发红糠疹常规治疗包括系统应用维A酸类药物、甲氨蝶呤、环孢素,外用糖皮质激素以及物理治疗等,但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国外有应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毛发红糠疹的病例报道,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国内未见相关报道。本文报道司库奇尤单抗成功治疗毛发红糠疹一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目的:研究原位注射纤维蛋白凝胶对SD大鼠上颌扩弓成骨矿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中,将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rBMSCs)在不同凝血酶浓度制备的纤维蛋白凝胶环境下进行共培养,通过CCK-8、ALP染色和活性定量以及茜素红染色,检测梯度浓度凝血酶制备的纤维蛋白凝胶降解产物对rBMSCs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将rBMSCs分别采用共培养、二维表面培养和三维培养方法与纤维蛋白凝胶进行结合,观察细胞形态和黏附情况.体内实验中,构建SD大鼠上颌扩弓模型(n=12),以100 g作为扩弓力,扩弓7 d,随机分为2组,
天疱疮是一种以表皮内棘层松解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天疱疮可以合并银屑病、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肿瘤等。近年来有关天疱疮合并症的报道越来越多,本文对天疱疮合并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研究巯基氧化酶1(QSOX1)、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β2糖蛋白I(β2GPI)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病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HBV相关性肝病患者,其中40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为慢性乙肝组,40例HBV相关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40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为肝癌组,40例非HBV感染肝病患者为非HBV肝病组,选择40例同期无HBV感染的健康体检志愿者为正常组。检测所有入选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