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早期飞行史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3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在古代就向往着能像鸟类一样在天上自由飞翔,有着飞翔的种种遐想。尽管,古时的相关知识与技术尚未实现大的突破,飞行的梦想看似遥远,但人们试图通过制造器具来实现飞行愿望的努力一直不曾中断。
  在我国,据传春秋时代的墨子和公输般曾制造过能飞的木鸟,西汉时期就出现了风筝,晋朝流行于民间的竹蜻蜓被认为是螺旋桨最初设计灵感的来源,五代时有原始的热气球——“松脂灯”,明代创造了名叫“飞螺旋”的一种在原理上类似现代直升机的玩具。
  在国外,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科学家达·芬奇曾经画了无数鸟类飞行的草图,试图从中破解出自由飞翔的奥秘。他还设计了一些飞行器,和今天的滑翔机以及直升机有些类似。不过,直到1519年辞世他也没有真正弄清楚飞行的物理原理。
  17世纪后期,意大利人G.A.博雷利研究了人类肌肉与飞行的关系,指出了人类不能依靠肌肉力量像鸟那样振动翅膀做长时间扑翼飞行的道理。
  19世纪,一位名叫奥托·李林塔尔的德国工程师出现了。他于1891年制作了第一架固定翼滑翔机,用竹子和藤作骨架,骨架上缝着布,机上装有尾翼,很像展开双翼的蝙蝠。他把自己悬挂在机翼上,从15米高的山岗上跃起,用身体的移动来控制飞行。滑翔机在气流作用下,轻盈地滑翔,在90米外安全降落。
  当李林塔尔试飞滑翔机成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一个名叫威尔伯·莱特的人和他的弟弟奥维尔·莱特对飞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莱特兄弟在对滑翔机进行实验后发现,这种机器存在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缺乏持久的动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莱特兄弟在一架滑翔机上安装了一个引擎。于是,一架冒着浓烟、浑身发出刺耳金属声音的机器开启了现代航空时代。
  从此,人类自制的飞行器——飞机频频出现于天空,人类的飞行不再是个梦。
其他文献
提起阿富汗,许多人会想起一个内乱不断、满目疮痍的国家。然而,阿富汗在二战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有过昙花一现的“黄金时代”。当时统治阿富汗全境的还是巴拉克宰王朝,国王穆罕默德·查希尔在位。  查希尔是阿富汗近代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也是阿富汗历史上最后一位君主。他少年时曾赴法国留学,受过西方教育,思想较为开明。查希尔在位期间,推行政治和经济改革,允许妇女接受教育,并制定了宪法,试图在许多领域吸收西方文
期刊
旅顺口,这个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军事重镇,是中国近代史上侵略者觊觎的“肥肉”,也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屡遭欺凌的缩影。自1894年起,这里曾被日军屠城,先后驻扎过俄国、日本的军队,500多平方公里的陆域上留下了众多的战争遗迹和历史遗址。  南子弹库——晚清奋起图强的决心  从旅顺口黄金山浴场出发,很快就来到了南子弹库遗址,很多来此游玩的旅客,饶有兴致地在“旅顺口清代南子弹库”石碑、威武的古炮、哨所里
期刊
历史上的德国,曾是一架强大的战争机器,这种强大又是以其强大的军事工业为基础,其中之代表,便是大名鼎鼎的克虏伯公司。其所产武器,性能优异,除了自用,还大量出口,畅销全球。  武器卖得多了,便极有可能卖到未来的敌人那里去。当纳粹上台,与世界为敌之时,装备着克虏伯所造军火的侵略军就惊讶地发现,抵抗他们的武装力量竟然也装备着来自于克虏伯的枪炮。  谁会赢?  一战冤魂  克虏伯VS克虏伯的典型故事发生在1
期刊
推送时间:2016-03-19  阅读人数:1790879  史叔:正史中很少出现中国古代女性的名字。重要的女性只有她们的姓氏,父亲的姓和夫家的姓,显赫一些的还有封号、谥号等等。只有少数殊异的女性,才能以独立的“人”的姿态流传其姓名于世。读这篇文章,准备好手帕,因为可能会笑出眼泪花。  四月天:宋朝公主的名字都跟暴发户家的闺女似的。  秋瑟,锦: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这是古代人起名的标准
期刊
如果古代东方的老子和西方的德谟克利特穿越到当下,可能都会喜欢上一种玩具——乐高积木。  这种看似简单的玩具,能通过同样看似简单的拼接,从一块一块开始,变化出无穷的形态,从动物、人到汽车、飞机,再到高楼大厦,乃至一座城市等等,已知世界的一切,几乎都能用它加以展现。  这不就是德谟克利特所言的“原子”,老子所言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么?  所以,这是一种神奇的玩具。  它来自于安徒生的故乡——
期刊
好莱坞影星海蒂·拉玛后来曾回忆,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与她见面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海蒂,投入自己,这是生活的秘密。尝试所有的事情,参加所有的事情,面见所有的人。”而这位美丽女子的一生,似乎也就是在回应肯尼迪给出的这个生活秘诀。人们在历史上似乎很难再见到这样一个仿佛天外来客的女子,身上充满着这么多谜一样的不解、看似互相对立的矛盾。海蒂·拉玛的身上绝不仅仅有“好莱坞著名影星”这一个标签,她的人生角色之
期刊
编修家乘宗谱,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历来的宗谱,皆是用文字来叙述宗族繁衍兴旺、发展迁徙的历史,用以追踪思远,维系家族的血脉兴盛。旧时的宗谱也偶有图像,但那多是用木版雕琢的先祖的线条画,离真实的人物形象相去甚远,所谓画在神在,只是膜拜祖宗的一种表示。  多年前,笔者收藏了一本民国六年(1917)沈氏后人编修并由商务印书馆精心印制的《吴兴沈氏奉教宗谱》。这份宗谱除17页为文字外,其余41页选用了大大小小
期刊
每个朝代在最初的时候,因为战乱导致的人口减少和外流,都会在都城实施 “计划经济”,为官员分房、建房,甚至可能惠及普通人,一旦社会政局稳定下来,人口激增,必然会导致房子的流动和涨价。  杜甫的名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道尽了古人实现居住理想的艰辛。“寒士”是穷苦的读书人,但是有钱读书,在古代就还不算太穷。“寒士”可能是一个住房的分界线,相当于今天城市中的
期刊
如今大多数男性至少每隔几天就会使用一次剃须刀。其实,人类的剃须历史从石器时代就开始了。我们的祖先将燧石或其他物品的边缘磨利,从而剃掉脸上多余的毛发。在史前洞穴的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男性的脸上没有任何毛发。考古证据表明,蚌壳、鲨鱼齿、磨快的燧石都曾在在旧石器时代被用作剃须工具。  公共的户外理发店在古代印度十分普遍,这些理发店提供理发、修指甲、修脚、清洁耳鼻等服务。在古埃及,剃须则成为了人们日常
期刊
袍哥会发源于清朝初期,盛行于民国时期,与青帮、洪门并列为当时的三大民间帮会组织。  新中国成立之初,据初步调查,成都的袍哥“公口”(又称山头、堂口)数量就达到了1000多个,重庆也拥有300多个。四川各乡镇袍哥组织发展很快,甚至形成了一个乡镇或者一个城市就有一个公口的局面。如雅安县(后雅安撤县设市)的袍哥总人数达到了10084人;巴中平昌县境内袍哥组织盛行,仅响滩、福申、白衣等地入会的就有近2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