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袍哥会的膨胀与覆灭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hk19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袍哥会发源于清朝初期,盛行于民国时期,与青帮、洪门并列为当时的三大民间帮会组织。
  新中国成立之初,据初步调查,成都的袍哥“公口”(又称山头、堂口)数量就达到了1000多个,重庆也拥有300多个。四川各乡镇袍哥组织发展很快,甚至形成了一个乡镇或者一个城市就有一个公口的局面。如雅安县(后雅安撤县设市)的袍哥总人数达到了10084人;巴中平昌县境内袍哥组织盛行,仅响滩、福申、白衣等地入会的就有近2000人等。再如,出生于绵阳安县的作家沙汀创作的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便是以安县秀水一带的袍哥茶馆为原型而写的,成为反映四川茶馆文化的代表作品。据考证,安县最早的袍哥会堂口为花荄乡的西昌公社,成立于1862年,最晚的是兴仁乡的成城公社,成立于1947年,全县20个乡镇先后建立18个堂口,加入袍哥的人数最多时达3万余人,建国前夕,还有袍哥1.8万余人。
  袍哥总社舵把子(头目)胡开云是新津县参议会议长,在四川“防区制时代”当过成都警备司令,任过29军的旅长。另一人蓝尧衢,新津人、省参议员,曾投靠过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张继等,以政客兼企业家身份活跃于成都,他是由国民党提名参加竞选的。此次竞选名义上是普选,实际上都是由四川袍哥组织一手控制的,蓝尧衢凭借自己的财力在投票前夕进行拉票,最终当选。
  还有一次在成都“国大代表”的选举大会上,曾因为袍哥强行介入选举,让时任四川省主席的邓锡侯差一点交不了差。这一次,国民政府内部已暗中钦点四川的大军阀之一、当时指挥着几十万兵马的郑州绥靖主任孙震为“国大代表”。岂料这时出身袍哥组织、人称“西霸天”的徐子昌硬要和孙震争夺“国大代表”这个名额。徐子昌甚至无视成都市政当局多方的调解和疏通,仗恃拥有黑白两道的关系,天天开会请客,大拉选票。不仅如此,他的党羽还为他的竞选筹集资金,扩大声势,誓要让徐子昌当选。最后虽然孙震做出了让步,但是却无疑让国民党的民主选举制度的公正性受到更多诟病。
  至于重庆地区,“国大代表”在基层选举阶段也由袍哥所垄断,参选者90%以上都是袍哥,大都是来自乡镇保长和有袍哥背景的工商界活跃分子。
  目睹“国大代表”选举的种种黑幕,原本没有袍哥会背景的人也寻求袍哥组织的支持,以提高当选的可能性。有些人甚至在临选之前加入袍哥会。
  通过这次竞选活动,可以清晰的认识到,袍哥势力不仅进入了军队还通过各种途径参政。他们已经认识到从政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袍哥的非正常手段能够得到施展,其实正是利用了国民党的默许,利用了国民党妄图拉拢袍哥势力扩充自己实力的欲望。
  可是,袍哥组织显然并不那么容易被控制或利用。与正规军队和组织相比,袍哥会的纪律性较差,内部管理也更为混乱,对政治秩序的干扰远大于贡献。
  袍哥头目声名狼藉   以当时的四川省什邡县(后撤县设市)为例,当地的袍哥头目有宣意儒、马伯华、丁聘如和徐乐斋四人,他们并称为当地的“四霸”。这帮“袍哥舵爷”大都身兼本地要职,做了名副其实的“地头蛇”。在他们的下面又有一支俗称“豆芽子”的手下作帮凶横行乡里。
  “四霸”主要通过公口与亲属联姻的方式逐步建立并扩大自己在袍哥江湖中的实力,成为地方帮派组织。当年,什邡的县长在工作中都不得不备受袍哥的刁难;还有一任县长曾专程到去“袍哥舵爷”的家中拜访,拉拢关系;国民政府任命的最后一任什邡县县长刚到任就“拜袍哥码头”,寻求他们的支持。
  这样的事在当时的四川地区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任何一个外来上任的行政官员或者是客商,如果没有向袍哥“拜码头”,那么他们都可能面临举步维艰的处境,甚至有人为此丢掉性命。什邡县的一个恶霸施泽,为打倒旧派袍哥势力,以“清乡副总指挥”的名义挫败“永兴帮”,并制造了1947年枪杀马帮贵和枪杀什邡县特委会情报组长两大案件。国民党的特务组织最后竟也拿他无可奈何。
  此外,袍哥会在经济方面的实力也让人不容小觑,用一次“大出丧”事件就可以来印证袍哥曾经的排场有多惊人。1946年夏,成都袍哥协胜公口舵把子陈俊珊病故,现场设有灵堂,举办的流水宴席时间长达七天七夜,据称招待了上万人次。来自军政各界的人士近三百人参加了送葬仪式。祭幛、挽联、花圈、锣鼓,长达几十条街,身着的孝帕孝服,形成了白色的人流。成都春熙路、东大街、总府街等闹市,竟出现万人送葬的场面,在送葬队伍中还有狮子龙灯,沿街码头设香案路祭。据统计,丧葬费耗资40万大银元,耗费的人力还不计算在内,而这笔巨额消耗,都由成都市和周边县城的袍哥筹集。
  国民党对袍哥的态度
  面对如此张狂的袍哥势力,国民政府不仅姑息其存在,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为袍哥组织打开了从政的大门。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四川地区,政治局面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袍哥之手,要对这种“亦袍亦军”的人进行管理,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国民党愈来愈发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后来袍哥的肆意妄为,已经祸及国民政府的统治。
  1947年11月,面对地下帮会持续的肆意妄为,社会各界的反对声浪日渐高涨,再加上国民党内部派系争斗等因素,1948年8月国民党行政院发出训令称“各地帮会组织因其份子复杂,行为诸多不轨,各级地方政府自不得准其备案。”
  在四川,重庆市市长收到了国民党军队参谋总长陈诚的来信。来信直言“川中社会下层多为哥老所把持,登高一呼,乱者四应,前途未可乐观,应设法制止,以遏乱荫。”然而,国民党其实另有打算,他们表面上称要肃清政治军事队伍,实则是在遏制共产党力量深入到帮会之中,同时一并打击共产党在川西的扩张。
  不过,国民政府也确实担心袍哥组织制造出更多的混乱,因此而制定了一系列秘密的政策规定,暗中禁止国民党党员及公职人员参加帮会,以确保国民党骨干人员与帮会组织划清界限。
  不过,国民党的这些政策并没有在实质上打击和削弱袍哥会既有的实力,其暧昧不明的态度实际上纵容了袍哥会的存在。
  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在四川地区曾发布了一项秘密训令,一方面重申禁止国民党党员参加帮会,一方面又默认和允许军队中存在袍哥会成员。国民党发布这样的命令,事实上是在拉拢帮会组织,某种程度上洗清其非法组织的名声。这些“变通”的政策往往通过训令、“函电”等特殊形式秘密发布,因此只有其内部人士知道政策的变化,一般公职人员,甚至连地方行政官也不一定全部知情。
  老百姓只看到了政府对于袍哥会的禁令一再发布和重申,却不知道其密令中的姑息政策。于是,民众很困惑为何在政令明令禁止的情况下,袍哥实力还是无处不在,依旧严重地影响着日常生活。
  国民党非但没有花精力去清除帮会势力,相反,还把一部分袍哥拉入军队、警察和特务。自1948年3月起,国民党保密局特务罗国熙开始在重庆发展洪帮“五圣山”组织。同年末,调任泸县行政督察专员的罗国熙又在沪县主持四川五圣山“开山立堂”大典。
  袍哥会的结局
  直到三大战役之后,国共力量对比发生了急剧性转变。从1948年9月到1949年l月,国民党赖以维持其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在战略决战中基本被摧毁,剩下的兵力已无力抵挡人民解放军的南下,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的大局已定。危机之中的国民党当局再度利用袍哥势力,策划推行流氓政治与共产党相抗衡,作垂死挣扎。在国民党的暗中指使下,袍哥队伍展开了疯狂的反共特务活动。他们自恃为“地头蛇”,又与群众穿戴无异,随时都可以对解放军发起袭击,解放军由此损失惨重。
  袍哥会在当时犹如黑社会组织一样,到处烧杀作恶,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依旧没有从失败的现实中清醒过来,蒋介石纠集一切反动势力同中国共产党继续展开殊死搏斗,妄图扭转局面,进而阻止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步伐。国民党在解放战争后期,寄希望于迁都重庆来达到与解放军继续抗争下去的目的。蒋介石妄图利用川西袍哥的实力来对付共产党,国民党吸收大量袍哥成员加入武装反抗军,其中尤以五期“游击干部训练班”最甚,学员几乎全是袍哥会成员。袍哥武装不仅仅在四川有,各地成立的反共军队中也渗入了相当数量的袍哥分子。
  由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第二野战军西进川东,贺龙率领的第18兵团南下川北,两支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城拔寨,席卷大西南。1949年11月30日 ,重庆解放;12月21日,绵阳解放;12月27日成都解放;至1950年3月下旬和4月初,西昌战役胜利结束,四川及西康全境获得解放。四川袍哥会的覆灭只是时间问题,历史已经翻开了崭新的篇章。1950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发布罗瑞卿起草的《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由此掀起了全国镇压包括袍哥会在内的地下帮会的高潮。袍哥帮会组织被取缔,重庆袍哥头目石孝先、成都大袍哥头目冷开泰、绵阳袍哥头目左汉章等被镇压,各地方的袍哥组织纷纷瓦解,袍哥会的百年历史走到尽头,就此覆没。
其他文献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年轻的新中国空军与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空军,展开了喷气式飞机时代的第一场空中对决。在一次空战中,一位中国“放牛娃”出身,且仅飞行了60多小时的飞行员韩德彩,击落了在二战中具有显赫战绩的“双料王牌”飞行员费席尔,一时引起轰动。战争结束后,韩德彩继续在空军服役,历任团长、师长、军长、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空军中将军衔。费席尔跳伞后被俘,战后返美继续留在军中服役,后被授予上校作战官,
期刊
提起阿富汗,许多人会想起一个内乱不断、满目疮痍的国家。然而,阿富汗在二战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有过昙花一现的“黄金时代”。当时统治阿富汗全境的还是巴拉克宰王朝,国王穆罕默德·查希尔在位。  查希尔是阿富汗近代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也是阿富汗历史上最后一位君主。他少年时曾赴法国留学,受过西方教育,思想较为开明。查希尔在位期间,推行政治和经济改革,允许妇女接受教育,并制定了宪法,试图在许多领域吸收西方文
期刊
旅顺口,这个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军事重镇,是中国近代史上侵略者觊觎的“肥肉”,也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屡遭欺凌的缩影。自1894年起,这里曾被日军屠城,先后驻扎过俄国、日本的军队,500多平方公里的陆域上留下了众多的战争遗迹和历史遗址。  南子弹库——晚清奋起图强的决心  从旅顺口黄金山浴场出发,很快就来到了南子弹库遗址,很多来此游玩的旅客,饶有兴致地在“旅顺口清代南子弹库”石碑、威武的古炮、哨所里
期刊
历史上的德国,曾是一架强大的战争机器,这种强大又是以其强大的军事工业为基础,其中之代表,便是大名鼎鼎的克虏伯公司。其所产武器,性能优异,除了自用,还大量出口,畅销全球。  武器卖得多了,便极有可能卖到未来的敌人那里去。当纳粹上台,与世界为敌之时,装备着克虏伯所造军火的侵略军就惊讶地发现,抵抗他们的武装力量竟然也装备着来自于克虏伯的枪炮。  谁会赢?  一战冤魂  克虏伯VS克虏伯的典型故事发生在1
期刊
推送时间:2016-03-19  阅读人数:1790879  史叔:正史中很少出现中国古代女性的名字。重要的女性只有她们的姓氏,父亲的姓和夫家的姓,显赫一些的还有封号、谥号等等。只有少数殊异的女性,才能以独立的“人”的姿态流传其姓名于世。读这篇文章,准备好手帕,因为可能会笑出眼泪花。  四月天:宋朝公主的名字都跟暴发户家的闺女似的。  秋瑟,锦: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这是古代人起名的标准
期刊
如果古代东方的老子和西方的德谟克利特穿越到当下,可能都会喜欢上一种玩具——乐高积木。  这种看似简单的玩具,能通过同样看似简单的拼接,从一块一块开始,变化出无穷的形态,从动物、人到汽车、飞机,再到高楼大厦,乃至一座城市等等,已知世界的一切,几乎都能用它加以展现。  这不就是德谟克利特所言的“原子”,老子所言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么?  所以,这是一种神奇的玩具。  它来自于安徒生的故乡——
期刊
好莱坞影星海蒂·拉玛后来曾回忆,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与她见面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海蒂,投入自己,这是生活的秘密。尝试所有的事情,参加所有的事情,面见所有的人。”而这位美丽女子的一生,似乎也就是在回应肯尼迪给出的这个生活秘诀。人们在历史上似乎很难再见到这样一个仿佛天外来客的女子,身上充满着这么多谜一样的不解、看似互相对立的矛盾。海蒂·拉玛的身上绝不仅仅有“好莱坞著名影星”这一个标签,她的人生角色之
期刊
编修家乘宗谱,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历来的宗谱,皆是用文字来叙述宗族繁衍兴旺、发展迁徙的历史,用以追踪思远,维系家族的血脉兴盛。旧时的宗谱也偶有图像,但那多是用木版雕琢的先祖的线条画,离真实的人物形象相去甚远,所谓画在神在,只是膜拜祖宗的一种表示。  多年前,笔者收藏了一本民国六年(1917)沈氏后人编修并由商务印书馆精心印制的《吴兴沈氏奉教宗谱》。这份宗谱除17页为文字外,其余41页选用了大大小小
期刊
每个朝代在最初的时候,因为战乱导致的人口减少和外流,都会在都城实施 “计划经济”,为官员分房、建房,甚至可能惠及普通人,一旦社会政局稳定下来,人口激增,必然会导致房子的流动和涨价。  杜甫的名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道尽了古人实现居住理想的艰辛。“寒士”是穷苦的读书人,但是有钱读书,在古代就还不算太穷。“寒士”可能是一个住房的分界线,相当于今天城市中的
期刊
如今大多数男性至少每隔几天就会使用一次剃须刀。其实,人类的剃须历史从石器时代就开始了。我们的祖先将燧石或其他物品的边缘磨利,从而剃掉脸上多余的毛发。在史前洞穴的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男性的脸上没有任何毛发。考古证据表明,蚌壳、鲨鱼齿、磨快的燧石都曾在在旧石器时代被用作剃须工具。  公共的户外理发店在古代印度十分普遍,这些理发店提供理发、修指甲、修脚、清洁耳鼻等服务。在古埃及,剃须则成为了人们日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