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变幻旅顺口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t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顺口,这个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军事重镇,是中国近代史上侵略者觊觎的“肥肉”,也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屡遭欺凌的缩影。自1894年起,这里曾被日军屠城,先后驻扎过俄国、日本的军队,500多平方公里的陆域上留下了众多的战争遗迹和历史遗址。
  南子弹库——晚清奋起图强的决心
  从旅顺口黄金山浴场出发,很快就来到了南子弹库遗址,很多来此游玩的旅客,饶有兴致地在“旅顺口清代南子弹库”石碑、威武的古炮、哨所里“站岗”的假人等景点拍照留念。远远看去,子弹库只是一栋不大的普通庭院,掩藏在茂盛的树林之中,并不显眼,刻在牌匾上的“南子弹库”四个字已经有些模糊,两边墙面上还镶有“虎踞”“龙盘”刻石。但是穿过圆形的拱门,走进库房深处,就会有豁然开朗、别有洞天的感受。这是一个半地穴式洞库,东西长55米,南北宽23米,高6米,内有通道、暗道和支道,可以通往岸边各炮台,还可前往隐藏于海岸边的地下观察哨,士兵透过哨眼即可看到很远距离的海面,设计十分巧妙。这所保存完好的弹药库,目前陈设着铸铁古炮和中、俄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型号的火炮及炮弹。
  南子弹库,是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全力兴建北洋海军的时代遗迹之一。旅顺口与威海卫隔海相望,扼守着渤海湾口,是拱卫京畿的海上门户。从地形上看,旅顺口军港三面环山,黄金山、老虎尾半岛、老铁山形成了天然屏障,仅有一个出海口,如同雄狮张开血盆大口,吞噬一切敢于来犯之敌,这也是“旅顺口”原名“狮子口”的缘故;从气候上看,旅顺口温度适宜,即使寒冬也不冻不淤,是世界上著名的不冻港之一。李鸿章在勘察北洋海军基地建设选址时,曾率众人亲赴旅顺口,现场考察了地形地貌后十分欣喜,认为旅顺口居北洋要隘、京畿门户,为奉直两省海防之关键,“盖咽喉要地,势在必争”。于是,从1881年开始,清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旅顺口军港、弹药库、炮台等军事设施,逐步将这里变成军事要塞。
  旅顺口军港历时10年建成,累计消耗白银139.35万两。工程前期建设由旅顺口工程局总办袁保龄负责,另聘任少数外国技术专家,其余参与人员均为中国人。袁保龄在建设军港中的表现得到了李鸿章的高度认可,他举荐的侄子袁世凯也被李鸿章重用,为其日后平步青云奠定了重要基础。1886年,长期勤奋敬业的袁保龄积劳成疾,改由津海关道周馥接替主持军港建设。由于面临的技术难题越来越多,港口后期建设交由法国制造公司承包。1890年11月10日,旅顺口军港正式交付北洋海军使用,建成的设施包括船坞、防波堤、库房、停舰码头、铁路等。这是晚清时期我国兴建的一座近代化军港,被誉为“远东第一军港”。从此,北洋海军的军舰损坏后,不必再借助其他地方的船坞,而是可以就近在旅顺口修理,大大节省了维修成本,也提高了作战能力。
  考虑到“非炮台蚊船不能立足”,与旅顺口军港建设同步提上议事日程的,还有海防和陆防炮台的兴建,以此护卫军港安全。在军港周边9公里的海防线上,六千多名劳工日夜辛劳,先后建成了黄金山、老虎尾、摸珠礁、城头山等14座炮台,架设着德国克虏伯公司生产的百余门240毫米口径重型海岸炮,这是当时世界上口径最大、射程最远的火炮之一,黝黑的炮管日夜对准浩瀚的海面,防范海上来敌。在军港北部的陆路防线上,修筑有大坡山、小坡山、椅子山等10余个炮台,架设各类火炮53门,构成了拱卫军港后路的半月形防线,防止敌人从陆地上发起进攻。
  为存储舰艇和炮台弹药,北洋海军在旅顺口共修建了四座弹药库。其一是军械总库——武库,位于白玉山东北侧山脚下的平坦处,里面存放有定远、镇远舰使用的炮弹272发,枪炮数十支,还有引信等器材。由于甲午战争结束太快,加之北洋海军为保存实力,出海作战的舰艇并未带足弹药,导致武库内大部分弹药还未消耗就被日军占为己有,就连刻有李鸿章手书“武库”的石头也被日本挖下,现存放于东京的博物馆。其二为舰炮弹药库——西子弹库,位于白玉山西侧,用青砖、石块砌墙,共有库房14间,主要存放舰炮使用的炮弹和引信。其三为海岸炮台弹药库,即前文提及的南子弹库,可库存弹药14种,火药、弹头分库存放,共计1200吨。其四为陆防炮台弹药库——东子弹库,位于旅顺口东部的老头山,里面存放的炮弹头、炸药、拉火等器材,大部分是天津机器局制造的。
  在李鸿章苦心经营之下,旅顺口军港“麋巨金数千万,船坞、炮台、军储冠北洋”,被誉为“固若金汤、万无一失”“亚洲第一要塞”“远东的直布罗陀”。然而,这强壮终究是虚张声势、徒有其表的,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被日军的刺刀一下子挑破了华丽的外衣,露出了满是脓疮的内里。
  万忠墓纪念馆——惨绝人寰的屠城
  1894年,在旅顺口发生了日军屠城的惨案,这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首个外敌入侵制造的大惨案。由于日本长期以来的封锁、造谣和诡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件惨案的真相都被遮蔽了。
  走进位于白玉山东麓的万忠墓纪念馆,顿时感觉气氛萧杀悲凉。汉白玉制成的“万忠墓”墓碑,无言诉说着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屈辱。展馆内陈列的北洋海军战舰主炮、舷窗、罗盘、炮弹壳等遗物,以及一座座雕塑、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把参观者一步步带回1894年的历史现场。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战场从朝鲜、黄海一步步向中国陆地延伸。10月24日晨,日军第二军从花园口(今大连市庄河市明阳镇花园口村)登陆。在长达14天的时间里,日军2.4万名兵力、2740匹战马以及大批军用物资陆续踏上辽东半岛,竟然没有遭遇到任何抵抗。
  此时,旅顺口城内驻军,加之金州、大连湾溃逃的残部,合计有近1.5万人,占据着险要的地形,拥有着坚固的炮台和威猛的重炮,应该说具备一定的防卫能力。但驻守旅顺口的部队共有八位统领,各自互不隶属,而且兵员以未受训练的新兵为主,在日军逐步形成包围圈、旅顺口成为孤岛的情况下,已经出现人心浮动的局面。
  11月18日,在旅顺口北部约10公里的交通要道土城子,清军与日军发生了激战。在正定镇总兵徐邦道等将领的指挥下,清军成功设伏,合计打死打伤日军46人,取得了自甲午战争爆发以来的第一次胜利。   11月21日,日军发动对旅顺口的总攻。上午,日军相继攻陷旅顺口陆路西线的椅子山、案子山等炮台,到中午已全面占领旅顺口陆路炮台,断了清军的后路。
  21日下午,日军占领黄金山炮台后,其余炮台的官兵“均骇而奔”,使得日军轻而易举地占据了这些海防炮台。在摸珠礁炮台,日军因时间仓促未携带日本国旗,竟斩杀清军士兵,用鲜血现场做了一面日本国旗,悬挂在炮台上。
  就这样,李鸿章苦心经营10多年的旅顺口军港要塞,竟然在一日之内即宣告全部陷落。
  从11月21日开始,日军兽性大发,在旅顺口展开了三天四夜的野蛮屠杀,累计有2万人死于日军的屠刀之下。日本人井上晴树撰写的《旅顺口虐杀事件》,亲历屠杀的英国海员艾伦撰写的《龙旗翻卷之下》等书,向世人讲述了屠杀时的惨状:日本兵追逐逃难的百姓,用枪杆和刺刀对付所有的人,对跌倒的人更是凶猛地乱刺;日军用刺刀穿透妇女的胸膛,将不满两岁的幼儿串起来,让人观看;日军还对妇女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奸淫,许多妇女被施暴后又遭杀害……一时间,旅顺口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残肢断臂,其惨状让人不敢直视。
  为了毁灭屠杀证据,日军将尸体进行集中焚烧。焦黑的浓烟遮天蔽日,焚烧尸体的恶臭味经久不散。后来,骨灰被装进了几口大棺材,葬于白玉山东麓。日军为遮人耳目,在此立碑为“清军将士战亡之所”。整个旅顺口,最后仅有负责处理尸体的36人得以幸免于难。
  日本为掩盖屠杀罪行,对随军记者的采访报道活动进行了严格的新闻管制。然而,毕竟纸包不住火,发生在旅顺口的暴行,当时陆续被《泰晤士报》《标准报》《世界报》等国际媒体详细披露,引起各国舆论一片哗然。对此,日军以土城子之战中,己方阵亡士兵的尸体遭受清军凌辱为由予以搪塞。
  1894年11月下旬,日军第二军在旅顺口设立军事殖民机构军政厅,军港由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管理。12月13日,日军第二军发布《旅顺口行政区管理规则》,规定旅顺口的管辖区域为后革镇堡、泡子崖、沙家子、杨树沟以西地区,以日本货币为“通货本位币”,给“良民”发放通行证。自此开始,日军在旅顺口开始了达一年时间的殖民统治。
  西炮台——清政府可耻的“局外中立”
  登上位于旅顺口西南方向、海拔197米的西炮台,眼前是当年俄国精心构筑、规模庞大的阵地,6门150毫米加农炮和2门57毫米速射炮的炮身满是铁锈,炮口直指前方海面,衬托出紧张的氛围。登上设于山顶的观景台,一旁赫然矗立着一座紧握的拳头雕塑,上面偾张的血管清晰可见,寓意着这里是海防铁拳。登台远眺,整个旅顺口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约定清政府赔偿二亿两白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俄国、德国、法国三国为了自身利益,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借口,迫使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给中国,中国以3千万两白银“赎回”辽东半岛。当年11月,清政府开始与日军交接金州、旅顺口等地区。至12月21日,旅顺口接收工作全部完成。
  然而,仅仅2年之后,在西方列强掀起的新一轮瓜分中国的“竞赛”中,旅顺口就落入到俄国的血盆大口之中。1897年11月14日,德国以传教士被杀为借口强占了山东胶州湾。俄国不甘落后,打着“保护中国”的幌子,于1897年12月15日强行驶入旅顺口军港。此后,俄国为稳固其在旅顺口的利益,与西方列强展开了一系列的明争暗斗和私相授受,并持续给清政府施加压力。1898年3月27日,中俄在北京签订《中俄旅大租地条约》,旅顺口、大连湾、辽东半岛陆地及其附近海面正式租给了俄国,租期25年。条约签订仅一天后,3月28日,俄国即全面接管旅顺口的炮台工事,军舰和岸上炮台一起鸣炮,庆贺胜利的到来。
  俄国占据旅顺口后,大张旗鼓地进行军事基地建设,大肆扩充驻军力量。1899年,俄国政府通过了旅顺口防御工程计划十年预算,列编经费892万卢布,计划修建各式炮台54座、堡垒14座,安装各式大炮542门。1903年,中东铁路的哈尔滨到旅顺口的支线竣工后,俄国把建设重点投入到港口、船坞、军用道路和其他建筑物之上,想一步步把旅顺口改造成铜墙铁壁、坚不可摧的军事要塞。工程建设动用了6万名劳工,工程量相当于俄国国内最大军事要塞的6倍。西炮台,正是这一时期留下的产物。
  对于日本来说,被迫吐出辽东半岛这块“肥肉”,一直被他们视为莫大的耻辱。而俄国不断扩充在东北的军事存在、攫取大量军事政治经济利益,也让日本感受到巨大的威胁,日俄之间为侵略中国而产生的矛盾越发尖锐。
  1904年2月8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指挥舰队发动了对驻扎旅顺口军港的俄军太平洋分舰队的偷袭,重伤其3艘军舰,由此初步取得了制海权。此时,俄军舰队的高级军官正在聚会,庆祝舰队司令夫人的生日,他们被忽如其来的爆炸声弄得莫名其妙,询问下属却得到了“在举行实弹演习”的答复,于是大家继续花天酒地,直到第二天黎明看到军舰残骸,这才如梦初醒。面对咄咄逼人的日军,俄军为保存实力,采取了较为保守的作战方案,军舰绝大部分时间龟缩在军港内,主要依靠布设水雷来保障自身安全。
  2月9日,俄罗斯沙皇下诏宣战;2月10日,日本明治天皇睦仁同样下诏宣战,日俄战争就此在中国辽东半岛爆发。此时,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局面:作为这片战场的主人,清政府居然于2月12日无耻宣布“局外中立”,给日俄双方划定作战地区,并要求东北地方长官对人民群众“加意严防”“切实弹压”。原因无他,日俄两方都是清政府惹不起的野心狼,为避免押错宝带来大麻烦,干脆采取“鸵鸟政策”,双方都不得罪。
  日俄战争持续了1年零7个月的时间,双方作战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一个重要地区,就是旅顺口要塞。1904年2月至5月,日本试图3次发动商船堵塞旅顺口军港的出海口,但是在海防炮台的猛烈轰击下,只是堵塞了部分航道,不过也造成了俄军大型船只较难出入军港。与此同时,日本也从陆路登陆,完成了对旅顺口的立体包围。继一系列外围作战之后,8月7日,日军发动了对旅顺口大孤山、小孤山的进攻,在4天的激战之后,这两个据点落入日军之手。8月10日,俄罗斯太平洋分舰队试图发动突围,但是遭到了日军的打击而基本失去战斗力。8月19日,日军发动了对旅顺口的第一次总攻,平均向每个堡垒发射60-70吨的炮弹,然而在经过6昼夜作战、死伤1.86万人之后,日军只取得了有限的战果。此后,日俄双方进行了一个月时间的休整,双方不断加固阵地,调集人员,准备弹药。   9月19日至22日,日军发动了对旅顺口的第二次总攻,只占领了3个阵地,最重要的203高地依然在俄军手中。10月26日至31日,日军发动了第三次总攻,在损失1.45万人之后,依然收获不大。此时,由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与黑海舰队组成的太平洋第二分舰队,正在驶近远东地区,意图解除旅顺口的围困,这让日本当局焦虑万分。在进一步调兵遣将之后,11月26日,日本发动了对旅顺口的第四次总攻,主要目标是可以俯览整个军港的203高地。在堪称“绞肉机”的激烈作战中,两军展开了7次争夺,双方战士的尸体堆积了四五层,把工事都填满了,血水染红了水域。日军于12月6日凌晨攻占203高地。
  占领203高地后,战争的天平开始向日军倾斜。他们利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旅顺口的优势,迅速建立起了炮兵观察哨,指挥重炮精确地射向俄军的堡垒。日俄双方的拉锯战一直持续到1905年1月2日,历时329天的旅顺口攻防战,以俄军的投降而告终。据俄国统计,日军累计伤亡11万人,15艘战舰被击沉,16艘战舰重伤;俄军则伤亡近2万人,3.2万人被俘虏,俄军太平洋分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列宁评价说,旅顺口的投降是“沙皇制度投降的前奏”。
  走到旅顺口水师营会见所旧址,看到这是一所普通的辽东农村院落,外面是石头垒成的院墙,房屋的地面还是泥地,简陋的屋顶上长出了几株野草。这所普通的民居,见证了当年俄军投降:1905年1月2日中午,旅顺口俄守军将领斯特塞尔,与日军将领乃木希典在这里共进午餐,随后签署降书。
  一座王府——日据40年的遗迹
  日据旅顺口40年间,大量扶持前清遗老和汉奸走狗,让他们为侵略东北服务。走进旅顺口新华大街9号,这栋红色外墙的俄式风格2层小楼,已经有100多年历史。虽然看起来并不怎么起眼,但是它曾是肃王府,曾经的主人都是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发布退位诏书,要求诸位亲王在上面签字,只有第十代肃亲王善耆没有签字,而是躲到了旅顺口,在日本人设立的亲王府内做起满清复国的美梦。在日本军人的大力支持下,他变卖家产,积极招兵买马、购置武器,两次策动“满蒙独立运动”,均告失败。1922年善耆去世,终年57岁。
  王府的第二个有名的主人是恶贯满盈的间谍头目川岛芳子。她本是善耆的女儿,却为了肃亲王的“理想”,自小被送到了日本,成为川岛速浪的义女。1922年,在父亲重病期间,川岛芳子回到旅顺口,并于1927年在这所王府内嫁给了一位蒙古王爷的后代。然而,在发现丈夫并没有能力帮助她的“事业”后,她很快就摆脱了这段婚姻。
  在川岛芳子的穿针引线下,1931年,末代皇帝溥仪和皇后婉容在这里度过了几个月的团聚时光,这所王府一度成为了他们的“行宫”。在这里,溥仪还穿着龙袍过了一个生日,接受前朝遗老的跪拜,然后在楼前合影留念。但日本人很快就得知消息,前来没收了底片,训斥他们不得冲洗照片。这充分说明了这些日本人豢养的寄生虫的真实身份地位。
  胜利塔——苏联的印记
  还未走近旅顺口胜利塔,远远地就能看到那醒目的金色塔尖,以及稻穗环绕着的五角金星。这座塔的底座使用青灰色的花岗岩砌成,基座是一个五角形的环廊,上面镶嵌着一块铜板,用俄文和中文两种语言,记录了苏联红军解放中国东北的事。这座纪念碑建成于1955年,是苏联军队从旅顺口撤走前兴建的。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签署的《雅尔塔协议》中专门论述了旅(顺)大(连)的地位问题,作为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消灭关东军的一个重要条件。协议规定:“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口港为海军基地也须予恢复。”1945年8月9日凌晨,苏联150万军队从三个方向同时向关东军发起猛攻。8月14日,国民党政府和苏联签署相关文件,确认了《雅尔塔协议》相关内容,明确苏联使用旅顺口军港30年时间。8月22日,苏军占领旅大地区,解除日军武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4年10月,中苏正式发表公报,明确于1955年5月31日前,苏联军队撤出旅顺口。5月26日,最后一批苏军撤离旅顺口。
  从1955年开始,旅顺口一直是人民海军的重要基地,知名的军旅歌曲《军港之夜》正是以这座军港为原型创作出来的。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直到1996年,旅顺口北部区域才对外开放。2009年11月2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旅顺口全面对外开放。历经百年沧桑的这个渤海门户,自此踏上了崭新的发展历程,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周爱民:《旅顺口北洋水师弹药库考》,杨忠义:《苏联专家与中国海军航空兵》,董志正、田久川、关捷:《日俄战争始末》,〔日〕井上晴树:《旅顺大屠杀》,关捷、郭铁桩、王维远等:《旅顺大屠杀研究》,王家俭:《洋员与北洋海防建设》,何明、罗锋:《中苏关系重大事件述实》,杨祖荣、牛辉、王兴伟:《旅顺口:耻痛激发澎湃的力量》等。
其他文献
广东肇庆,古称端州,此地所产砚台便称“端砚”。端砚创兴于唐初,唐中期风行全国,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了。作为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因“发墨不损毫,书写流利生辉”而闻名天下,最为文人珍爱,因此历代文人墨客以拥有一块端砚为荣。  北宋时,曾有一桩关于端砚的反贪之事。反贪主角是周敦颐。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理学开山鼻祖。他写的《爱莲说》中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期刊
今天的住宅,在生活中已成了和教育、医疗一样的“头等大事”,房地产业也一直身踞热门话题之列。透过喧嚣的表面,或许只有引入历史性的思考,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年来的房地产热,其背后在发生着怎样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如果你生活在清朝,而且是一名八旗子弟,那你就不愁没地方住,因为你家族的住房是受到朝廷保障的。不过如果你兄弟太多,等到长大成家时想再搞到一处普通宅子(更别说豪华四合院了),则是一件困难的事
期刊
宋代:宽容 重利 契约  黄河浪:宋代社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是历史上所独有的,从文人集团的遭遇中可见一斑。我们不能因为其积贫积弱而隐其长处!  小牛:宋朝算得上中国历史最富庶的一个朝代,不过皇权在握,限制了军事将领的才能发挥。  (工作即爱好)贾钰铭:百事不会方为君!是的,许多君王累死任上,交接大受影响,在任时分担权利,共议共决,好事。国力不强,也不能在金、蒙古打击下坚持这么久,中亚、中东、欧洲(的
期刊
/读杂志/  穿越到秦朝之后,你遇到的第一件事会是什么?答案是被抓。这不是耸人听闻,在秦朝,“穿越者”完全就是“偷渡客”的同义词。你不可能像大侠那样,在秦朝满大街乱逛,任何一个黔首(秦朝民众的称谓)看到你在乡野中无所事事地闲逛,都会警觉地来盘问你。  史叔:穿越可不是闹着玩的!特别是穿越到虎狼之国——大秦朝。以防万一,史叔特地给大家寻来了秦朝生存手册。网友们都惊呼:“穿越小说里都是骗人的……”快来
期刊
有句话说“不为无益之事,何以悦有涯之生。”听上去略有些玩物丧志,但是,娱乐活动自古以来就为人类所喜。历史上有名的唐代,皇帝后妃以及皇族、大臣们开展的那些娱乐活动颇值玩味。  唐代皇宫流行文化沙龙、跳舞和玩球  李世民为秦王时就“开馆于宫西,延四方文学之士”,举办文化沙龙。工作之余,秦王最喜欢到馆中,“引诸学士讨论文籍”,研讨文化和政治,常常到深夜。办文化沙龙的惯例,延续了很长时期,直到唐中宗统治初
期刊
当历史的车轮行进到19世纪50年代中期时,统治俄国已经近二百五十年历史的罗曼诺夫王朝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面对内忧外患,初登沙皇宝座的亚历山大二世被搞得焦头烂额,全身病态的俄国向何处去成为了他必须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最终亚历山大二世像他的先祖彼得大帝一样开出了改革的药方,凭借个人意志对国家进行全方位改造,以至于有评论认为他是罗曼诺夫王朝历史上“最后的伟大沙皇”。  克里米亚战争的危机  1825年,
期刊
吐鲁番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道,连接着汉文化圈与伊朗文化圈。直到今天,吐鲁番还保持着一些国际化都市的感觉。  历史上的吐鲁番一直是一座多民族的城市。来自中国和撒马尔罕周边粟特地区的移民构成了最大的聚落。公元220年东汉灭亡之后,大量汉人迁入西北。高昌(今吐鲁番)和龟兹(今库车)是塔克拉玛干北道最大的两个绿洲。高昌的汉人无论男女都会合着音乐跳胡旋舞。这是一种旋转非常剧烈的舞蹈。对于粟特人来说这里非常汉
期刊
明孝宗朱祐樘(1470-1505,年号弘治,以下简称弘治)是明代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当政期间,在任用正臣、广开言路、整饬吏治、加强边防、节用爱民等方面作了不少成绩,并组织编纂了著名的典籍——《问刑条例》和《大明会典》,简便了刑律,整饬了制度,故史学界有“弘治中兴”一说。《明史》对他的评价很高。不过对于这位皇帝,一般读者更感兴趣的是关于他的传奇的出生故事。  弘治,是明宪宗朱见深(年号成化)的
期刊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年轻的新中国空军与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空军,展开了喷气式飞机时代的第一场空中对决。在一次空战中,一位中国“放牛娃”出身,且仅飞行了60多小时的飞行员韩德彩,击落了在二战中具有显赫战绩的“双料王牌”飞行员费席尔,一时引起轰动。战争结束后,韩德彩继续在空军服役,历任团长、师长、军长、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空军中将军衔。费席尔跳伞后被俘,战后返美继续留在军中服役,后被授予上校作战官,
期刊
提起阿富汗,许多人会想起一个内乱不断、满目疮痍的国家。然而,阿富汗在二战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有过昙花一现的“黄金时代”。当时统治阿富汗全境的还是巴拉克宰王朝,国王穆罕默德·查希尔在位。  查希尔是阿富汗近代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也是阿富汗历史上最后一位君主。他少年时曾赴法国留学,受过西方教育,思想较为开明。查希尔在位期间,推行政治和经济改革,允许妇女接受教育,并制定了宪法,试图在许多领域吸收西方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