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抱怨,你才能所向披靡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utjwzx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凯和李威是刚从大学毕业不久的编剧新人,同时被招入了某家影视公司。客观说,刘凯的条件是很好的:在大学时,他就有了一部上映的作品,而且他外表俊朗,站在哪儿都是一道养眼的风景;据说,他的人脉也很广。反观李威就逊色多了:长相普通,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因为不爱说话,结识的人也不多。
  “真不懂趙总为什么会把李威招进公司!”
  “嗯,我也觉得刘凯会是个前途无量的人!”
  每每公司进新人,老员工们在私下里难免会议论上一番,这次,他们无一例外地看好刘凯,觉得李威是否能挺过一年的试用期都不好说。
  一次,公司和其他公司合作,要拍摄一部公益系列剧,每集只有五分钟,主要宣传一些防骗知识。公司里那些资历老的编剧要么正在忙别的项目,要么就是临时有事无法接活,所以,制片便找到了刘凯和李威,“你们两个负责写这个系列剧吧,难度也不是很大。”
  制片走后,李威什么也没说便忙着翻书、上网查资料,为写剧本做准备。而刘凯则是有些不甘心,他抱怨道:“这个系列剧技术含量太低,写起来很没意思,简直在浪费我们的时间!”
  李威笑了笑:“不管这个剧本怎样,总得有人写吧!”
  刘凯不服气:“总得有人写,也未必非得是我们写啊—这样的剧本,写一辈子也不会出名!”
  接下来的日子更是如此,刘凯一边抱怨一边不情愿地写着剧本,而李威则是什么也不说,只是用心收集资料、阅读相关要求,甚至亲自去实地走访,认真而仔细地写好剧本的每个字、每句话、每一集。
  等待成片拍摄上映后,反响不错,但因为是公益剧,人们对编剧关注不大。李威没有说什么,而刘凯则是抱怨到了公司领导那,坚决要求下一次写大制作。公司领导被闹得有点烦,便答应了刘凯的要求。
  私下里,刘凯得意洋洋地对李威说:“你呀,就是太老实了,常言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你不闹一闹,抱怨一下,领导永远不会关注你!”而李威则是笑着摇摇头。
  因为“抱怨”得了好处后,刘凯更加变本加厉起来:他的名字放在第二编剧的位置,他抱怨;让他帮忙分一下角色台词,他抱怨;要求编剧去现场指导,他抱怨;拍摄时食宿条件不好,他抱怨;参加颁奖仪式时没站在C位,他抱怨;工资和稿费达不到要求,他抱怨……
  偶尔抱怨一下,公司还会重视,可是这样天长日久的抱怨,任谁也受不了。渐渐地,领导和同事有什么事都不愿意叫上刘凯了,因为不知道哪里不如他意,他便会唠叨一番。
  倒是李威,平日不言不语的,无论是什么工作都会认真完成,哪怕受点委屈、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他也不会有丝毫怨言。所以,当有事的时候,公司领导和同事们更愿意叫上李威一起做,而李威也在一次次磨练当中成长,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人脉资源不断拓展。
  一年试用期结束后,刘凯被公司辞退,李威则被留下了。
  
  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上,抱怨,无疑是一种负能量,犹如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事无补,于己不利,倒不如缄口不言、默默努力,最终使自己战斗力爆表,所向披靡。
其他文献
我的特别标签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高中生,但我有一个特别的标签,叫做“爱看杂志的男生”。以至于不少刚认识我的人,还记不清我的名字,但会知道我就是那个传说中的爱看杂志的男生。对于这样的称谓我也乐于接受。在这个绝大多数人日常休息或娱乐时,都会捧着手机盯着电子屏幕的时代,我的休闲方式是阅读纸质的杂志,有这个名号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与杂志结缘  别看我现在只有16岁,我和杂志结缘已经有10多年了。从我刚识字
期刊
王女士是名企业高管,工作压力一直比较大,年近40的她不仅要积极学习新知识不被企业淘汰,还要背负起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责任,近期的她更是为了新项目忙得焦头烂额,而且还经常熬夜。渐渐的,王女士感觉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大把大把地掉头发,偏头痛更是家常便饭,每天都神经紧绷。令王女士更难受的是,她总感觉自己的半边脸麻木,像总有只手在摸着自己的脸,嘴角还会时不时地抽动一下。这下可把她吓坏了,难道是要面瘫吗?她赶紧
期刊
新手教师遭遇“个性学霸”  我入职接班时,孩子们刚升入四年级。前班主任一一给我解说每个孩子的特点,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位“个性学霸”了。不同于大众熟知的“学霸”,这位“学霸”是因为太过随性、自我和不守规矩而得此名。  刚开始的一周他对我这位新班主任还很好奇,可以说是十分有亲切感。但没过多久,他的问题就暴露无遗。课堂上随意下座位,随意说话,时常打断老师和同学的谈话,如果老师不停下来讲他提及的事情
期刊
商场购物季,服装店里、化妆品柜前出现一双双闪亮的眼睛。她像猎人穿行于漂亮的时裝、缤纷的化妆品之间,而一件件衣服与一双双鞋子就是她的猎物。购物从最初满足基本需求的简单行为,逐渐演变成她很热衷的休闲活动,甚至是强烈的心理需求。无论是逛街还是在网上购物,只要见到喜欢的东西,必定要立刻收入囊中,否则就会寝食不安。就算再贵的东西也在所不惜,有了它人生就完美了。  林小姐,24岁,每个月,她要买一些昂贵的东西
期刊
成为学校的一名心理老师后,我接待了很多职高学生的来访,发现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自我认知上存在着偏差,急需指导。有一位小董姑娘的案例比较典型,经过辅导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我特意做了记录,可以作为今后工作的参考。  小董长得清秀文雅,可是她的神色中有一点忧郁。由于她是第一次来访,我先询问了她的睡眠饮食等方面,排除了精神病和严重心理问题等可能,确定是在我的咨询范围之内。明确目标,理清情绪  我温和地询
期刊
最近看了一部治愈系的电影《海蒂和爷爷》。电影讲述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  海蒂从小是个孤儿,被姨妈收养长大,当海蒂长到8岁的时候,姨妈嫌她累赘,便把她送去与独守小木屋的爷爷生活。爷爷被当地人称为“牧场大叔”,脾气古怪,喜怒无常,人们害怕接近他。爷爷最初也不喜欢她,最后海蒂用自己的热情与善良,治愈了爷爷。  我喜欢海蒂,她虽身世不幸,但乐观善良、无拘无束、真诚,充满着勃勃生机,她属于山川和草地,带着朝
期刊
在心理门诊经常会遇到很多自觉儿女孝顺,吃喝不愁,却总感到心情不好、睡不着、吃不下、身上多处不适的老年人。他们有的生活在子女身边,尽享天伦;有的由儿女出钱,到全国各地旅游。无论是自己还是外人看来,都是晚年幸福,实在没什么可烦心的。可看似如此幸福的晚年为什么就是不开心呢?  王阿姨的女儿在北京工作,收入可观,安定下来后就把王阿姨接到了北京生活。最开始王阿姨夫妇俩非常开心,不但可以跟女儿生活在一起,一解
期刊
我们今天来谈谈关系里面的一个重要的毒素—怨气。  它平常是隐而不现的,暗藏在表面和谐的关系之下,隐身在日常生活的琐碎中,蠢蠢欲动但又不真露相。就像细小的针头,时不时探出头来戳一下对方,有的时候擦枪走火引发轩然大波。  很多夫妻离婚,表面上是因为非常鸡毛蒜皮的小事,外人不懂,但是他们自身的感受是:我已经受够了。  这就是婚姻中的怨气在作祟。  为什么会有怨气呢?  很简单,对方的一些惯常言行,其实是
期刊
Q老师您好!  我是一位爱孩子的父亲,平时工作繁忙,但是只要有时间我就会陪儿子。可是最近发生的事情,让我觉得跟孩子相处很累。比如,我喜欢打篮球,我也觉得这项运动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非常有利,但他却一点兴趣都没有,我的热情也随之减退了,甚至很失望。而面对儿子喜欢种植物这一爱好,我却觉得无聊单调,当儿子一遍遍地要求给他讲故事时,我感到很疲惫。老师,请问如何才能跟孩子愉快地相处呢?     小磊的爸爸  A
期刊
父母本应该是孩子的保护伞,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从小到大的朝夕相处不但没有让小李感受到和父母的亲近,反而让他感到疏离和困惑。  小李推门进到咨询室的样子,我至今还记得很清楚。穿着干净、整齐,衣服搭配得很好,看上去是个阳光大男孩。和外表不符的是,他神情紧张,坐下来后一直低着头,十指交叉互相摩擦着,在和我对话时基本没有眼神交流,语气也十分怯懦。他说他一直是一个谦和顺从的人,担心别人生气,更担心自己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