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学霸”的华丽转变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bo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手教师遭遇“个性学霸”


  我入职接班时,孩子们刚升入四年级。前班主任一一给我解说每个孩子的特点,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位“个性学霸”了。不同于大众熟知的“学霸”,这位“学霸”是因为太过随性、自我和不守规矩而得此名。
  刚开始的一周他对我这位新班主任还很好奇,可以说是十分有亲切感。但没过多久,他的问题就暴露无遗。课堂上随意下座位,随意说话,时常打断老师和同学的谈话,如果老师不停下来讲他提及的事情,他会重复个不停。老师每提出一个问题,他通常是直接站起来说,没有举手的概念,好似整个课堂由他做主。每个问题他都要说几句自己的看法,但经常答非所问,不知所云。老师要求他坐好或者认真听讲,他都会问凭什么?为什么?这种话让刚入职的我不知所措,尴尬得无法圆场。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和颜悦色、真诚地跟他交流,但他总是摸着下巴说:“貌似很有道理。”之后依然我行我素,似乎从没把我的话听进心里。有一次我让他写反思,第二天问他要,他却轻描淡写地说:“没写啊。”每次安排任务给他,都不积极完成,总找借口说有别的任务。在与其他人发生矛盾和争吵时,有无数个理由为自己辩解,从来不说自己的问题,只要被老师批评,就开始哭。

攻坚克难启四心


  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善护四心,启发引导,存养扩充,必能成人。
  为了启发他的四心,我开始利用上下课的时间全面观察他的表现,发現这个孩子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自信,而是故意用一些夸张的言行引起别的同学注意。他很聪明,但不够努力且缺乏持久的韧性,很容易一遇到挫折就半途而废,信心大跌。他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很在意别人的评价,患得患失,情绪波动很大。做事重结果,轻过程。比较自我,集体责任感很弱。说话方式比较直接,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受挫力不足,每次被老师批评之后,他都会哭,但哭也就意味着他还有羞耻心,有羞耻心就能向善向好。
  渐渐的,我也觉察并反思他和我的关系更像朋友而非师生,加之我是温柔型的新教师,亲近感足,敬畏感弱,时间久了就变得熟而无礼。而他只对有经验的、严格的老师恭敬,对年轻、温柔的老师都无敬畏之心。所以,我先树立威严,让他有所敬畏。刚开始,他的确很不适应,而且根本不在乎,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他知道我是严肃认真的,慢慢也就生起了敬畏心、恭敬心,循得了师生间的基本礼敬。
  他的虚荣心还很强,每次得了高分,得让全班都知道,而同理心较差,经常用自己的高分嘲笑低分的同学。这时我会引导他:“如果你得了低分,你会怎样呢?”他一副趾高气扬的神情说:“我不会得低分的。”我补充说:“什么事都不是绝对的。”他应付地说:“应该会很难过吧,觉得很丢人。”我说:“是啊,我相信这位同学也一样很难过,她已经很难受了,如果我们再嘲笑她岂不是雪上加霜吗?”他有点不好意思地摸着自己的后脑勺说:“的确是,老师,我去向她道歉。”我仔细观察他的行为,发现他在给那位同学答疑解惑。

深入引导委责任,无限向好上进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引导,他的状态依然反复无常,最好的时候能坚持两三天。为了让他不再那么自我,扩大心胸格局,在一次班级组织的办板报活动中,我让他也参与进来。
  刚开始,他干得不认真,布置的板报东倒西歪。我没说什么,等着他自己发现,自己改正。经过引导,他承认虽然速度很快,但是质量并不过关。我问他:“那怎么办?”他试探地问我:“重新再弄?”我说:“嗯!回答正确,那就加油吧!”他脸上表现出不悦的神情。我知道他不是很情愿,但我没有说话。经过一遍一遍的布置,他的表情由不悦到烦躁,再到开心。做完之后,他很有成就地来到我面前说:“老师,您看!我这次很认真很用心地布置。”
  此时我抑制住内心的喜悦,平静地跟他说:“事中磨砺,心地澄明,越做越好,持之以恒,现在是不是很有成就感!”我有意磨炼他的耐心和受挫力,他也懂得在过程中认真努力。孩子都是无限向好的,只要教育者坚持原则,不断启发,孩子就会越来越好。
  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这位个性学霸出现了一些可喜的改变。
  在课堂上,开始认真听讲(有时会玩笔),规范举手,尽量克制自己的说话欲望,以前我要大声说话,他才勉强地听一下,现在我的一个眼神,他就能自我察觉,立刻做应该做的事情。
  以前不管我跟谁说话,他都会直接过来抢话说:“老师……”现在,都会等我说完话再说。
  以前我找他谈话,他都不看我,腿倚着桌子,手放在口袋里或者托着下巴。现在立正站好,手放在身后。也会认真倾听我说的话,不着急争辩。
  以前帮老师干活都不积极,现在会主动问老师需不需要帮忙,对自己的责任分担更明晰,责任感有了很大的提升。
  以前凡是他成绩好或者获得什么奖品奖项,都会在课上不停地看甚至到处显摆。后来他获得魔方比赛的奖品奖状时,不但没有重蹈覆辙,还安静认真地听课。
  以前他不怎么知道分享,却很霸道地分享别人的东西甚至据为己有。现在上课我让小组讨论,他很规矩地前后两人讨论,而没有跑到其他排讨论,还跟别人分享一把椅子。
  看来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但也需要老师在掌握一定教育方法的前提下,倾注更多的心血。看到这位个性学霸的转变,我欣慰地感到我的付出是很值得的。
其他文献
在电影《银河补习班》的前半部分,马飞是个不折不扣的“学渣”。教导主任讽刺他,“煤球再怎么洗,永远变不成钻石”,还差一点被学校开除,就连马飞也觉得自己笨死了,濒临放弃。  但是父亲马皓文一直坚定地鼓励他,“你是这个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最终,马飞靠拼搏实现了成绩的大逆转,也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很多时候,孩子的任性和不乖并不是在胡闹,而是因为师长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没有足够的耐心去读懂他,去引导
期刊
奶奶,给我剥个香蕉。”那天下班刚踏进小星奶奶的家门,我就听到他一副小大人似的口气在“指挥”奶奶。奶奶赶紧丢下手中的家务活,剥好香蕉递给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他。这家伙吃完香蕉,一会儿工夫又开始使唤奶奶给他倒杯水,奶奶又赶忙倒好一杯温度适中的水递到他嘴边喂他喝。我实在看不下去了,走过去摸摸他的头,教育他:“小星,不要老麻烦奶奶,自己可以做的事要自己去做。”他扬起头看我一眼,不屑地回道:“我就要奶奶做,她是
期刊
做父母的常常認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观察孩子言行举止通常以一种俯视的目光,孩子若有不从,就以怒骂或用黄荆条子纠正,把孩子的思维和个性通通归咎于叛逆,俨然自己就是孩子成长的百科全书。  然而最近发生了两件事引起了我的思考:  有一次和儿子过马路,在车水马龙的红绿灯路口,一个颤巍巍的老人迟迟不敢过去。很多人都注意到这一点,但没有一个人肯上前帮忙。我还在踟蹰,儿子却很自然地走了上去,搀扶起老人
期刊
在我的咨询工作中不止一次地遇到在童年遭遇性侵的女性或者男性。他们找我做咨询的原因千差万别—强迫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内心的安全感很差,对自己对周围充满了疑虑。  我一直期望能够把这些故事写出来,提醒家长“性”风险并不遥远。必须教育和提升孩子的性安全意识,以减少儿童性侵的发生率,至少在性侵发生之后家长能够给孩子足够的帮助,让孩子的心灵得到安抚,让孩子在
期刊
话说又要快到年底了,学生们马上就要迎接考试季,虽然距离期末考试还有一段时间,但家长们似乎比孩子还要着急与焦虑,每个家长都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孩子在备考期间保持最佳状态,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且现在的家长们也不再仅仅满足于给孩子提供丰富的饮食,而是经常去买各种他们认为所谓的“营养保健品”,生怕自己的孩子身体缺啥、少啥。  尤其看到孩子晚上写作业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家长们纷纷表示随时要犯心梗的节奏。
期刊
医美,全称医疗美容,也就是大家俗称的整容、整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尝试过医美或准备尝试的大有人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可以有选择变美的权利,但过度追求医美,背后是心理方面的问题。  最近,一位深陷医美的靓丽女孩前来咨询室求助,她说自己从18岁成年开始尝试医美,做了一次之后便深陷其中,不能自已。每次做完这个项目总觉得自己还有这样那样的不完美,于是就越来越大胆地不断去尝试新的项目,乐此不疲
期刊
一对色彩斑斓的翅膀,从一个灰长的蛹盒里奋力挣脱,翩翩起舞,那是它承受孤独后的完美绽放,成就蝴蝶华丽的一生,而这或许也是为了某种相逢。这是不经意间看到的蝴蝶破茧而出的美妙瞬间,目光追随着蝴蝶的身影,我的思绪定格在那段记忆里……  那是一个盛夏的下午,我处理完工作事宜骑车回家。尽管骑在林荫路上,避免了烈日的暴晒还能享受绿色风景,但北京的盛夏不容小觑,是没有人愿意在外面多待的。在往家拐弯的地方,我发现有
期刊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撒谎行为不能容忍,认为孩子从小就要养成诚实的品德。那么孩子永远不可以撒谎吗?  前几天在亲子活动中有一个小插曲。在袋鼠跳的环节中,一个孩子没有按规则跑到比赛终点,但是他却说自己跑到了。另一组的小朋友就指责说:“你撒谎了,你是不对的。”  说谎的孩子有些不好意思。其中有位家长匆忙圆场说:“嗯,游戏而己,跑到了。”指责的小朋友有些迷茫,不知道为什么大人会支持那个撒谎的孩子。  在分享讨
期刊
我的特别标签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高中生,但我有一个特别的标签,叫做“爱看杂志的男生”。以至于不少刚认识我的人,还记不清我的名字,但会知道我就是那个传说中的爱看杂志的男生。对于这样的称谓我也乐于接受。在这个绝大多数人日常休息或娱乐时,都会捧着手机盯着电子屏幕的时代,我的休闲方式是阅读纸质的杂志,有这个名号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与杂志结缘  别看我现在只有16岁,我和杂志结缘已经有10多年了。从我刚识字
期刊
王女士是名企业高管,工作压力一直比较大,年近40的她不仅要积极学习新知识不被企业淘汰,还要背负起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责任,近期的她更是为了新项目忙得焦头烂额,而且还经常熬夜。渐渐的,王女士感觉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大把大把地掉头发,偏头痛更是家常便饭,每天都神经紧绷。令王女士更难受的是,她总感觉自己的半边脸麻木,像总有只手在摸着自己的脸,嘴角还会时不时地抽动一下。这下可把她吓坏了,难道是要面瘫吗?她赶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