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的孝心成了父母的心病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211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心理门诊经常会遇到很多自觉儿女孝顺,吃喝不愁,却总感到心情不好、睡不着、吃不下、身上多处不适的老年人。他们有的生活在子女身边,尽享天伦;有的由儿女出钱,到全国各地旅游。无论是自己还是外人看来,都是晚年幸福,实在没什么可烦心的。可看似如此幸福的晚年为什么就是不开心呢?
  王阿姨的女儿在北京工作,收入可观,安定下来后就把王阿姨接到了北京生活。最开始王阿姨夫妇俩非常开心,不但可以跟女儿生活在一起,一解思念之苦,还能在大城市里享享清福。可时间久了,王阿姨就觉得在北京除了女儿女婿,没有任何朋友,窗外是偌大的北京,她却只能待在家中。女儿女婿工作又特别忙,早出晚归,有时一连几天都难得跟自己说上句话。日子一天天过去,原本爱说爱笑的王阿姨越来越不愿活动,跟老伴讲的话也越来越少,什么家务都不想做,每天还感觉特别累,经常卧床。除此以外,她还出现了睡眠变差、胃口减弱、心慌胸闷等症状,有时还说不清楚地难受。因为王阿姨的医保关系在老家,所以就回到老家医院就诊,做了很多检查也没发现明显异常,最后听从了医生的建议来心理门诊就诊。王阿姨述说了最近的生活状态后,自己也发现可能是因为初来北京生活,人生地不熟,只能闷在家里,便把生活的重心全放在了女儿女婿身上,可他们工作太忙,不免让自己感到不被关心与关注,为此失望落泪。经过与心理医生交谈后,王阿姨意识到孩子们有他们的生活,自己也要有自己的生活,现在回到老家,要联系联系老朋友,跟他们多聊聊天,多参加娱乐活动。即使以后再回到北京,也要积极认识新朋友,参加社区老年人活动,让自己动起来,不能总闷在家里,要主动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
  张阿姨退休多年,退休后基本过着冬天在海南,夏天回北方老家避暑的生活,无论在哪里都能坚持与老朋友们跳跳广场舞。张阿姨本来觉得生活很美好,但眼看着别人都成了爷爷奶奶,不免心中着急,催促儿子儿媳快点让自己也抱上孙子,并承诺一旦孙子诞生,自己愿意包办一切,不用小两口操心。后来真的如愿以偿,小孙子的降临让全家都乐开了花。张阿姨也兑现承诺,孙子出生后除了让儿媳喂奶,其他事情一手操办。可没过多久,张阿姨就因为晚上陪孙子睡觉睡不好,白天又得不到休息變得疲惫不堪。自己的育儿方法又时常遭到儿子儿媳的挑剔与否定,生活习惯也与年轻人不同。没过多久家人间的矛盾就越来越多。张阿姨觉得自己牺牲这么多,放着原来的好日子不过,在儿子家搭钱做月嫂,当保姆,不仅没得到一句感谢,还换来了儿子儿媳的埋怨和一肚子的气。她几次都想狠下心不管了,但是想到当初自己的承诺,想到离开孙子的不舍,不得不忍气吞声继续坚持。渐渐地,张阿姨的家人发现她话越来越少,反应变慢,记性变差,双眼总是泪汪汪的,还经常说头疼、胃疼、心慌,便带着她到医院检查,也没发现什么大毛病,后来在内科医生的建议下来到心理科。
  张阿姨倒完自己的苦水后,没想到儿媳也想找心理医生聊一聊。儿媳诉说着自己产后婆婆一手包办,天天围着孩子转,自己想看看孩子也时常被婆婆拦在门外。婆婆霸道,只顾自己喜爱孩子,把她当成了喂奶机器,晚上想跟孩子睡一起她也不同意,还经常因为半夜婆婆抱着孩子来吃奶被吓到。婆婆的很多育儿方法与现在的育儿理念大相径庭,本来儿媳想坚持母乳喂养,可婆婆早早就给孩子吃奶粉,说早点断奶好带回自己家养,一想到要跟孩子分离儿媳就心如刀割。经过心理医生的诊断,婆媳二人均患抑郁症,考虑儿媳尚在哺乳期,建议定期进行心理治疗,建议张阿姨服用抗抑郁药物的同时联合心理治疗。治疗后,婆媳双方经过沟通,都决定作出相应调整,婆婆放手一些事情,既减轻自身压力,也让儿媳体验当妈妈的快乐与责任。全家人还一起学习了育儿教子相关书籍,在育儿理念及方法上实现了基本统一。摩擦越来越少,张阿姨与儿媳的脸上都恢复了往日的笑容。张阿姨也表示,通过学习才知道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自己看过心理科后也关注到了心理的重要性,发现孩子还是要常在母亲的陪伴下才能健康地成长,便放弃了要带孙子回自家抚养的念头。
  随着人口老龄化,空巢老人与老人随子迁移已成为较为常见的社会现象。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下降,以及对死亡的恐惧常常会引发焦虑情绪。但无论是空巢老人还是随子迁移的老人,焦虑情绪及焦虑症状都很少得到忙于工作的儿女的关注。加上老年人常常认为心情不好也要自己忍着,不能给儿女添负担,与儿女沟通较少,更难让他人了解自己内心的苦楚。长期的焦虑情绪会引发头晕、头痛、胃痛、恶心、乏力、疲惫、心慌、胸闷或不明原因的身体疼痛等症状。
  当老年人出现躯体症状时才会引起儿女的关注,但到医院各科就诊检查后未见异常时,不免让家人着急与疑惑。所以,作为儿女更应该关注老年人心理状态,可以给老年人报名上老年大学,鼓励他们参加社区老年活动来增加晚年生活的乐趣。老年人也不要把自己的生活重心全部放在儿女身上,要找寻自己的社交圈,与同龄人互吐心声,不要压抑自己的不良情绪;在自己心情不好或躯体不适时能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尤其是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不要心存芥蒂,认为看心理科或精神科就成了“精神病”。不论是“焦虑”“抑郁”还是“失眠”,都是需要在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的治疗下才能得到有效改善的。
其他文献
话说又要快到年底了,学生们马上就要迎接考试季,虽然距离期末考试还有一段时间,但家长们似乎比孩子还要着急与焦虑,每个家长都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孩子在备考期间保持最佳状态,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且现在的家长们也不再仅仅满足于给孩子提供丰富的饮食,而是经常去买各种他们认为所谓的“营养保健品”,生怕自己的孩子身体缺啥、少啥。  尤其看到孩子晚上写作业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家长们纷纷表示随时要犯心梗的节奏。
期刊
医美,全称医疗美容,也就是大家俗称的整容、整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尝试过医美或准备尝试的大有人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可以有选择变美的权利,但过度追求医美,背后是心理方面的问题。  最近,一位深陷医美的靓丽女孩前来咨询室求助,她说自己从18岁成年开始尝试医美,做了一次之后便深陷其中,不能自已。每次做完这个项目总觉得自己还有这样那样的不完美,于是就越来越大胆地不断去尝试新的项目,乐此不疲
期刊
一对色彩斑斓的翅膀,从一个灰长的蛹盒里奋力挣脱,翩翩起舞,那是它承受孤独后的完美绽放,成就蝴蝶华丽的一生,而这或许也是为了某种相逢。这是不经意间看到的蝴蝶破茧而出的美妙瞬间,目光追随着蝴蝶的身影,我的思绪定格在那段记忆里……  那是一个盛夏的下午,我处理完工作事宜骑车回家。尽管骑在林荫路上,避免了烈日的暴晒还能享受绿色风景,但北京的盛夏不容小觑,是没有人愿意在外面多待的。在往家拐弯的地方,我发现有
期刊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撒谎行为不能容忍,认为孩子从小就要养成诚实的品德。那么孩子永远不可以撒谎吗?  前几天在亲子活动中有一个小插曲。在袋鼠跳的环节中,一个孩子没有按规则跑到比赛终点,但是他却说自己跑到了。另一组的小朋友就指责说:“你撒谎了,你是不对的。”  说谎的孩子有些不好意思。其中有位家长匆忙圆场说:“嗯,游戏而己,跑到了。”指责的小朋友有些迷茫,不知道为什么大人会支持那个撒谎的孩子。  在分享讨
期刊
我的特别标签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高中生,但我有一个特别的标签,叫做“爱看杂志的男生”。以至于不少刚认识我的人,还记不清我的名字,但会知道我就是那个传说中的爱看杂志的男生。对于这样的称谓我也乐于接受。在这个绝大多数人日常休息或娱乐时,都会捧着手机盯着电子屏幕的时代,我的休闲方式是阅读纸质的杂志,有这个名号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与杂志结缘  别看我现在只有16岁,我和杂志结缘已经有10多年了。从我刚识字
期刊
王女士是名企业高管,工作压力一直比较大,年近40的她不仅要积极学习新知识不被企业淘汰,还要背负起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责任,近期的她更是为了新项目忙得焦头烂额,而且还经常熬夜。渐渐的,王女士感觉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大把大把地掉头发,偏头痛更是家常便饭,每天都神经紧绷。令王女士更难受的是,她总感觉自己的半边脸麻木,像总有只手在摸着自己的脸,嘴角还会时不时地抽动一下。这下可把她吓坏了,难道是要面瘫吗?她赶紧
期刊
新手教师遭遇“个性学霸”  我入职接班时,孩子们刚升入四年级。前班主任一一给我解说每个孩子的特点,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位“个性学霸”了。不同于大众熟知的“学霸”,这位“学霸”是因为太过随性、自我和不守规矩而得此名。  刚开始的一周他对我这位新班主任还很好奇,可以说是十分有亲切感。但没过多久,他的问题就暴露无遗。课堂上随意下座位,随意说话,时常打断老师和同学的谈话,如果老师不停下来讲他提及的事情
期刊
商场购物季,服装店里、化妆品柜前出现一双双闪亮的眼睛。她像猎人穿行于漂亮的时裝、缤纷的化妆品之间,而一件件衣服与一双双鞋子就是她的猎物。购物从最初满足基本需求的简单行为,逐渐演变成她很热衷的休闲活动,甚至是强烈的心理需求。无论是逛街还是在网上购物,只要见到喜欢的东西,必定要立刻收入囊中,否则就会寝食不安。就算再贵的东西也在所不惜,有了它人生就完美了。  林小姐,24岁,每个月,她要买一些昂贵的东西
期刊
成为学校的一名心理老师后,我接待了很多职高学生的来访,发现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自我认知上存在着偏差,急需指导。有一位小董姑娘的案例比较典型,经过辅导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我特意做了记录,可以作为今后工作的参考。  小董长得清秀文雅,可是她的神色中有一点忧郁。由于她是第一次来访,我先询问了她的睡眠饮食等方面,排除了精神病和严重心理问题等可能,确定是在我的咨询范围之内。明确目标,理清情绪  我温和地询
期刊
最近看了一部治愈系的电影《海蒂和爷爷》。电影讲述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  海蒂从小是个孤儿,被姨妈收养长大,当海蒂长到8岁的时候,姨妈嫌她累赘,便把她送去与独守小木屋的爷爷生活。爷爷被当地人称为“牧场大叔”,脾气古怪,喜怒无常,人们害怕接近他。爷爷最初也不喜欢她,最后海蒂用自己的热情与善良,治愈了爷爷。  我喜欢海蒂,她虽身世不幸,但乐观善良、无拘无束、真诚,充满着勃勃生机,她属于山川和草地,带着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