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触动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xu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时代的学生都有自己那个时代的烙印。回想我们60、70年代出生的人,做学生时那种渴望求学的念头,是何等强烈。当然,其最大的动力是改变自己的命运——企盼跳出农门,吃上商品粮,成为一个城里人。时代在进步,经济在迅速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考大学不再是当今时代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更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这当然是好事情,终于不用挤独木桥了。但是现在的学生似乎没有了我们那个时代拼命三郎的劲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在课堂上无所事事,随心所欲。这令我们教师非常困惑,也很无奈。很显然,我们那个时代的说教已经显得苍白无力了。该如何面对当今时代的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呢?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都感到迷茫,不知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给我触动很大。
  高二上学期,我接手体育班(文科)的历史课。这个班共有26名同学,体育特长生普遍文化成绩差。一连几节课,有一位男生总爱和邻桌同学说话。我用眼睛示意他一下,他就止住了。等我一讲课,他又开始说话了,反复如此。下课后,我找他谈话,他的态度也非常好,表示下次上课再也不这样了。第二天上课时,果真不说话了。我暗自高兴自己的工作没有白做。可是没有十分钟,他又睡上了,而且一睡就是一节课。出于责任心,我又找他谈话了,他保证得很好,说下次再也不睡觉了。等第二天上课时,还是老样子,照睡不误。事后,我向其他任课老师打听他的情况,他们都说该男生上课不是说话就是睡觉。我心想,睡觉总比和其他同学说话好,不影响其他同学,于是就听之任之。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使我大动肝火。
  下午的第一节课,教室里温暖如春,加之学生们刚从寒冷的室外进来,所以过了15分钟,大多数同学就犯困了。为了抵御困意,也为了调节一下气氛,我就让教室中排的同学站起来给全班同学合唱一首歌,其中就有这位男生。当时他睡得正香,其他几位同学都站起来了,就他一个人还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同学们把目光投向了我。当时我心想:如果不叫醒他,别人齐刷刷地站着读,而他还在中间睡,这成何体统?我的威信哪去了?我的尊严又往哪儿摆?于是,我就让同桌把他招呼醒了。他极不情愿地站起来,睡眼惺忪,嘴里说了一句:“没事闲的。”这句话一下子把我惹恼了,我的血液直往脑门冲。我把书往桌子上一扔,随后打开门就把他们的班主任老师给请了过来。班主任听了我的叙述后,上去冲他就是一拳头。这一招可是我始料未及的,本来只是想让班主任把他请出去解决问题。结果,却弄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全班同学如何看待这件事呢?那位男生又怎样认为我呢?此时,我心里懊悔不已,真应了那句话“冲动是魔鬼”呀!那半天我都在心里责备自己处置不当,使事情出现了相反的结果。
  没想到,第二天那位男生主动找到我,向我道歉,并且说:“老师,你管管我吧,别放弃我,我以后上课不说话也不睡觉了。”当时,我的心里猛然一动,本来是我课堂处理方式不当,让他挨了一拳头。他反而不记恨老师,还向老师道歉。我还有什么所谓的“尊严”“面子”放不下的。于是,我也真诚向他道歉,师生间做了诚恳的交谈和沟通。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想学好,都想进步。只是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得不到解决;或者多次考试遭受打击后,逐渐心灰意冷,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导致对听讲不感兴趣。这样的学生看似对学习漠不关心,其实当看到别人取得好成绩时,他们也产生过“改过自新”的念头。但是苦于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持之以恒的干劲,往往会半途而废,结果又形成了恶性循环。当他们学习无望的时候最需要老师的安慰和鼓励,如果老师轻易地放弃,反而把他们更进一步推向深渊。
  这场冲突使我惊醒,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态度,重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定位,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困难所在。我在工作中不是简单地问一问,而是帮他们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对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都报以肯定和鼓励,使学生深切感受到老师和他们一同战斗,一同进步,老师不会轻言放弃。
  后来,这位男生上课时听讲很认真,做的选择题大部分也正确。我及时加以鼓励,说:“课堂上哪怕是记住一个知识点就是收获。”在提问问题时,我多次让他回答,他理解得也比较到位。一个星期坚持下来,该男生感觉挺有收获,其他科上课听讲状态也很好,心情愉快了许多。但是月考成绩下来时,他有些垂头丧气。我一看各科成绩单,就明白怎么回事了,努力了,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心里很失落。我把他招呼到办公室,首先肯定了他的努力和付出,老师们对他变化的认可和喜悦,然后帮他分析原因。毕竟前一段荒废了时间,许多知识落下了,短时间内离自己预设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了自己,任何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贵在坚持。我又根据具体学科分析失分的原因,哪些是没有理解的,哪些是答题的规范问题等。听了这些话后,该生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了。课堂上又看到了他专注的神情。期中考试时,各科成绩都有了很大进步,尤其是数学,以前考二三十分,这次得了七十分。
  这次该男生主动向我表示感谢,说自己有了信心,也有勇气面对以后的困难和挫折。我心里真是说不出的高兴。看到学生的进步,我的教学工作也更有动力了,这难道不也是我的最大收获吗?
  时代在发展,观念在改变,学生的内心世界也更丰富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表现得更直接了。教师也要紧跟时代步伐。所谓“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是永远不变的法则。只要做到勤于沟通和交流,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的教学才变得得心应手。
其他文献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只有通过自主学习实践活动,才能学有所得。学生学习中给予不同的反馈既能推进学习,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新的课程标准将“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在学习中乐于探索、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作为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目标之一,要求我们对学生的生成要合理利用,保护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如何有效地处理课堂生成资源呢?    一、期待生成,预设中发现“生长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
期刊
摘要:音乐欣赏是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教学中,音乐欣赏出现了情境化教学方式严重的倾向。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存在剥夺幼儿欣赏主动权、教学内容侧重点偏颇、教学结果与教学目标不一致的弊端。而主题式音乐欣赏教学方式却能使幼儿自主欣赏、自由表达,达到满足幼儿发现美、表现美及创造美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音乐欣赏情境教学主题教学    音乐欣赏,指的是一种自己进入音乐意境,体会音乐情趣,满足自
期刊
(陕西省汉中在语文教学中,若是能灵活地运用那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近年来的语文教学、课改工作中,就能十分注重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一、巧用直观教具,增强语文教学的具体可感性    例如,教学《中国石拱桥》一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清楚认识单拱石桥和联拱石桥,我让学生用简单的线条画出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示意图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写作能力更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要想让学生的作文活起来就必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本文笔者就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初中学生作文的创新教育就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改变观念 积累创新素材 灵活教学引导写作  赏识讲评    写作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观察和记叙
期刊
有人将音乐定义为“感情的速记术”“情绪的语言”,不是没有道理,但音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把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具体文字,其难度不言而喻。中国古典诗歌中表现音乐的诗歌只有一小部分,且大多出现在唐朝,在这其中就有不少佳作,如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清代的方扶南用一句话高度概括了这三首诗的特点:“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
期刊
优秀生的心理状况历来是小学教育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长期以来,在教师心目中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后进生因倍受冷落、讥讽,心灵最需要安慰,因而在教育教学中对他们倾注了大量心血;而优秀生由于成绩突出,无须教师费心,因而他们的心理成长状况也随之被忽视。综观优秀生的成长历程,他们虽备受宠爱,心理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一定的满足,但一旦他们陷入困境或置身于集体中,各种弱点就会暴露出来。在多年的教育工作实践中,我丝毫
期刊
摘要:中国绅士阶层是一个独特的社会集团,历史上在巩固基层权力和文化发展等方面都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变化,传统绅士阶层的势力也发生了没落和分化。清末民初的上海拆迁案是上海自治运动的核心事件,这一事件是这一时期上海绅士阶层力量变化的缩影,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对绅士阶层没落与分化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中国绅士 没落 分化 拆城案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绅士”指的是一个阶级的人。绅
期刊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能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缩小与世界的距离,但如果不能善加利用,仅将其作为游戏交流平台,则很容易陷入网瘾的陷阱,尤其是对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学生。  不时看到这样的新闻,网瘾学生整天迷恋网吧而荒废学业,甚至有的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而猝死网吧,还有的网瘾少年不堪戒网中心的折磨而精神失常。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一次次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戒除网瘾,刻不容缓!  青少年时期是一
期刊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它不仅对中国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理论指导作用,而且对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青年学生的指导意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最有力的推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实践 现实
期刊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我发现必须注重对班级的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一种育人环境、一种氛围、一种精神。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成长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文化涵盖的范围很广,有显性的,有隐性的;有内在的,有外在的;有活动装饰层面的,也有制度建设层面的。笔者以为,班级文化建设应该在环境中陶冶、在行动中体现、在教育中渗透、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