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修炼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zzh1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埃德加·莫兰说在这个时代,不认同已经渐渐地变成了我们生存的最大危机。在社会的转型期,教师难以置身世外。遭遇自我身心的荒谬,与管理者的对立。和学生及家长吁求的矛盾,已然成为人生的常态。在教师职业权威被严重消减。正当的话语权被多方剥夺,渐成弱势群体的情况下。要成功化解冲突,共创平安校园、理想教育、和谐社会,就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调谐能力。心灵的维护成为当下教师素养优化方面的重要指标。
  
  一、养护勇敢相遇的心灵,超越校园的恐惧。
  
  这个时代,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恐惧”。教师害怕,学生更害怕。几乎所有的人都活在这个阴影之下,恐惧无处不在。
  批判教育、抨击教师成了时尚。社会的高速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夹杂着许多不切实际的期待。教师疲于应对,很容易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如果我们选择了胆怯、退缩,如果我们的心灵受伤,职业所依赖的意义和心灵缺失,教育改革将会与成功绝缘。为了担负起成功教育的道义,我们必须选择勇敢,勇敢地面对问题,勇敢地与他者相遇,在勇敢地相遇与实时地修复中养护作为优秀教学之源泉的人的心灵。
  社会增加了不确定性,问题学生的产出率也犬为提高。我们几乎每个学期都无法避开那些问题学生。有意无意,我们让教育成为制造恐惧的工厂。但是,我们会洞悉一个真相——一个班级的成功,有时不是它随大流地拥有什么,而是它独特地缺少了什么东西——如害怕……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不管学生出了多大的错,我们总要平心静气地从孩子的角度去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做教育的捷径。面对教学中的困惑,我们需知难而进而非逃避,对其更好地理解和更得体地协调。我们应该勇敢地放弃那种利用学生的害怕来强化规训的企图。我们应该做的,便是以信任取代恐惧。当学生不懂的时候,不听话的时候,我们要充满信心与勇气。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足够的耐心来面对问题。把认识作为一种爱的形式,放弃我们控制的幻想。而与世间万物形成伙伴关系。如此,我们的教育便能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姿态:有恐惧而不置身心于恐惧中——只要我们愿意立足于内心世界景观中的其他天地,我们就完全可以在精神转换中。在充满好奇、希望、同感或诚实的真实感受中消除恐惧。
  
  二、养护完整自明的心灵。运行内衍的制式。
  
  在这个科学思维控制的教育系统中,我们越来越发现,教育并不是有关纯粹学技术或套装知识的一项工作。良好的教育,应该回到心灵。教育的核质永远是心灵获得感应、陶冶与提升的事业,是嵌入心灵的事业。和谐的源自心灵的教育或者说以心灵的方式工作的教育才有可能是最优化的教育。用完整的心灵工作,教师才能成就自我;用完整的心灵融整,教师才能生长最优化的专业素养。无论是苏格拉底还是苏霍姆林斯基,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教育大师都是使用心灵工作的典范。用心灵的方式工作,应该成为当下教师素养优化的主要指向。因为,真正好的教学永远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它总是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好的教师必定具有心灵的联合能力。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好教师形成的心灵联合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他们的心灵。
  心灵是干好所有工作的源泉。任何真正可信的教学要求最终是来自教师内心的呼唤。这种呼唤便是尊重真实的自我。良好的教育首先是一种内心自明的努力。事实上,认识学生和学科主要依赖于关于自我的知识。优秀的教学要求我们真正懂得意图和行动的内在源泉。自己认识自己是教师的基本修炼。当我们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们是谁。此时,教育就无法发生。我们要把自己的灵魂状态、我们的学科以及我们共同生存的方式投射到学生心灵上,必先要认识自我、了解学生。教学提供通达灵魂的镜子。如果我们愿意直面灵魂的镜子,不回避我所看到的,我就有机会获得自我的知识。就优秀教学而言,认识自我与认识其学生和学科是同等重要的。教育的优化过程在于我们的教学方式既契合学生的个性,又与教师自身保持一致性。作为教师,无论我们获得哪方面有关自我的知识,都有益于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优秀教师需要自我的知识,这是隐蔽在朴实见解中的奥秘。
  
  三、养护儿童质地的心灵,营造适切的教育。
  
  水壶理论已经过时。用心灵的方式去激发儿童的灵性是营造和谐教育的正确路径。每个孩童都是一个缪斯。儿童的自然灵性,需要教师的自然灵性来触发、激活。有真性情的教师才能培育出有真性情的学生。而教师的真性情,必定是内在的素养,至少是由内而外的,属于一种天真、质朴、幻想的心灵元素。如果我们用契合儿童心灵的方式,也就是用最人性、最柔软、最有效的方式去激发儿童的艺术潜能、生命灵气。就能让每个独特的生命得到自然和最优化的发展。那么,什么样的方式才是真正属于儿童的,属于当下儿童的呢?令人遗憾的是,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代被催赶着度过童年的孩子。对于在电子媒体中长大、误闯成人世界的这一代人。随着安全和天真被超前放逐,出现了虚假的成熟现象。儿童心理出现了更多的新情况,更容易引发师生之间的心理隔阂和行为冲突。这就需要我们去深入而准确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可以反观自我的童年,可以研读当代儿童心理学,可以展开个案心理的研究,还可以阅读当下优秀的儿童文学,使自己的心和儿童的心贴得更近,成为他们真正的知音。当我们的心年轻得再次儿童的时候,当我们用当下儿童的方式去触摸生活世界的时候。我们的儿童心理学素养才能算是得到了强化,因而我们的专业素养才从整体结构上得到真正的优化。
  
  四、养护哲学品质的心灵,享受自然的生活。
  
  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这势必给教育系统增添莫大的压力,而且这种压力会释放到教师的身上。于是,现在的教师比任何时候都缺乏信心。一个又一个教学实验、课程改革,如走马灯式地闪过。在这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时代,一切价值需要重估的时代,教师很容易成为一群狂奔的马群中的一匹,不懂方向,不知目的。我们必须学会选择。我们必须至少是一个有哲学家思维品质的人。拥有较为成熟的教育哲学。无论是古老的经典,还是新生的时尚,我们都要做出合适的哲学思辨。对它的实存性做出自己的合理裁决。同时,对我们教师来说,教育就是我们的生存方式。我们如何健康快乐地生活,也取决于我们在生活中的心灵调适,在于我们秉持什么样的生存哲学。当一切塞满我们心灵的时候,我们就会崩溃。沙漏哲学、减法哲学对我们都是适用的。我们要放慢心速,慢拍心灵,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匀速地去完成。每天都要按照教育目标达成的重要性,对所有需要完成的教育任务做出鉴定和排序,总是选择最重要的排第一位的事情去做。孤独哲学也是极为重要的。教育教学工作总是相当繁琐的,相当闹的, 我们也需要清静。否则,我们就会被教育的洪流淹没。冲走。我们将在无可奈何、不知不觉当中丢失自我。告别宁静与和谐,更容易引发与环境、学生的冲突,甚至引发蝴蝶效应。
  
  五、养护遥感预知的心灵。预想未来的图景。
  
  信息时代的来临,将彻底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也将改变学校的课程以及我们的教育方式。眺望未来,教育需要重新定义,重新确定前行的方向。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为儿童的未来而在心理的图纸上勾画未来社会的图景: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人类是如何生存的,人际如何合作,每个人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社会化素养……我们必须追问:哪种教育方案能够培养出高效的作为社会积极一员的未来公民?关键的问题是,在逐渐形成的、混沌的未来世界里。作为人意味着什么?所有的教育都是对未来影像的一种反映。我们要记取的是。处理远见的问题并不简单,它需要有详细的计划、热情的反应和深思熟虑的行动。教育工作者必须以一个未来学家的姿态去思考、甚至创造和把握学校课程以及学校未来的办学方向。作为一名准未来学家。我们为学生设计的课程不仅要满足学生未来求职的需要,而且要满足他们以人文的情怀去理解、应对和欣赏现实的需要。如果我们承担着一部分未来学家的角色,就萼为学生十年二十年乃至一生的人世做好准备,承担教育应该承担的人生筹备性义务。那么,我们就不能近视,不能只看到今天。教育不能只是事后总结。这样的近视教育,似乎是制造了现实的和谐教育,但是却推托了自己对于未来发展所应尽到的道义。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虚假的和谐教育。因为,它将会导致未来社会的不和谐乃至长期的动荡。其实,生活就是对复杂性作未知的冒险,必须看到我们“可能同时是探察者和迷路人”。因此,我们要有超前意识。必须抬望眼,用心眼去眺望未来,思考当下和未来接轨的时代问题。要着重解决学生如何应对未来挑战的课题——我们如何通过“预习”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中拥有更大的适应性和创造力。为此,我们要舍弃短期功利,有意识地淡化教育显绩,转而重视关系学生未来发展的潜绩,在经常勾画关于未来社会的心理画面的过程中应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未来智能,以更好地引导今天的学生积蓄强大的未来应对力。如果把这项工作做好,我们将会赢得未来的和谐,甚至是长久的和谐。这将会是我们为未来和谐社会创建所做的重大贡献。
  
  六、养护余裕拔俗的心灵。拥抱和谐的世界。
  
  在这个剧烈变动的时代,教师要更好地融入社会,与校内的学生、同事、管理者,与校外的学生家长建立起良好的人际沟通关系;要更好地达成身心的和谐,获得工作的快乐,提高成功感的指数,教师更需要练好心功。根据美国的研究,未来教师除了高薪、权威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自主性。在我看来,这种自主性就包括了自主调适心境的能力。现实生活总是世俗的,但我们作为心灵的工作者。应该有更高的个人心性。我们要立足现实,还要不断尝试创造理想的教育生活、教育生涯、教育心境。为此,我们要敢于拥抱绿色的孤独,为了个人专业素养的提升和优化,拿出一分定力,在孤独中阅读自我、表达自我,对自我进行现象解释学的回忆与解读,更自觉地去俗气、养心气,在适当的时候和世俗保持一定的距离,真正地获得一种人生的超拔。超然物外,超世绝尘。有一定的距离方能远观到真实的人生、真实的教育。我们应该洞悉,教育的很多问题正是近视造成的自我蒙蔽与沉醉。我们要去蔽,把自己的心调适到最佳状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瑞士钟表大师布克那样追寻心灵的自由。毕竟自由的“心表”最准确。如果我们通过积极的方式进行自我的心灵修炼,步人余裕的境界,每天总有一两个时段能够拥有余裕的心境,那么,我们的身心就会更自由、更和谐,我们的教育就会更温馨柔软,我们的人际关系就会更积极、更融洽。我们就有可能创造一个内在和谐的教育。
其他文献
Hello,同学们好,我是本期的搜酷小当家小园子。时间过得还真快,暑假一晃就过去了,我们又回到了学校。新的学期,我们应该有新的气象,新的状态,你们说是吗?所以接下来我将给你们介绍一些好看好玩的东西,一定要睁大眼睛哦!    Vitas。来自俄罗斯的Vitas有着酷似阉伶歌手的嗓音,浑然天成,高音部分雌雄难辨,以传说中横跨5个八度、接近超声的音域颠倒众生。小园子的一个女同学在听了他的歌之后,一直“迷
校长对于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诚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面对教育改革的百花齐放,校长对教育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认知会有不同的追求,会引领学校走出不同的发展之路。  当我们置身于扬州市花园小学10周年校庆喜庆氛围之中。解读“扬州市名校”、“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文明学校”、“国家优秀实验学校”等一个个奖牌,追问“花园为什么这样红”。细阅陈明祥校长
如果银行在付给你利息时,少算了4分钱,你会在意吗?恐怕不会。退休的老会计师古德海在取款时发现这个差额,却冒着众人的讥笑讽刺,执着地追究了下去——  那天古老头去取退休金。钱取出来了,650元,还有几枚硬币,是那个月的利息。平常人取工资,数数大张,没错就揣起来走了。可古老头大概是职业习惯使然,利用二十多年会计的口算能力,算出银行少给了4分钱的利息。  “同志,您付这利息是不是有差错?”  营业员客气
【摘 要】统编教材的编排体系中有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两类。精读课文的教学逻辑相对略读课文来说显得清晰、明确,而略读课文的教学结构目前还是处在松散无序的状态。略读课文的价值定位不容忽视,亟须语文教师在单元整体的视域下重构其教学逻辑,让略读课文的教学变得更为立体深刻。  【关键词】单元整体 思维进阶 人文寻根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伊始,在课文的编排上就有精读和略读课文之分。精读课文的教学有很多教师做过相对
深夜的高楼上  我有一扇北窗  窗外  有半扇孤城  半扇灯火  半扇紫夜  可就是  没有月亮    没有月亮  哪怕半个  能映出你  满月的眼睛  新月的嘴角    黑夜把生命  化作一道投向朝阳的光  像长枪  扎入了心脏  闪耀的血在流淌  染亮了整片天  连被它喂饱的红缨  也成了初霞般的云  我紧攥着枪杆  望着望着  眼底  竟涌出血来
调查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大家对英语的纠结心态:明确表示“喜欢”或“不喜欢”的都很少,看上去大多数都蛮淡定的;但假如将英语课“逐出”高考,却有半数同学“喜大普奔”;尽管如此,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时代,许多同学还是近乎直觉地意识到了英语的重要性;最矛盾的,大概在于学了那么多年英语却依然运用(除了考试外)无力,乃至不免产生了“这样学英语,到底有啥用”的困惑。  且让我们走出校园,去听听一些“过来人”与英语之间
您要什么礼物    三个孩子问妈妈:“妈妈,您的生日到了,我们要送您一件礼物。您要什么?” “我只想要三个听话的孩子。” “啊,”老大叫了起来,“那我们不成了六兄弟了吗?”    砍 价   小宝回家跟妈妈说:“妈妈,我会砍价了!” “告诉妈妈你是怎么做的?” “今天我去卖报纸。买报纸的说4毛一斤。我说太贵了,3毛。他说,3毛就3毛。”    我看,完了   小明明天就要考试了,但晚
1.现场直击    体育馆内,主持人挨个介绍着本次出场的球员,当他点到刘晓宇的名字时,全场立即沸腾了——数千名同学爆发出的掌声、尖叫声、呐喊声,令人不禁怀疑是否NBA巨星驾临了。  “嘀——”,比赛开始了!裁判将球抛向空中,两队的队长奋力跳到最高将球拍出。刘晓宇的队友率先抢到球,将球传给晓宇。刘晓宇拿到球后,不慌不忙地将球朝篮筐相反方向运去,正在对方球员疑惑之际,已到三分线外的刘晓宇一个急转,轻轻
那是清晨  天还没有全亮  父亲在我前面走着  路灯下  他的身影拉长 渐渐轻盈  再缩短 慢慢凝重    父亲在我前面走着  走在送我上学的路上  背着我那沉甸甸的行李  略带蹒跚地  走着    我默默地跟在  父亲的影子后面  和他保持着相同的节奏  追忆岁月是怎样  洗黑了他的皮肤  又漂白了他的头发    上学的路  一直向前延伸  在远方的朦胧中模糊了  仿佛 永远没有尽头
Rural Life in England(节选)  By Washington lrving    Nothing can be more imposing than the magnificenceof English park scenery. Vast lawns that extend like sheets ofvivid green,with here and there clu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