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来源 :教育·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关于“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的要求。同时,小学数学新教材在编排中将计算和应用进行了合并,学生作业中计算题的出错率相较以前明显增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对教师有效开展计算教学造成了一定阻碍。对此,我针对小学生数学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展了研究和实践,
  存在的问题
  教师方面 一是教学理念陈旧。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都应掌握计算能力。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对学生进行计算方面的训练。小学数学计算有很多技巧和方法需要学习和掌握,但小学生由于学习经验不足,认知能力有限,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的意识不强,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二是教学中轻视算理问题。有的教师认为计算没有什么可以教授的内容,只要学生懂得计算方法、通过一定题量的练习自然就掌握了。导致的结果是许多学生依据法则进行计算,但由于对计算概念模糊不清,只是片面地生搬硬套,从而不能举一反三,不能在实际计算中应对千变万化的情况。而导致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某些错误、法则不能灵活运用、迁移能力差等,往往都与对算理认识不清有直接关系。三是缺少对计算错误原因的分析。对学生出现错误计算的情况只用红笔打个错号就了事了,点评学生的错误时用“粗心”两个字概括,导致学生并没有真正明白错误的原因,只是为完成任务而改正。
  学生方面 一方面,由于小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粗略和不具体,往往只会注意到一些感觉上的、孤立的现象,不会仔细观察事物之间的联系及特征,因此他们对算式缺乏整体性感知,遇到相近或相似的数字、符号,往往没有看清楚就下笔,导致抄错题、抄错符号、将小数点点错等现象常常发生。学生计算上出现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因为没有掌握计算方法、算理知识等,而是因为将式子中的数字看丢、计算符号看错、错误判断运算顺序等。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大量千篇一律的习题和作业,导致学生抱怨自己有做不完的习题,从而失去了学习兴趣;同时,很多家长也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为学生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占用了学生很多时间。
  应对策略
  转变教学理念 在开展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新认识和关注计算教学,要明确每一项教学目标。例如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明确教学目标,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发力点,从而不断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同时,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书、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开展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在计算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虽然能够依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会因为算理不清造成计算错误。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开展多种活动,重视算理教学,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重点训练学生的计算技巧,以此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有计划性的口算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从而为笔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要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推导、归纳等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找到最为适合的提升计算思维的方式,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存在的不足进行针对训练:对于马虎的学生,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心;对于计算法则运用错误的学生,要求他们熟记公式,提升计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适量分层布置课后练习 正所谓“题题通不如一题精”,要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首先,教师要重视练习内容的选择,设置封闭性、半开放性、开放性等多种类型问题,以封闭性问题为主,开放性问题为辅。其次,保证练习形式多样。计算教学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避免计算的单一、枯燥。从基本练习、针对练习、变式练习到拓展练习层次要分明,难易程度适合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要注意练习的趣味性,在练习时添加一些小竞赛、小游戏等,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始终处于蓬勃状态。
  总之,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正确使用计算教学策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能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在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具的基础上,注重夯实数学的学习基础,强化数学与生活间的联系,真正提高小学生计算教学的有高效性与实效性。
  (作者单位:?陕西省淳化县胡家庙完全小學)
其他文献
【摘要】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是重要的阅读能力,整体感知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统编教材在课后习題中,安排了相当一部分整体感知类练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把握这类课后习题的编写特点,从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着手,有效施策,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统编教材,整体感知,课后习题  整体感知是指学生在初步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全文的基本内容、作者表达的情感有一个总体的感受和了解,这是学生阅读
“多学科融合”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双重环境下衍生出来的教育新方法,注重对学科本位、学科之间脱离的现状进行调整,确保课程体系有均衡性、融合性的特征,旨在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和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在此环境下,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在体育教学中探索多学科融合教育,收获了一些成果。  学科融合是必然趋势  学科融合顺应世界发展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
期刊
【摘要】在统编教材古诗文数量增加的背景下,古诗如何教学更有效?本文从放开声音读古诗,放飞想象品古诗,巧妙组合联古诗,生活之中用古诗四个方面介绍了古诗教学的策略,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古诗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古诗教学,读,品,联,用  統编教材中古诗文的数量增加明显,如温儒敏所说,“‘统编本’语文教材的古诗文篇目增加了,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有古诗文
编者按  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对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等进行了顶层设计,为实现革命传统教育整体化、系列化、长效化指明了具体方向。从高中语文课程来看,新课标和新教材都对革命传统教育尤为重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以《指南》为政策依据,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欣歆以高中课标相关要求为依托,阐述如何通过重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创建高效课堂,深化学习效果成了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一门加强法治教育、强化规则意识、培养行为习惯的学科,如何从作业设计入手来深化学习效果尤为重要。本文以《可爱的动物》一课为例,主要从活动作业的含义、设计、评价等方面展开讨论,以达到优化课堂,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法治意识的目的。  活动作业的含义  “活动作业”是一种以活动为主的练习形式。活动作业将作业要求
期刊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儿童好游戏乃是天然。”游戏符合幼儿的天性,且与他们的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有着密切联系。建构游戏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喜欢的一种游戏活动,幼儿通过搭建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思维灵活性、空间方位认知。在中班幼儿搭建游戏中,幼儿有自主游戏的愿望,但是受到技能的局限,往往出现不会搭建、搭建水平低或出现教师主导等现象。游戏技能是游戏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如何让
期刊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是每位教育者都要思考的根本问题。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京发布,其中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成德的思想和传统教育对人才培育的要求,着重强调了学生素养要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部编版教材的编写,更是加大并强调优秀传统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