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班搭建游戏指导策略

来源 :教育·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tel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儿童好游戏乃是天然。”游戏符合幼儿的天性,且与他们的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有着密切联系。建构游戏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喜欢的一种游戏活动,幼儿通过搭建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思维灵活性、空间方位认知。在中班幼儿搭建游戏中,幼儿有自主游戏的愿望,但是受到技能的局限,往往出现不会搭建、搭建水平低或出现教师主导等现象。游戏技能是游戏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如何让中班幼儿在自主游戏中提高游戏技能和水平是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运用平行介入法引领幼儿提高搭建技能
  中班幼儿具有楼房等建筑物的外形经验,对于桥式、塔式、旋转等方法欠缺。积木区搭建初期,中班幼儿的总体水平停留在围拢、平铺、延长的水平,搭建建筑物只是积木的堆高或简单架高。对此,平行介入的指导方法较传统的技能说教更符合中班幼儿的特点,也有益于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搭建。例如,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各自搭建房子,教师边搭边讲:“两块积木平行站,做房子的地基,再将积木往高搭,四面都立起,做房子的墙和窗。再铺满一层作地板,地板上面接着盖……”。在教师搭起一座高楼后,幼儿能直观看到效果,许多幼儿纷纷效仿,效果明显。一排排平铺房变成一座座高层,单一造型变为多种造型,完成从平面到立体的转换。
  实践证明,平行介入法能起到引领作用,给幼儿以直接的技术支持,教师不必运用过多的语言,示范的搭建效果远比口头指导直观、效果好、幼儿的技能提高快。
  运用问题引领法帮助幼儿提高搭建水平
  问题引领法在幼儿搭建活动中的应用,不仅能够给幼儿以技术支持,而且对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因此,在幼儿的搭建活动中,教师应予以充分关注,并不时地根据幼儿搭建中出现的问题或目标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在改进问题的同时提高搭建水平。例如,幼儿在搭建体育馆的过程中,教师发现他们搭建的方形楼没有门,马上提出“怎样让运动员进去比赛”的问题,幼儿马上意识到,赶快用积木建了门。但教师又提出“比完赛后运动员上哪儿休息”的问题,幼儿用手指着楼顶说:“在这儿休息。”教师又说:“既比赛又休息,场地太拥挤,怎样把比赛场地与休息区分开?”在问题的引领下,幼儿又建成了休息区、购物区、停车场等,搭建内容一下子丰富了,而且体育馆的造型也由单一的方形变成三楼合体的“品”字形。
  问题引领法可以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将简单、零散的经验梳理成一体,形成幼儿自己的经验,通过这种方法积累的经验,幼儿记得更加牢固。
  运用图示引领法引导幼儿自主学习搭建方法
  图示引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开始阶段,运用的图示为建筑物的照片,目的是丰富幼儿的经验;另一阶段是幼儿在建筑区制定的活动计划,即幼儿将自己想搭建的建筑物的形状,运用简单图示表示,目的是引导幼儿能根据自己制定的目标进行搭建。图示起到提示和引领的作用,但也允许幼儿在搭建过程中对目标做一些改动,使计划更趋于合理。例如,幼儿在搭建前制定计划要搭三座楼,半圆形四层的放左边、菱形六层放中间、有阳台的长方形五层靠右边,中间用高架路相连。这个计划制定好后,幼儿可直接根据自己的计划搭建,包括方位、楼层数及形状。这种搭建使幼儿更理性,更有自己的想法。
  在搭建过程中,中班幼儿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开始的计划性并不是很强,所以,在活动中运用反向的计划,帮助幼儿学习画计划图,并在幼儿搭建好后,再看建筑绘图。
  运用同伴合作法促幼儿同伴间经验的分享
  众所周知,同伴间的交流、学习、交往是幼儿自主学习的最好教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同伴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提出建议和问题,学习效果明显。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搭建活动中采用此种方法,根据中班幼儿喜欢交往的特点,让幼儿自主确定搭建主题,自主分工,进行搭建。这样搭建水平较高的幼儿带领同伴一起搭建,每位幼儿围绕主题认领不同的搭建任务,能力强的幼儿负责一个建筑物的主要部分,能力弱的幼儿负责搭一些辅助物。活动结束后做好经验的总结交流。
  例如,在搭建“美丽的通州”时,幼儿根据同一个主题,有的搭建运河明珠,有的建通州塔,有的建高速路,还有的辅助同伴共同搭建,活动中幼儿相互切磋什么形的楼更有特点,什么样的路更高级。活动后教师引导幼儿介绍自己搭建的建筑物的亮点和技巧。在搭建的过程中,能力强的幼儿带动能力较弱的幼儿,使能力弱的幼兒体会到了成功,建立了自信,同时幼儿间的协商也促进了幼儿合作水平的迅猛发展。
  总之,抓住建筑区域游戏的契机,从多角度对幼儿活动加以引导,能够提高中班幼儿自主搭建水平。作为教师应努力为幼儿创设多方位的教育环境,使幼儿真正地成为游戏的主人,使建筑游戏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华远铭悦幼儿园)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择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这一功能导向重在说明评价对学生、教师的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所蕴含的理念下,学业评价应该是关注个别差异的、多元的、全面的、动态的和开放性的,应该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  评价覆盖全面化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对教学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对教学过程的评价。这种评价
期刊
【摘要】统编教材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革命文化熏陶,在内容选择上作了精心的编排。由于此类课文创作年代久远,学生在认知与情感上存有疏离,因此,教师须打破传统教学的藩篱,立足学生,以问题驱动深度学习,引导学生在“认知空白处”“情节冲突处”“文本留白处”“价值认同处”提出困惑,从而促进生本之间的积极对话。在有效落实语文要素的同时,将“红色基因”无痕地浸润于学生的生命成长之中。  【关键词】革命传统,问题驱动
【摘要】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是重要的阅读能力,整体感知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统编教材在课后习題中,安排了相当一部分整体感知类练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把握这类课后习题的编写特点,从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着手,有效施策,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统编教材,整体感知,课后习题  整体感知是指学生在初步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全文的基本内容、作者表达的情感有一个总体的感受和了解,这是学生阅读
统编教材习作单元作为特殊的单元类型,采用单线组元形式,具有独特的单元内部结构,目标指向习作方法的习得与运用.习作单元精读课的教学价值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向习作,二是注
统编语文教科书改变了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加大语言表达,特别是书面表达在教科书内容中的比重.在统编语文教科书中,课后习题、
期刊
“多学科融合”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双重环境下衍生出来的教育新方法,注重对学科本位、学科之间脱离的现状进行调整,确保课程体系有均衡性、融合性的特征,旨在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和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在此环境下,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在体育教学中探索多学科融合教育,收获了一些成果。  学科融合是必然趋势  学科融合顺应世界发展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
期刊
【摘要】在统编教材古诗文数量增加的背景下,古诗如何教学更有效?本文从放开声音读古诗,放飞想象品古诗,巧妙组合联古诗,生活之中用古诗四个方面介绍了古诗教学的策略,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古诗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古诗教学,读,品,联,用  統编教材中古诗文的数量增加明显,如温儒敏所说,“‘统编本’语文教材的古诗文篇目增加了,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有古诗文
编者按  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对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等进行了顶层设计,为实现革命传统教育整体化、系列化、长效化指明了具体方向。从高中语文课程来看,新课标和新教材都对革命传统教育尤为重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以《指南》为政策依据,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欣歆以高中课标相关要求为依托,阐述如何通过重
四年级童话单元的教学,要实现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融合式落地,就要优化单元整体设计,强化主题化语文活动.在关注童话情节美、语言美、形象美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可以采用大情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创建高效课堂,深化学习效果成了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一门加强法治教育、强化规则意识、培养行为习惯的学科,如何从作业设计入手来深化学习效果尤为重要。本文以《可爱的动物》一课为例,主要从活动作业的含义、设计、评价等方面展开讨论,以达到优化课堂,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法治意识的目的。  活动作业的含义  “活动作业”是一种以活动为主的练习形式。活动作业将作业要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