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角下的“新基础教育”

来源 :科教创新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a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来,新基础教育在学校里生根、发芽,我们在学习新基础的教育理念的同时,也在学生工作中试着摸索实践,但是心里总是有许多的疑惑和不解:学生入队工作有没有“新基础”了?班队会由教师或学生主持改为小组研学、汇报的形式,对不对?综合活动有没有形成序列性了?学校领导及时发现了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并马上协调相关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带着这些疑问,我有幸参加了“新基础教育”研究学生工作骨干教师研修班在江苏常州的培训活动,让我学会了用“新基础”的视角重新看待我们一年来开展的学生工作,为我提供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路径,让我由茫然、徘徊到坚持和改变。
  在这次研修活动中,我们共观摩了由常二小和龙虎塘实验小学的3次班队活动,听取了龙虎塘实验小学潘虹老师的《“幸福作业”创生假期生活》《隔代互学》及河南巩义张巧鸽老师《总结型班会的实践与探索》等活动专题案例的分享,并聆听了李家成教授《以家校社合作研究拓展、丰富“新基础”的当前成果》等主题报告,让我收益颇多。
  一、新视角
  (一)“新基础教育”中班级工作的性质
  通过庞庆举老师的《“新基础教育”综合活动的独特性、定位、构成及其内在规定》的专题讲座,我进一步明确了一些概念,这为我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向,“新基础教育”强调教学与班级建设要“两条腿”走路,班级建设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及性质定位。班级活动不是课表之一,而是与学科教学相并列的。不是某一门课,而是共同生活。不是某一个育,而是综合育人。
  (二)提高资源的整合利用意识
  通过常二小的班队会活动及各位专家、老师的评课发言,让我明白了当家长资源参与到班级生活的时候,活动前,班主任自己要明确本次活动的目标,活动中,要关注家长参与活动的时机,活动后,要再次与家长沟通,了解在活动中家长的成长与收获,可见,活动本身不是目的,只有教师和孩子谈收获也还不够,家长、教师、学生三者共同取得收获才是我们的目标,家长的成长是我们不能忽略的要素,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班级活动品质的提升,使资源的引入、利用、生成、价值更大化。
  学习结束后,再次回看一年来,我们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开展的班级活动,不禁明白了原来我们的学生活动就是本着“新基础教育”理念的指导原则在有序的推进。
  二、新感悟
  (一)扎根学生立场
  在学生工作中,我们确定了学生立场,以读懂学生、研究学生成长需要为出发点,如,我们发现一年级学生收拾整理的能力相对薄弱,我们从学生的习惯养成出发设计了“我是神气的小学生”——“整理书包我最棒”的系列活動,孩子们经过前期在家里的反复练习,比赛的时候,他们争先恐后,你追我赶,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活动得到了学生喜爱。可见,主题活动在内容上如果扎根于学生的发展需要与兴趣,呈现出自然、真实、开放的状态,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并在其中得到满足、快乐和成长体验。就像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教师要常常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孩子,如果是我的孩子。”只有扎根学生立场去思考问题,才会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价值体验,促进活动序列化的设计,使教育落地生根,产生实效。
  (二)关注序列性活动的价值
  这个学期,我们开展了入队教育序列活动,改变了以前点状的思维方式,不再是就一个活动而开展这个活动,而是在活动开展之前进行系列性、长程式的构思设计,关注了活动的前移和后续工作,在“前移”的活动准备过程中,如我们开展了以“我是神气的小学生”为主题的班规我来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系列活动,我们以一年级学生入队为主题,开展了“童心向党 队旗飘扬”系列队前知识教育活动,以“寻访红色教育基地”为主题展开队前研学实践活动,在年级学生全部完成了前期研学活动后,我们通过主题校会、各班班会进行了学党史研学活动暨队前教育活动成果汇报,在“儿童节”这个最有意义的日子里, 我们为学生举行了入队仪式。学生入队系列活动结束后,我们展开了系列后续的研讨和反思,更加关注了序列性活动对孩子们产生的教育价值。
  三、新未来
  (一)探索家校社共育互育
  家庭、学校、社会是相互联系的,相互推动的,只有”家校社共育互育”才能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是学生幸福成长的教育新样态,我们要将各种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到为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学校实践中来,以结构开放的形式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能不能在学生活动中请进社区的资源,能不能让学生活动走进社区活动,从各美其美,到实现美美与共。
  (二)家长自主参与,发挥区域性教育价值。
  在入队教育系列活动中,我们改变了原来由教师组织、分配、带领参观学习的模式,挖掘运用了校内和校外的资源,调动了家长参与活动的自主性,由家长自行组织完成参观研学活动,通过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利用,共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我们考虑到红色教育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有些难以理解,我们就倡导大家参观身边熟悉的朱德故居、陆军讲武堂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了区域性教育价值,我们感受到校园环境和生活环境中,到处都蕴藏着教育契机,只要我们心中有“生命”,眼中有“人的发展”,任何事物和活动都可以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所以对于家长的自主性与区域性教育价值的开发,我们将继续尝试探索与实践。
  叶澜教授曾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厚朴如树,扎根于土,温润如玉,悦己养人,这为我们指明了新基础教育的方向,相信沿着这个方向,在新基础教育的路上,我们还会产生新的视角,带来新的收获。
其他文献
77月管理要点7.1温室栽培管理要点(1)揭膜后转入露地管理。(2)植株管理。①绑蔓。为了合理利用空间,应将新发生的蔓均匀地绑在架上,一般在新梢长30厘米左右时,开始第1次绑蔓,将蔓延绑于铁丝上,枝蔓总的要求在架上分布要均匀,整个生长期要不断进行,一般需绑2~3次。
在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趋势下,要求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课后作业也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高中生物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也将对生物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影响学生发挥其主体地位,影响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所以在高中的生物教学中,充分利用课下时间,优化作业布置,对于提高生物的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化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之处日益突出,培养的人才目标难以符合基础教育的发展,此种情况决定了体育课程改革必要性。游戏化教学模式对体育课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可以有效的提升体育课程的学科地位,使学生了解与掌握相应的体育理论知识,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对当前小学体育课程变革中存在的弊端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积极心理学是我国当前正在发展的一个信心学科,属于心理学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是从人性的积极面探索人的心理建设,对人的积极情绪和积极性的体验给予高度地重视。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的目标与路径进行研究、探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幸福感,最大限度地消除大学生的负面情绪。本文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提高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明确在新课改背景下,提出:以实践性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教学方针。而小学的数学课堂与动手操作的结合,使它更具体化,化繁为简,从根本上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课上尤为重要。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开展动手实践活动的时候可以利用相关的情景构建和有效的引导,促进小学生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本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讨了如何从不同角度进行动手操作。
近些年来,在中小学生的发展中呈现出心理问题增多的时代特点,因而引起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极大重视。在小学阶段,美术课程是小学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并表露出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而教师也能够通过学生的美术作品了解其内心世界,关注其情感生活和思想情绪。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教学是教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开展美术教学是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心理的有效路径。本文将首先分析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小学美术课程中的重要价值,继而探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
硼是葡萄必需的一种微量矿质元素,在葡萄的生长过程中需求量很少,但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葡萄生产中,种植者普遍重视氮磷钾等大量营养元素的施肥,而忽略了微肥的使用。由于大多数葡萄园常年不注意施硼,且有机肥使用量较少,土壤中硼元素得不到补充,树体易出现缺硼现象,造成果实品质下降、产量降低,硼严重缺乏区几乎无法形成产量。
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经说过:比起世界上的各种现象来说,人实际上是生活在一个概念的世界里。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前提和保证。小学阶段的数学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类: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方程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以及统计知识的有关概念等,分布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各个学习领域之中。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概念教学呢?
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也不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因此,就需要研究一种智慧课程,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语文阅读的课程中,感受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里所指的智慧课堂,即是传统师生角色的翻转,课堂教学手段的创新,也是传统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改革。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提出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智慧课堂的策略。
“所谓历史教科书副课文系统,是指教科书正文部分具有辅助性质、技术含量突出的课前提要、课中插图、课后习题等内容”。中英历史教材在课文辅助系统方面存在很多不同,如下将以英版教材中的《5.3 斯大林成功还是失败?》一课为例,针对两版教材中的课程活动设计作简要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