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观众感受和思考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moya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为新德国电影运动的重要导演,法斯宾德的电影创作从一开始就走上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他始终以冷静而理性的眼光深入探讨德国人的精神世界,对德国历史和现实进行了严厉的审视和批判。在创作中,他一方面继承传统现实主义电影的那种直面现实、抨击社会的批判精神;另一方面又对其加以改造和发展,增加了许多极具个人风格的表现手法。在其众多的影片中,《莉莉
其他文献
摘要 影片《父子》固然有诸多值得肯定之处,但在颠覆“父法”、颠覆“父爱神话”的主题上,并没有取得突破和创新。  关键词 《父子》颠覆父法 突破创新    《父子》是谭家明沉寂17年后的出山之作。自上映以来,该影片荣获了最佳亚洲电影奖等多种奖项。一部小成本的影片竞获得如此成绩,实在难得。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故事。父亲周长胜脾气暴躁、嗜赌如命,母亲阿莲在多次失望之后,丢下儿子阿宝与人私奔。周长胜
[摘要] 艺术片的特征是通过独特的声音、色彩、音乐、背景等符号和叙事手法来揭示主题,底层叙事是以底层人民为镜头焦点,关注底层的生存状态的一种叙事形态。将艺术片与底层叙事相融合,就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和人文关怀的精神内涵。贾樟柯的电影《三峡好人》便是这两者完美结合的典型代表。  [关键词] 《三峡好人》 艺术片 底层叙事 人文关怀 贾樟柯  doi:10.3969/j.issn.1002-691
[摘要] 电视剧《爱情公寓》围绕一幢名叫“爱情公寓”的普通出租式青年公寓,讲叙了公寓内四男三女之间所发生的搞笑、离奇、浪漫、感人的故事。该剧在叙事上采用多线并进,试图打破传统中国情景喜剧单线式模式。  [关键词] 后现代 叙事 Web2.0时代    一、后现代语境下的情景喜剧  情景喜剧存在着一个经典的叙事结构,在每一集里颠覆与重新恢复稳定的情境。每集都有一个小标题,各集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在一
[摘要]中韩两国有着深远而相似的文化渊源,作为承载着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的中韩家庭剧,却呈现出迥异的叙事形态。从2009年热播的《传闻中的七公主》和《人活一张脸》中就可以看出中韩家庭剧在叙事风格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叙事 家庭剧    近几年,韩国电视剧迅速崛起,除了以《蓝色生死恋》《浪漫满屋》等经典爱情剧为代表的韩剧,家庭伦理剧也被中国观众热烈追捧,以《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人鱼小姐》等长篇
【摘要】作为建国60周年的献礼影片《风声》一公映立刻引起一场争论:影片上映之前,华谊兄弟公司,花费资金进行鼓吹,并且以明星全裸出镜作为噱头,以吸引观众;但这毕竟遮盖不了影片的失误,跟国内一向低质的影片相比,《风声》的确存在许多可圈可点之处,但撇开他在国内电影鹤立鸡群的状态,纵观国际影坛,平心而论,又不得不对《风声,提出一些新的质疑和批判。  【关键词】《风声》 血腥恶搞 感官刺激 出新 文化价值 
[摘要]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表现了人性在阴暗环境下的挣扎,揭露了印度社会黑暗与残酷的一面,但影片更侧重于表现的是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以及对印度社会底层人士的温情关注。影片音乐正是这一悲悯情怀的温婉表述,每一个音符的流动,都能让你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在冷漠中触摸到温暖,在艰难险阻中懂得坚持。  [关键词]叙事策略 爱情主题 命运主题 场景音乐  由英国著名导演丹尼·博伊尔执导的影片延续了其在影像和
[摘要]从《找乐》到《A面B面》,宁瀛导演的五部电影以急剧变化的中国城市为背景,准确地把握住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社会脉动,将中国社会显影为一座没有路标的围城。在这围城里,充斥着历史给予的诸多难题:关于个人与集体关系的再思考、关于社会身份与个人身份的重新确认。将宁瀛的五部都市电影放置于中国都市化进程的时代背景下重新考察其电影的文化意义,破解已成系列的都市文本中隐藏的中国现状寓言。  [关键词]宁瀛
[摘要]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所展现的教育故事体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对教育行为的影响以及其产生的不同结果。作为心理学的两大流派,行为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均有其贡献和价值,但是,在复杂的教育领域中,本着人本主义的理念去促进个体发展应该是实施教育的重要前提,也正是人本主义的思想使得这部电影处处散发着尊崇人性的光辉。  [关键词] 行为主义 人本主义 教育  doi:10.396
[摘要] 在近期上映的两部好莱坞大片《普罗米修斯》、《黑暗骑士崛起》的惊人票房数据背后,却是美国大众文化的日趋保守。面对当前的资本主义危机,好莱坞试图通过回归基督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从而找到一条救赎之路。  [关键词] 好莱坞 大众文化 保守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4.004  近期低迷的中国电影市场因为《普罗米修斯》、《蝙蝠侠黑暗骑士
【摘要】影片《艋舺》将黑帮电影和青春文艺进行了有机的缝合,借黑帮的外壳来阐释青春烂漫且残酷的内核。《艋舺》中的人物命运也经历了从“另类”到“末路”的曲折历程,解构了黑帮能够为青春个体获取安全、自由的神话,展现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迷惘、痛苦与挣扎,并对涉猎其中的暴力、欲望和权力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  【关键词】人物命运 另类 末路  【Dol】10.3969/j.issn.1002-6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