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父法”:一个不再新鲜的话题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wke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影片《父子》固然有诸多值得肯定之处,但在颠覆“父法”、颠覆“父爱神话”的主题上,并没有取得突破和创新。
  关键词 《父子》颠覆父法 突破创新
  
  《父子》是谭家明沉寂17年后的出山之作。自上映以来,该影片荣获了最佳亚洲电影奖等多种奖项。一部小成本的影片竞获得如此成绩,实在难得。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故事。父亲周长胜脾气暴躁、嗜赌如命,母亲阿莲在多次失望之后,丢下儿子阿宝与人私奔。周长胜因赌债被人追杀,父子俩流落他乡,寄居在小旅馆中。周长胜无法照顾儿子,为生活所迫时,竟逼儿子去偷东西。阿宝在一次偷东西时,被抓住责打,父亲无能为力,落荒而逃。阿宝被送进了少教所。这部影片在今日影坛普遍追求场面铺排的视觉大餐的背景下,返璞归真,回归小人物的日常存在,并在细致描绘中,让观众得以反观自身和思考人生,是其成功之处。但该影片无疑是在重复颠覆“父法”、颠覆“父爱神话”的主题,而在当今“反崇高”“反权威”的文化背景下,这业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此片欲塑造“另类”父亲形象,显然已无法在主题上突破并表现出新意。
  
  一
  
  影片的故事情节简单,但有诸多值得肯定之处。精良的制作、写实的风格、真情的表演、舒缓有致的节奏等为家庭悲剧的上演作出了贡献。
  细致的描绘、巧妙的剪辑是其成功的因素之一。影片一开始,阿莲想出走的那天早上,做饭,给零花钱,和儿子拍照,交班车费用,叮嘱儿子。这些动作的展示让观众产生亲情上的共鸣。而阿宝被送进少教所,周长胜去看望时,阿宝盯着他,然后镜头一转,只见周长胜走在夜色里,左耳包扎着绷带。观众正在猜测之时,情节回放:阿宝在父亲俯耳过来时,咬住他的耳朵,直到父亲挣开,他才大哭“你为什么让我偷东西?我不敢去 ”这个镜头十分巧妙,是用心剪辑的结果。
  真情的表演是又一成功因素。饰演父亲的郭富城,延续了有点歇斯底里的表演模式,塑造了一个脾气暴躁、生活一塌糊涂的中年男子形象。而儿子的扮演者吴景滔的表现更是出色。他控制感情收放自如,该乖巧的时候乖巧,该释放的时候也不声嘶力竭。特别是一双动人的小眼睛,将对父母感情的微妙变化演绎得十分到位。饰演母亲的杨采妮为了刻画角色不惜素面朝天,成功塑造了一位憔悴不堪的母亲形象。
  疏密有致的叙事结构也是相当成功的。作为一部叙事影片,该影片没有有头有尾地交待情节,而是直接切入生活中,让观众从对话中揣测到人物的关系。在周长胜和阿莲的争吵中,观众知道了他们没有领取结婚证,周因赌博不过问家庭等。观众在人物的对话中判断着人物的关系,而不感到情节累赘。另外,阿宝离家去找母亲,周长胜刊登寻人启示,影片采取了全程的纪实风格,给人真实的感觉。但当阿宝回来时。却没有交待过程,只是出现一辆车停下来。走下阿宝。因此,影片既能娓娓道来,展现故事,又能疾徐相间,疏密有致,叙事结构十分成功。
  
  二
  
  “父亲”在中国传统社会有着特殊的内涵,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具备权威、力量等超血缘的意义,因此,传统文学中的“父亲”保持着不可侵犯的姿态和神话般英雄的光辉。在以往的影视艺术中,歌颂父亲如山、父爱伟大的影片不在少数。
  方育平导演的《父与子》的父亲想尽一切办法让儿子出国留学,使儿子学有所成。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中的父亲是小学教师,有爱心,有责任感,是好男人的典范。《千里走单骑》的父亲,倔强。好面子,但他飘洋过海来圆儿子的梦,不惜低头求人当众流泪。这些影片中的父亲形象,要么对家庭负责,是顶梁柱;要么鼓励儿女,做儿女的榜样:要么勇于解开过结,理解儿子。他们都是让人感动的父亲形象。
  因此,笔者在观看《父子》之前便抱有了一种被伟大父爱感动的期望,出乎意料的是,影片中的父亲与“伟大”二字毫不沾边。周长胜是一个失败的父亲形象,脾气暴躁、性格懦弱、嗜赌如命。他梦想一夜发财,想靠赌博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因被追债人打骂,心情烦躁,同事提醒他,他却拿刀要砍同事。周长胜的滥赌和暴力造成了阿莲对他的失望,终于背叛了他。而周长胜也只是埋怨妻子,更不用说悔改了。因赌债被人追杀,父子俩寄居小旅馆。周长胜与妓女约会竟把儿子丢向成年电影院。没工作没钱,无法照顾儿子不说。竟逼儿子去偷东西。阿宝害怕,不敢去偷,便对阿宝辱骂责打。阿宝在偷东西时被抓,周长胜无能为力,落荒而逃。
  影片中伟大的父爱不复存在,周长胜给予儿子的父爱,杂芜而混沌。《父子》中的父亲一反我们传统中的父亲形象,颠覆了父亲作为“权威”的象征,也颠覆了传统意义上关于“父爱”的神话。但是在当今“反崇高”“反权威”的文化背景下,颠覆传统意义上的神圣的“父亲形象”的主题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
  挑战和颠覆传统的父亲形象是第五代电影中的一个主题。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中的父亲纯朴但愚昧,亲手把女儿送上了绝路。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中“我”的父亲是一个胆小怕事、懦弱无能的男人。《菊豆》中的杨金山,也是天白名义上的父亲,是一个性无能和性虐狂者。从以上作品中可以看到对父亲形象的瓦解和颠覆。
  在新生代导演的影片中,父亲形象也散失了往日的光辉。《任逍遥》中父亲的形象蜕化成一个萎缩不堪的男性个体。《儿子》中的父亲是一个放弃家庭常年酗酒的醉鬼。《十七岁的单车》里的父亲则是一个经济拮据、言而无信的男人。
  因此,我们可以说,影片《父子》成功于其精良的制作、写实的风格,失之于没有在颠覆“父法”、颠覆“父爱神话”这一主题上取得突破和创新。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该研究的选题依据及其在文学交流史、文化交流史、译介学研究方面的意义,然后对这一研究的历史成果进行了归纳,并介绍了笔者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最后阐述了该研究的初步构想。  [关键词]中日经典小说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初步构想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经典”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释为“传统的权威性作品”,《辞海》释为“一定时代、一定阶级认为最重要的、有指导作用的著作
[摘要]《绝望主妇》是一部继《欲望都市》之后美国最热门的电视连续剧之一。从历史进化的角度看,或许是用现代的甚或是前现代的“落后”眼光,在观看已经发生的“未来”故事;但是,从影视艺术批评的角度来说,却可以是跨时空,跨文化的审美观照。正因为如此,也许可以从《绝望主妇》所展览的后现代社会“影像化标本”中,看出“只缘生在此山中”的人们所看不到的别样风景,并能以“世外之人”的视角,洞察到经历了工业化的美国家
[摘要]在特殊的历史语境下,香港形成了漂泊与孤寂的“无根文化”。在对根性的寻找过程中,无父状态下的香港黑帮片形成了独特的“代父”现象。但“九七”回归所代表的强大父权的回归,深深动摇了黑帮片所代表的法制外社会权威及其体系,香港黑帮片随之出现了一种摇摆和焦虑的心态。在回归之后,香港黑帮片的转型代表了社团文化的没落与“无根文化”对国家政权的精神回归。  [关键词]无根文化 代父 黑帮片    长时间的殖
摘要 中国电影业的发展肇始于放映业。面对外商在中国市场上开创的电影业格局,中国本土电影的发展举步维艰。中国的民族资本在初步实践后,建立电影公司。这些电影公司有其自身的结构特点与发展策略,有效地促进了中国早期电影业的发展。  关键词 电影业 电影公司 结构特点 发展策略    一、舶来的电影催生了中国电影放映业    随着19世纪中期的《上海租地章程》的实施,上海成为西方列强的租界,西方国家借机倾销
[摘要] 微博作为当今十分流行的一种网络传播媒介,已多次引发轰动一时的媒介事件,其强大的传播效力也开始引起学界的研究兴趣。微博的大众化、碎片化、平面化等特征是网络媒介发展至今的一个连续累积的结果,是与后现代文化大环境下的文化消费逻辑相一致的。此外,它也将与其他网络媒介一起,进一步改变和形塑人们对时空的定义、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组织结构以及人们价值判定的标准。  [关键词] 微博 大众化 碎片化 平
[摘要] 在摄影界里,戴安·阿巴斯是美国新纪实摄影最重要的旗手,一位出位的犹太籍女摄影师,被誉为摄影界的“梵高”。阿巴斯的人生存在意义在于她所记录的世界里,在于她让我们去面对了黑暗的一面,在于她展示了真实。  [关键词]戴安·阿巴斯 镜头 社会 思考    “我一直把摄影当成一件下流的事情——这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之一。我第一次拍照时就觉的自己非常变态。——戴安·阿巴斯  如果你是一个出生于百万富
[摘要] 《崛起的海岸——城市的脊梁》是近年来为数不多工业题材电视专题片作品。 为表达大连这座城市世代相传的工业精神本体,创作者采用“典型化”创作中的“人物典型化”、“细节典型化”、“背景典型化”的思路,成功的使该部作品脱离了枯燥乏味、主题先行的传统工业题材专题片创作模式,生动的刻画了产业工人的使命感和勇于担当的精神,有力地表现了凝刻在这座城市骨髓里的工业精神遗产。  [关键词] 工业题材 专题
摘要 《投名状》不仅流露导演陈可辛对兄弟情义这一传统伦理道德理想的复杂情感,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了深深的反思。《投名状》的成功是因为它对人性的探索激起了大家的共鸣,而引起这种共鸣则是影片宣泄了华人世界的游民文化及对其复杂的感情。  关键词 游民 江湖文化    陈可辛在心中对《刺马》一直难以释怀——“白衣服、决斗、报仇等情怀是我们一辈子都拿不掉的。但为什么是《刺马》,而不是别的电影呢?”其实,无论
[摘要]自二战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成为西方电影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电影现象,同时,它所形成的美学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着一批批电影人,这其中也包括中国新生代导演。从电影叙事和电影语言两方面对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和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新生代导演对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继承和演变。  [关键词] 《十七岁的单车》 《偷自行车的人》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纪实风格 新生代  do
[摘要]以欧美文学名著中典型人物为镜,映照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价值取向的现实,论证大众文化中的精神缺失,提出营造高尚的社会大众文化的建议和期盼。  [关键词]大众文化 文学作品 价值取向 “SLFCA精神”    一、大众文化的形成和特征    中华文明悠远博大。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我们取得了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创造的巨大成就。至“工业革命”,一种传播技术革命的文化出现,并在现代工业社会高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