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分析与建议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E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与习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教师主宰课堂,学生成为教师的陪衬;教学定式化,流程化;忽视语文的具体可感性,不顾学生感受的差别等误区。使得高中语文阅读课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本文在此进行剖析并提出建议,供研究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误区 建议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交流表达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这就给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与习惯,能否实现这个任务,这关系到学生的语文能力的高低、语文功能的发挥程度和语文教学的成败。因此,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阅读教学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读者在阅读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不断对视觉信息进行译码、加工和处理。从这点来看,阅读教学不仅能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可感的形象及作者的感情。这样的教学本应一举两得,学生应该是乐于学习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恰恰相反——学生对阅读课并不感兴趣,甚至认为学习语文是痛苦的。结果学生没能获得应有的语文阅读能力,更不要说什么人文性的熏陶了。为什么会如此?原因在于现在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以下误区。
  第一,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成为教师的陪衬。一直以来,高中语文教师上课满堂灌,讲的太多,让学生思考的太少,即使阅读课也是如此。全国特级教师于漪曾指出:“长期以来教师都从教出发,现在要转到从学生的学出发。我们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会学生会学语文,课堂不是教师演讲的地方,而是学生学的地方。教师引导、点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一定要让学生读教材,再好的教材读不进去也是没用的”。由于没有摆正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关系,教师完全主宰着学生和文本。师生之间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不平等的关系,没有真正的对话,有的也是在教师的牵引下,往往是为了迎合老师的、言不由衷的答问,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特感受。
  第二,阅读教学定式化,流程化,扼杀了语文的生机和活力,使语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经常在学生读过一遍教材与教材有过一面之缘后即开始讲解分析,把原本生动活泼的有机的文章肢解成零碎的知识、语法、中心思想等,忽视了文章的整体性,使活泼的语文阅读流于程式化。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生吞活剥式的学习课文:课文先被分段,然后机械的分析段意和写作特点。分完段之后则是没完没了的分析,分析句子的性质、句子成分。至于中心思想则更是学习语文的重要一环。凡是文章必有中心思想,否则就是对文章理解不深不透。这种定式化的阅读教学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这种机械的做法扼杀了语文的生机和活力,使语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没有了美感和心灵的愉悦。结果为敷衍了事,学生们往往依样画葫芦,而放弃了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
  第三,忽视语文的具体可感性,不顾学生感受的差别,对文章的理解也同样整齐划一。由于教师主导了课堂,为了应对高考的要求,教师往往只强调标准答案。这样,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被抹杀,造成一种千人同声、万人同言的教学局面。久而久之,课堂又变成了死寂的海,只有老师的答案能激起死水中的微澜。这种标准化答案扼杀了学生鲜活的个人情感体验,使学生难以体会文学鉴赏的乐趣,感受不到审美的愉悦,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原动力。而且,语文是包罗万象的,它包含了太多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认识与感悟,教师教给学生的只能是其中的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如果教学至此就完结了,那么是对教材资源的巨大浪费,简直是挂一漏万。学生长此以往会习惯这种教学,那么也无从谈起什么素质教育,什么创新,只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知识的复制品。
  正是由于以上误区存在,使得本来应该生动、活泼语文阅读课变成了最枯燥、最死板的课。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困境,迎来阅读教学的比较理想的状态呢?根据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在此建议如下:
  首先,必须摒弃老师上课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提倡学生多读、老师精讲。要逐步改变那种老师是演员学生当观众的局面,逐步把老师是主体改变成老师是主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强调改变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被动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让学生主动地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要求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语文阅读的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实践的过程。
  其次,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的多边互动、融合、提升的复杂过程,而学生主体的体验,正是使这一过程能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如此强调体验的价值所在。
  再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通过参与对话,扮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角色。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提倡独立思考,鼓励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第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应用”。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以引导学生通过应用巩固学习的成果。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在习作中运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学语文,用语文,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将阅读延伸到课外。叶圣陶多次指出:“语文教学的成功,在于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可见开展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一项神圣的使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能力的高低及语文教学的成败。因此,语文的教学不能局限在课本上的知识,既要立足课内,又要放眼于课外,让学生通过阅读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学作品,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中人物。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在短时间内拓展视野、扩展知识面、促进智力发展,而且通过大量的阅读潜移默化地在发生着文化的积淀,使学生形成一种稳定的审美倾向和价值判断,有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郑玉琼.高中语文教学反思[J].教研天地,2006,(11).
  [2]杨文玫.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在的四种误区[J].教学月刊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PTEN在成年大鼠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显示大鼠CNS中PTEN阳性免疫反应产物。结果PTEN阳性反应产物广泛分布于
[摘要]从中国古代德育理念、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实施途径的历史考察中,对现实高校德育工作提供经验借鉴和有益启示。  [关键词]德育 考察 借鉴    德育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和时代变异性,本文在遵循德育的自身规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对中国古代传统德育作简单的考察研究。    一、中国古代德育的借鉴    1.“以人为本,群己和谐,重义轻利”的传统道德价值观  中国古代
目的 探讨血清甘露聚糖抗原检测法对深部念珠菌感染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酶联免疫法检测47例经临床确诊为深部念珠菌感染的患者(A组)、23例确诊为细菌感染且无念珠菌感
高校"三育人"工作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基本载体,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教书育人,管理干部在行政工作中管理育人,后勤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服务育人,这是"三育人"的基本途径,从而在
[摘要]本文探讨了营造和加强研究生创新教育培养的一些基本条件和特征,强调在面对研究生大规模扩招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研究生培养必然的趋势,也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研究生 教育创新 教育创新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以人为本、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因而,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谁拥有知识资源越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德育 实效性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教学建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讲座和访问活动,在合作和探究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强调
本文探讨了梅屿中学"小班化"个别指导的相关策略,并对该学校"小班化"教学的作用进行了论述,同时结合个案对于"小班化"教学效果进行了相关的展现.
【摘 要】本文从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和教学模式三个方面,对实验诊断学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现状进行了思索,并在实验诊断学的实践教学和教改过程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改革。认为,实验诊断学是从检验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一门学科;并提出实验诊断学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临床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实验诊断学 教学模式 现状与思考    实验诊断学(laboratory diagnosis)是指医生的
摘要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监控是确保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依据国家教育督导制度和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构建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了实施和运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方法。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 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构建 实践    一、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理论依据    1.政策依据。国家教育督导制度是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政策依据,是代表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教
目的 通过观察去势后大鼠的血脂和胆固醇及子宫质量/体质量值的改变,探讨腹腔注入不同剂量的改构异黄酮类化合物(F11)对大鼠的影响。方法 3月龄的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阴性造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