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中职数学特点与教学策略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iangyuzhucend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以课改新理念为指导,正确处理传统与创新、基础与发展的关系,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扎扎实实的中职数学课,是我们每一个中职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现在我根据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感悟,浅谈新课改下的中职数学特点与教学策略。
  一、中职数学特点
  (一)新课标中对数学的基本理念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突出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数学新教材的编排特点
  1、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
  教科书提供了大量数学活动的线索,成为供所有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出发点,使学生在教科书所提供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发展。
  2、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生活事例,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有助于展现数学与现实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突出实际生活“数学化”的过程。
  3、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时间与空间。
  教科书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之上,还依據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试一试”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同时,章后的回顾与思考、总复习也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理顺所学的知识,形成适应个性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4、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科书对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对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开始,它们是学生了解与学习这些知识的有效切入点。随后,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研讨,逐步展开相应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经历真正的“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读一读”栏目提供了有关数学史料或背景知识的介绍、数学在现实世界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实例、有趣的或有挑战性的问题讨论、有关数学知识延伸的介绍,目的在于给这些学生以更定了解数学、研究数学的机会。有些“做一做”、“试一试”则仅仅是面向特殊数学学习需求的学生,不要求全体学生都尝试都去完成它们
  二、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本学期的教学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四)注重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学科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基础性和应用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本节课后,我们倡导学生去收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了解旋转在动力方面的应用,向物理老师请教有关旋转方面的其他知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对旋转现象进行更广阔的了解。对于学生提出的复杂的问题,可以当作一次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课后完成,但一定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并提供一定的帮助。对于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也要进行适当的引导,用合作的态度和他们一起解决,同时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之得到发挥。
  (五)、充分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
  现代化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使教学内容快速、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使课堂容量大增,教学效果大大地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为学生“做”数学提供了必要的工具与手段,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比如学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时,总结平移和旋转的特征时,如果亲手操作很难执行,而让学生通过屏幕观看就会一目了然,验证总结得出特征。
其他文献
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创新教育中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其作为独立的个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也是生物学科进行素质教育的归宿。下面谈谈笔者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课堂中教师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
一、增设课外知识,使学生产生新欲望和兴趣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满足于“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的低层次的教学思想。教材一经采用,至少一年,而关于计算机的新动态几乎每天都有,就跟看仙人下棋的樵夫一样,转眼人间已过数百年,已经不是他所处的年代了,所以,教师应该走在知识的前沿,博览群书,给学生最新的信息。  于是,我将在报纸、新闻、杂志上看到的,以《新动态专栏》的形式公布给大家。如:电脑用土豆来
刚由小学进入初中的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许多困难。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普遍感到难学的英语学科分化问题更为突出。怎样帮助、指导学生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变厌学为乐学,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从而扭转两极分化现状,已成为每位英语课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几年来,通过不断研究,不断实践,我摸索出一種办法,就是本着整体教学思想,分组进行教学,重视师生关系的改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高校化学专业中分为四种基本的课程,而分析化学就是其中之一,它主要是由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所组成的,而分析化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不仅仅是从事化学行业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材料、能源、生物等等的基础。而如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那么作为高校来讲,这无疑会成为所有高校关注的重点内容。所以,对高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和时间就是势在必得的了。  一、高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高校分析化学课程
摘要: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主要途径。因此,课堂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的教學质量也就严重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关键词:初中数学;优质教育;教学改革  当今社会,初中生大多时间都要在课堂学习知识。因此,很大程度上课堂教学的质量好坏将影响孩子们的一生。如何才能做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质教育呢?这需要孩子、父母、老师共同努力。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的应试教育的弊端越来越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