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我效能感培养策略探析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324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意识的核心内容之一,关系着幼儿对任务的选择、动机和表现,也影响着幼儿的心智发展和未来成长。在雪花片拼插游戏活动中,教师应致力于让幼儿获得成功性经验、习得性经验,并做出适宜的评估,以此来提升幼儿的自我效能感,保持和促进幼儿的积极参与状态。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雪花片拼插游戏;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2B-0065-04
  一、问题的提出
  雪花片拼插是幼儿最喜欢的结构性游戏之一,它是幼儿利用雪花片材料及与雪花片拼插有关的各种动作来反映生活的一种游戏。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和需要进行拼插。拼插作品可以是自己喜欢的人物、动植物,可以是自己喜欢的美食、器物或者各种美丽奇特的山水自然,也可以是各种名胜古迹及现代建筑。和其他结构性游戏一样,幼儿使用雪花片拼插和构建的过程是一个理解、表现生活的过程,也是一个融入幼儿习得性学习的过程。它有助于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和情绪的体验,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然而,我们发现,幼儿在雪花片拼插游戏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构造的作品具有简化和雷同的趋势;二是所构造的作品与实际事物不相符,无法被其他幼儿理解和接受;三是构造的作品不坚固,容易损坏。如何使幼儿在雪花片拼插游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提高作品构造的能力,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劳动和创造的成果,享受完成作品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许多一线教师和研究专家提出了林林总总的对策。然而,笔者认为,从提升幼儿自我效能感的途径去解决以上问题不失为一条有效的路径。
  自我效能感是社会学习理论创始人班杜拉从社会学习的观点出发,于1977年提出的概念和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建立发展起来的一个理论系统。它指的是自我在完成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能力上完成该项行为任务活动的信念、判断或自我把握与感受,即个人对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反映和影响了个体完成行为任务时的动机、状态和结果,是幼儿能力培养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幼儿自我效能感与雪花片拼插游戏
  幼儿的自我效能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随着活动的增加和思维的发展而逐步萌发产生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个体对自身行为或所要完成任务的了解掌握程度;二是个体根据已有经验对自己实力和能否成功完成任务的评估情况。对于幼儿来说,自我效能感蕴含于自我成长的过程中,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将影响幼儿的行为选择和心理预期。幼儿在和周围环境相处时,更倾向于选择他们可以应对的相关活动;面对陌生的环境、容易遭受挫折的活动或者不可预期的任务,经常表现出畏难或退缩的行为。具有较强自我效能感的幼儿对完成相关任务和项目会充满期待和信心,乐于主动完成,采取更为积极的行动来解决问题,而且對所要完成的任务喜欢持正面的评价;自我效能感低的幼儿往往较少提出自己的看法,完成活动中自身行为缺少挑战性和创造性,将困难和问题看得比实际情况更为严重,较多地产生焦虑的情绪体验。
  在雪花片拼插游戏过程中,一些幼儿经常表现出从无意识摆弄到有计划实现自己愿望的活动追求,遵循着从“先做”到“做着思考”,再到“一心思考”的发展过程。教师可以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对幼儿雪花片拼插游戏做出适宜的指导,使幼儿通过有效评估自我能力来促进自身行为活动,激发幼儿完成任务的兴趣。尊重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兴趣是教师儿童本位观的基本体现,幼儿活动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在雪花片拼插游戏活动中,幼儿将遇到与拼插相关的、不同类别、不同难度的问题。这些问题与环境、任务、组织结构和幼儿操作过程密切相关,成为幼儿成长和发展的“真实问题”。在解决这些“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幼儿学会克服困难,积极思考,坚持研究,最终获得自我效能的肯定与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自我效能感会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得到快速发展,同伴之间的互动也会大幅增加。例如,这一阶段的幼儿在拼插任务开展之前就已经提前谈判;拼插活动过程中幼儿可能相互合作、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可能会发生人际冲突;拼插任务完成之后,幼儿可能互相评估并有意识地分享经验。在处理这些合作、分享和冲突时,幼儿的自我效感能得到了发展和提升。幼儿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与发展也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过程,尽管可能存在某种“突变”,但基本上遵循了一定的逻辑性和阶段性。幼儿自我效能感发展的动态性、持续性和循序性要求我们不限于单一的雪花片拼插活动,而是要将众多的雪花片拼插游戏联系起来考察,形成幼儿活动的整体体验。
  总之,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了幼儿在雪花片拼插游戏任务中的个人选择、游戏动机、表现程度和价值判断,以及个体心智发育和未来的发展状态。它既是动态的行为系统,也是个体感受自身快乐和满足程度的心理体验过程。幼儿期是自我效能感有意识发展的初始阶段,自我效能感作为自我核心素质和行为系统的主要因素,在此期间经历了重大变化,其发展过程和性质特征直接反映了幼儿可持续发展的程度与质量。幼儿教师在实践中不仅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加强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和提高。
  三、运用雪花片拼插游戏提升幼儿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一)让幼儿体验并享受任务完成的愉悦
  1.了解活动的价值并产生积极期待
  教师让幼儿了解活动的价值是影响幼儿自我效能感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幼儿的自我效能感,首先,要让幼儿了解所开展活动的基本情况和要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建构自己的认知,幼儿更多是在直接经验的积累中自主发展的。幼儿只有“知行”(知道要做什么、方向是什么)才愿意去积极参与、倾力投入,才会有目的地深入探索。其次,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主题体验式的学习探究活动。主题体验式探究活动将学习任务置于主题环境中,幼儿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去获取外界事物的特征及其联系。在系列活动的参与中,幼儿积累相关经验,做出自己的理解、判断和预测,形成对活动内容的认知和建构,知道“从何做起”和“向何方去”,进而对雪花片游戏活动产生积极的期待,形成“我能做到”的结果预测,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克服游戏活动中的困难,完成相关任务。   如:用“雪花片拼插雨伞”的游戏活动。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对雨伞已经有了一些认知经验,也初步了解了“拼插雨伞”这一任务,这是参与活动的基本前提。教师并不是简单地用言语告知幼儿构建“雨伞”的方法,而是通过开展“雨伞”主题的系列活动,拓展、丰富幼儿有关雨伞的知识和经验。在活动中,幼儿可以观察并触摸雨伞,在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能够用雪花片迅速拼插出不同类型、不同造型、不同作用的雨伞。再如,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可以发现,男孩和女孩在“雪花片拼插游戏”活动中具有不同的活动喜好和项目兴趣。因此,教师在制定活动目标、项目任务时,要顾及幼儿的性别、知識、能力、兴趣、爱好和实际水平,切忌目标“过高”或“过低”,任务“过重”或“过轻”,以免对幼儿产生消极的影响。
  2.建构适合幼儿思维发展水平的游戏活动
  幼儿在用雪花片拼插物体时,需要对物体进行观察、感知,归纳、认识、发现物体的主要特征,并对物体的结构进行解读,将拼插的物体化整为零,找到最基本的特征,将作品拼插出来。经过多次讨论和调整,幼儿拼插的过程就会变得有条不紊。一旦幼儿学会使用解构的方法来养成拼插的习惯,他们就会积极地解构对象,并使其变得简单和科学。这种解构过程暗含了幼儿对不同建构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反映了他们思维的发展程度和差异,因而创造出的雪花片游戏作品更具有独特性、唯一性和发展性。例如,人的基本造型可以有圆形头、方形体、长形臂和大长腿,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地变形和插入,而创造出不同民族、地域或特点的人群,甚至反映其服饰、习俗和变化。幼儿雪花片游戏的规划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以后,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培养幼儿依据规划建构适合自己思维发展水平的作品,提升幼儿的自我效能感。
  3.开发难易程度适切的拼插项目
  作为幼儿园班级建构区的主要教学内容,雪花片拼插游戏活动离不开班级系列活动和主题活动。雪花片拼插活动既可作为班级建构活动的主要内容和题旨,也可作为班级其他活动的补充或延伸。为了使幼儿获得成功的经验,享受创造的价值,教师要仔细研究幼儿的拼插能力和实际需求,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调整规则,因人而异地设置游戏活动项目。有的项目活动甚至可以降低要求和难度,尽量使拼插游戏切合幼儿需求,适应幼儿构建的水平和能力,让他们体验成功,享受创造,在游戏活动过程中逐步提高拼插能力。在拼插过程中,让幼儿先完成一个物体的基本框架,从粗到细,从小到大;具有较强能力的幼儿可以学习检查雪花片插件是否紧凑、颜色是否和谐、比例是否合适等等。在这一过程中,让幼儿能够不断地提出新的目标,追求新的希望,获得不同类属和层级的成功经验,既不影响他们实现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又不使其自我效能感过度膨胀或无端丧失。
  (二)从习得替代性经验出发培养幼儿游戏兴趣
  这里的替代性经验,是指幼儿通过观察了解他人的行为活动而获得的、关于自我可能性的认识,它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状况。例如,一位幼儿看到别人因构建一座“城堡”而获得老师的表扬和奖励,产生了模仿行为。如果他根据自己的喜好构建的雪花片拼插作品也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这个幼儿就有可能对雪花片游戏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进而改变他原有的认知和行为,甚至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形成积极的人生价值观。这种从习得替代性经验培养幼儿雪花片拼插游戏兴趣的方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提升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好办法。从幼儿的兴趣培养出发,要考虑到幼儿的发展需求,抓住幼儿自我效能感的“最近发展区”,逐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和动机,并在原有的兴趣基础上逐步提升。
  (三)从成果展示和适切评价入手提升幼儿自我效能感
  1.通过作品呈现,满足幼儿间接与直接的成功体验
  评估和反馈是提升幼儿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而作品呈现和展示是一种特殊的评估和反馈,其作用和效果比一般的评估和反馈更直接、更有效,影响更深远。在一次全园的雪花片拼插“小汽车”的游戏中,孩子们设计的“概念车”造型十分炫酷,每一位幼儿都对自己的作品充满兴趣和期待。为了强化这种成功感,教师利用 KT板制作了“停车场”。每个幼儿都拥有一个“车位”,每当有新的拼插作品,便会主动替换。随着幼儿拼插水平的不断提高,拼插主题不断丰富,幼儿用雪花片搭建出了机器人、小桥、亭子、各种汽车、飞碟、小花园、小人等。当这些作品被置于“停车场”上时,老师和幼儿将它们再一次地进行组合、建构,整个“停车场”被合理地布置成丰富生动的生活场景,极大地鼓舞了幼儿的成功体验。自此以后,在其他的雪花片拼插游戏初期,教师将幼儿完成的作品一律置于一些玩具架上。那些完成作品的幼儿充满了喜悦和激动,很有成就感;对于未完成作品的幼儿来说,既间接体会了别的幼儿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也获得了向别的幼儿学习的大好时机。这种呈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自我效能感,并且会影响更多的幼儿。
  2.利用成就动机,为具有不同成功取向的个体提供支架
  成就动机是个体对认为重要且有价值的事物愿意付诸实践,并在心理上追求完美、实现成功的内驱力。幼儿体验到成功之后,面临新的游戏活动时,便会更加愿意去投入任务并期望获取成功,产生追求完美的需要。
  根据支架式教学主张,教师先要把复杂的拼接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幼儿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它源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儿童的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它基于当前学习者的发展水平,教师可以用各种方法指导学习者积极构建知识,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习者掌握某种概念或认知技能,激励学习者改变他们的认知结构。
  综合上述两个方面,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不同成就取向,在教学中注重个体差异性,站在每个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高度上,以支架式教学模式来增强幼儿自信心,帮助每个幼儿获取自己的成功,强化自我效能感。   第一,针对力求成功的孩子,应当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可以在师幼共同游戏中寻求教学支架的切入点,实现“幼儿·玩具·教师”的良性互动,使幼儿积极探索。教师要及时拆除支架,给予幼儿更多的自我探索空间 。
  第二,针对避免失败的幼儿,特别是当他们犹豫不决、懷疑自己时,教师要以胜任感为中介点,创设条件,唤起幼儿的成功体验,逐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成就动机激励个体做他们认为重要的事情,表现出个体克服障碍和解决问题的愿望或趋势。面对幼儿不同的成功取向,教师提供教学支架,以环境和教玩具作为媒介,从而促进师幼互动和同伴互动;根据幼儿在雪花片拼插游戏中面临的难点和问题,找准支架的时机和立足点,提出有效的支架策略,强化不同取向的个体的成就动机,让幼儿更加自信地去完成任务。这一过程不仅关注了教育的完整性,而且关注了幼儿发展的个性化趋势。
  总之,在幼儿雪花片游戏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做好情绪示范,给孩子积极、温和的情感;其次,要营造良好的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氛围,强化“我们”意识;再次,创造“情境”和“故事”,倡导“快乐”和“体验”;最后,重视生活经验给雪花片拼插活动带来的价值,使幼儿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幼儿的自我效能感。
   责任编辑:丁伟红
  Strategy for Cultivating Children’s Sense of Self-Efficacy
  ZHU Li
  (Zhenjiang Runzhou Jiguan Kindergarten, Zhenjiang 212004,China)
  Abstract: Self-efficacy is one of the core content of self-awareness, which is related to children’s choice of tasks,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 It also has an effect on children’s mental development and growth in the future. In playing snowflake mosaic games, teachers should help children gain successful and acquired experience. Meanwhile, teachers should make appropriate assessments to improve children’s sense of self-efficacy, maintain and promote their enthusiasm about participation.
  Key words: sense of self-efficacy; snowflake mosaic game; children education
其他文献
摘要:本研究在借鉴已有情感能力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社交媒体环境中大学生情感能力的结构模型,实证分析情感能力各结构要素“情感意识、情感调控、情感表达和人际交往”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哈尔滨、沈阳、南京、曲阜4个城市5所高校使用社交媒体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运用AMOS21.0进行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情感意识→情感调控”、“情感表达→情感调控”的路径关系成立,而“情感表达→人际交往”的路径关
摘要:职业教育领域开展“做学教合一”教改实验是职教事业发展的现实多重需要。本文探讨了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做学教合一”教改实验项目的试点学校在推进教改实验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效。  关键词: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实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4C-0051-03  随着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实践不断融合新的教育理
摘要:运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未来学校”的研究文献从发文数量、文献类型、作者类型、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五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未来学校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对现在学校的影响研究、未来学校案例研究、未来学校的特征研究和未来学校的建构策略研究等四个方面,存在着多应用层面探索、少理论体系建构,问题意识不够和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等问题。因此,我国未来学校研究应加强学理层面的研究,增强研究的问题意
小学教育科研的主阵地是学校的课题研究,借助课题,进行主题化系统思考与深入实践,学会分析、研究和解决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逐步探索、揭示和掌握教育规律,使学校力争获得实质性、针对性的研究成果,促进内涵发展。但是在实际的课题研究过程中,一些学校不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使用,或者不会运用,导致学校的课题研究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笔者依据自己在本区域学校主课题调研中看到的现象,拟做一些简单的梳理、归纳、分析与思考
摘要:项目化教学是一种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让学习者在完成完整工作任务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习者职业能力,突显职业教育特色。文章以《化工设备》课程为例,从正确选择课程内容、合理设计课程项目和科学组织学习活动三个层面,介绍了项目化教学探索与实践过程。  关键词:化工设备;项目化教学;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7~9年级学段的目标和内容有这样一个要求:“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这是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科技作品教学中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的一个亮点,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一亮点却被弱化,甚至被搁置了。调研中,笔者发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看法则是,这个目标太大、太空,甚至有点形而上,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
【项目简介】  南京市芳草园小学以“阳光儿童教育”为理念,坚持“为儿童设计,让儿童管理,给儿童展示”的德育主张,展开了长期的探索。2018年5月,学校成功申报江苏省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项目“能豆豆议事会:阳光儿童生活行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学校创设“能豆豆议事会”这一儿童校园成长机制作为建构阳光儿童生活行动、促进儿童阳光成长的载体,搭建“校园小管家”“阳光调研团”“圆桌会议”“校园听证会”“芳草公
摘要:本研究通过翻转课堂在实验教学中的实际使用为例,表明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高职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中能够将课堂主角还给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碎片化、形象化并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职;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
摘要:教师培训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结合高职教师培训的供需现状,分析目前S省高职教师培训供需失衡的原因,探析在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职教师培训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9C-0064-06  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含义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提
摘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职业学校承担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责任,更要充分发挥文化传承社团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江苏省宿城中等专业学校郝氏泥塑彩绘社团作为文化传承的精品社团,在传承传统文化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总结出“四要四符”的建设策略,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新的动力。  关键词:文化传承社团;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