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y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質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以人为本”,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教学情景,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问题质疑;互动交流;联系生活;创新想象
  
  学习方式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而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创新,多死记硬背;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少交流与合作,多个体学习。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特别是在“课程进度”和“应试取向”的驱动下,囫囵吞枣,拼命适应“课程要求”,学生学得痛苦,其个性、创造性、自主性等受到压抑和扼制,他们根本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体验不到进步与发展的快乐,许多学生特别厌学。而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是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设计者和组织者;引导者与促进者;大会主持人与沟通者。因此,要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真正让学生乐学、善学,就必须改变过去被动、机械、单一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交流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如何创设情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我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的肤浅看法。
  
  一、创设“问题、质疑”情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人们常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新课程大力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确,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不断发展的主体。新课标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张扬学生个性。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树立自信心,让学生“吃得饱”,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造欲望,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他们一个空间,让他们往前走。进而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与交流等活动去体验、感受和表达,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最终实现由传播知识向能力的升华,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获得心智的发展。
  比如:在教学“分数意义”前,我先向学生提问:“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主动地面对新知去回忆、再现旧知,并通过交流,互相启发补充,接着提出:“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真正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创造、探究,然后让学生带着想象和问题自学课本,并把获得的知识在小组、班级中交流,以便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归纳、表达的能力。
  
  二、创设“互动、交流”情景,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
  
  过去,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基本上停留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而实践证明,小学生好动,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因而,给学生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有计划的组织他们在小组活动中讨论、交流,小组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搭建更为开放的舞台,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从而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的沟通,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议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以便于学生创造个性的发展。
  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重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具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问相互补充、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 1)2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性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倡让学生合作学习是亲自操作、实践、找规律、提练方法的有效途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发展的过程。
  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时候,让学生通过一起分析、思考;一起试着剪、拼图形;一起讨论,在想、做、说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融合,结果学生们拼出了多种图形,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长方形,找到了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但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的产生源于生活实践,数学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的生活,因此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联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充满欢乐、惊异、贴近生活实际的课堂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他们就会主动去捕捉和涉猎他们想知道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与他们的生活贴近。学生就感觉实在,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就是在数学教学中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从而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择生活教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比如教“分数意义”引入新课时,我先请一位同学帮忙把一条漂亮的头绳分给两个女同学,并让学生边分边说,引出本课的关键“平均分”,接着问这两位学生:“他这样分,你们满意吗?”这样利用人分物品的生活现象,引出“平均分”,不但使学生增加了动手操作的机会,且使学生到新颖、亲切,对数学有了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再如:我在教学厘米、米的认识是时,对于这些长度单位,二年级学生是不清晰的。于是我从比高矮、比食指等实际事例入手,使学生明白了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在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动手测量园钉的长度、书本的长宽、平伸两臂的长度,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等。通过实际的操作,感知了厘米、米的长短及这些长度单位的实际运用,由于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在充分操作过程中,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并抽象成清晰的概念。真正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
  
  四、创设“想象”情景,培养创新能力,变“单一思维”为“多元拓展”。
  
  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心理学告诉我们,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为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供机会。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
  比如:在学习比的知识以后,根据六(2)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4,可以让学生想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4/7。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1/3等,通过想象,进一步沟通比和分数的联系;通过想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加跳跃。
  总之,学生既不是一个待灌的瓶,也不是一个无血无肉的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可学习掌握知识,又可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可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法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适时适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课堂洋溢情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其他文献
【摘要】情感教育涉及到一个人的心里存在的各个方面,包括他的感觉、知觉以及对自己与他人的感情,他的价值、志向、态度、情绪利他主义和道德观。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尤其是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来说,情感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现代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和重视。  【关键词】师生和谐;把握意图;体验情感;直抒胸臆    情感是人们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心理反应,如喜欢、爱好、反感、厌恶等情绪,如果不能激发
近年来,我校数学教师认真积极投身数学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中学数学教学质量整体上有了较大提高。但学生整体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够高,集中体现在:认为数学太抽象,公式多、符号多、学起来枯燥乏味;脱离现实生活,不少学生认为除了考试外,数学不再有什么用,因此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不得不反思教学行为,是否真正履行了数学课程标准所说的数学教师的一个重大职责,即将数学知识适当地转化为学生感兴趣、乐于探
新课标在21世纪初全面推广后,新的观念、新的教材、新的教法,带来的是新的课堂、新的学法等教育改革的新气象。在这股改革洪流的推动下,纷纷在“新”字上做文章。比如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形式新,改进教学设计使思路新,拓展教学内容,使内容新等等,形成了新课标“热”。但是,我觉得越是在“热”潮中我们越应该有“冷”思考。    思考之——从教育意识上看,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新课标作为一个新事物,对我们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展开,各地学校纷纷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笔者也听了很多“情境一问题一探究—评价”或“新课程、新探究、新评价”等诸如此类的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公开课,欣喜发现,教师一改过去传统的“一言堂”方式。而以“辩论”、“小品”、“采访”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政治课堂变得越来越精彩。但笔者同时也深感忧虑,这样“热热闹闹”的所谓探究性学习,教学实效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根据这一原则,我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学生参与的所有的有益活动都算成绩,都能得分    1、对当前教学评价现状的思考  近年来,虽然素质教育提了很长时间,但是,学生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一方面是由于受家长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另一方面与我们评价学生方式比
物理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是物理事实的抽象。她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和公式的理论基础。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其实是在不断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础知识,更谈不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对物理的概念的教学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基础,更是学好物理的关键。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呢?
从2006年11月到2009年11月,利用三年时间,我主持研究了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语感培养的阅读课堂教学研究》。经过三年的课题实验研究工作,我们形成了一些理性的认识,比如:“语感和美感具有相类似的生理机制,语感培养与美感教育相互关联”、“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的心理因素是影响着阅读目标的达成效率”;“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体会,想象整体意境,体会文章语意等等方式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从语感培
【摘要】方法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但学生的成长更离不开老师采用切实可行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学科、班级管理方法。  【关键词】英语学习;知识;教学方法    一、更新教学思想  教学班就是一个学生组织,教师和学生都是这个组织的成员,互相支持,互相学习。教师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对象,明确学习任务,确立学生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创设学习环境;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师生认知领域里的
[摘 要]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简要探析了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以期对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发展提供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新课标 有效教学 高中数学    一、引言    笔者常听到老师说:“这道题作业做过了,上次也考过了,怎么又错了!”,学生却说:“考过吗?我不记得了。或者是检测后才会做,但就是检测时做不出来或者出错”。对此,笔者认为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出现了问题,使得师生配合出现了空
一、我第一次的失败——难忘的教学滑铁卢。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混合运算》单元已是我遇到的第二轮的教学了,2006年第一轮教到这个单元时,面对这个单元只有薄薄的8页教材,但涵盖了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算定律、应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利用方程解决较复杂的分数混合运算问题等这么多的学习内容,我有些迷茫,北师大版这个单元按教师用书的建议是应该授8课时,教材提供的是4小节的内容,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