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的互动与创新教学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osteelp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目标的科学设置与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养成对于和谐师生关系、浓厚语文氛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自主学习语文;互动;创新能力
  一、 创新互动,体现在学生自学中的潜移默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践行上述规定,笔者注重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契合在狠抓学生的自学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提高上。在十余年的工作过程中有了一定的感悟也取得了小小的成就,那就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为出发点,在课上布置出具体的自学内容和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
  (一) 合理划分知识目标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班内小组的成绩为标准,将每课的教学内容分成需达标知识点和争达标知识点。需达标知识点就是班内90%以上的同学都能当堂识记的内容,主要为基础知识中的音、形、意包括两字词和四字词成语和俗语;争达标知识点就是难度系数较高,需要在有创新思维的前提下再通过自己的自学由教师点拨而达成识记理解的知识点。对于后者教师重在循循善诱,通过引导和鼓励,激发起学生内心的探索欲望,进而在自学中产生创新的热情,从而达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 科学制定学习方法
  根据不同的年级,在学期初制定教学计划时就将语文教学方法的讲解穿插在整个学期教学中,科学安排。并且主要以打破原来创新过程中教师主导地位不易改变的情形,无论是课下还是课上都要给予学生较为充分的时间来自学,让学生的自学逐渐成为主体,而将教师的主导地位变为辅导地位。使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和自学习惯的养成中,始终贯穿着教育者的创新。
  (三) 有效规划自学措施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在课堂的自主活动中,主要通过学生的分组来实现小群体的自主学习,引导着各组同学之间的交流,充分讨论。并且弱化此过程中的教师硬性指导,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互启互发、互更互补,使学生的讨论热情充分显现,在热烈的互动气氛中完成自学问题的解决并直至教学目标的完成。
  二、 创新互动,渗透在课堂教学中的匠心营造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满足人的爱和受尊重的概要,人就会感受到自己有价值、有用处、用能力,从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易于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初中阶段的学生们,自我认同、他人认同意识体现较为强烈,学生们的这种认同感如果得到了较为充分的满足,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而言事倍而功半。那么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匠心独运就尤其重要,既不是简单的对他们小学生式的表扬也不能局限于“是否”式的武断肯定。而是在整堂上巧妙营造氛围,不知不觉中建立起师生间的平等的身份,使学生在老师的有意引导下跟住老师的思路,烘托出课堂气氛的合谐。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笔者总是由学生来领读而自己则在讲台下与学生们一起大声朗读。不觉中学生渐觉情绪昂扬,室内书声更加琅琅,激情更加饱满,朗读更为流畅,直至在个体朗读时教室内气氛高涨到顶点,每个人都高高举起手,恨不得每个人都朗诵出自己最为高亢流畅的声音。
  同时,老师还要对自己的课堂用语进行锤炼,因为语文教学本就是体现语言美与语言规范的过程,这就对教师语言的精确、凝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我们的课堂语言既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探究兴趣還要能撩拨出学生们语文学习的好奇心。而这其中“停顿”的运用笔者觉得不可或缺,如同师生同在一张纸上作画,为师者就应该为学生留出适当的“空白”,由学生自己在教师设定的大框架内去涂鸦,至于是否即时达至了当堂的教学目标非为最重要,而是让学生在“涂鸦”的过程中感受语文之兴趣,满足他们对语文的好奇,同时也达到了让学生自主自学的目的,完成了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厚积薄发同样也使得学生的创新有深深地共鸣,古典文学的意韵悠悠,格言警句的黄钟大吕,当教师脱口而出时,都能使学生陶醉而沉迷更会让他们有意识的模仿。不论是对学生的认同还是每堂课上有意识的营造每个匠心独运都会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有一丝丝的提高。
  教师对“问”的运用,孔子说:“疑,思之始,学之端。”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疑问时我们如何鼓励,怎样利用是开启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笔者认为对学生的当堂疑问采取“重欢迎、必归纳、巧奖励”的方式。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无道理,这实质上都是学生创新的开端,犹如嫩芽,虽生命力旺盛但极易受摧折,这时候教师就应本着“不论对错、允许有误、可以不懂”的原则积极保护学生的问题与提出问题的心理。同时将课上全部问题进行归纳,提炼出症结,与需达目标与必达目标相结合,提出自己的看法,力争将学生的问题引导入自己的体系内。进一步利用小组合作探究,使同学们对所归纳出的问题产生兴趣,互相讨论,互答互评,将学生一步步引入到对问题的分析与内容的品析上来,不觉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宽度,让学生们思维深度也在问难、质疑中走向深入。同时在课堂上选取最有利的时间,营造出最合适的气氛,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对提出问题的同学进行巧妙的表扬,使得学生们的探索欲望始终高涨。
  三、 创新互动,强化在语文实践中的五彩缤纷
  生活即语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课堂及课堂之余应该有意识让学生们树立“大语文”的观念,让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成为语文课的课外实践活动,不论是辩论赛还是演讲会甚或于国旗下讲话都能让学生们品尝到生活中语文的创新带来的新味道。
  笔者在学校中成立了“路鸣诗社”,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们进行诵读,让同学们在感受语文之美、生活之美的同时,用笔记录下自己对生活、对语文、对美的感受,笔者窃以为这是课堂创新之延续。
  语文教学的创新,实现于师生之间的课堂平等互动,实现于学生之间小组的深入讨论,实现于每节课上师者的匠心独运,实现于课下语文活动的强化。让教师从课堂上的“主导”变为“主动”,由“演员”变成“导演”,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保持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举手问、动口读、动脑思”使学生提问的兴趣不减、探索的兴趣不退,创新的脚步不停。
  参考文献:
  [1]刘丹宁.初中语文自主学习的新收获[J].道客巴巴,2014.
  [2]吕永忠.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尝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作者简介:
  王文瑜,河北省石家庄市,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北校。
其他文献
学习是学习者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把游戏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使他们在
目前,自主学习已成为国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热点,教师是这场改革的重要支持者和参与者。采用隐喻的方法,对10位大学公共英语教师进行访谈,从教学、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学生
阅读理解,顾名思义,需要先阅读才能进行理解。教师在进行阅读理解教学时,要先带领学生学会阅读,再阅读之后,才能够进行理解,在进行答题时游刃有余。
为了探讨大学生所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情况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采用社会关系网络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哈尔滨市两所高校430名大学生进行了施测。结果表明,大学生感受到来自
在当代世界的版画家中,我们很少看到有谁象法朗士·麦绥莱勒这样的勤奋、多产,而又如此富有战斗精神。他从1917年开始创作,直到1971年病故,在这半个多世纪当中,始终紧握手中
20多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世界瞩目,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经济结构依然没有走出低水平、低效益的局面,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比重过大,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企业比重过小,
该文探讨了天然橡胶硫化胶热老化后对导热率的影响。不论炭黑含量多少,都可以用热氧老化过程中的激光闪光法测量2 mm厚天然橡胶板的导热率。因此,测量导热率的方法可以作为一
科学课是小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
德国朗盛公司日前宣布,其生物基异丁烯已在中试装置上试产成功,并试产出一批由生物基原料合成的丁基橡胶。该公司表示,将在2013年工业化生产生物基丁基橡胶,至2015年使生物基
宗教活动是人们社会交往的基本形式,研究宗教交往是探析少数民族物质生活与经济交往的重要视点.文章从少数民族地区宗教交往与城镇发育的互动角度,探析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