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反思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c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应由单纯的讲授转变为设问、解答、指导等多种行为的总和,由单向讲授知识转变成双向的师生交流。但是,传统的教学观念和行为习惯依然顽固地发挥着消极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本文笔者对中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一、中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⒈师生地位不平等
  在教学中,教师扮演着权威者和领导者的角色,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课堂秩序,认为只有在学生面前树立师道威严,才能使学生心生敬畏,从而顺利开展教学。但是,在压抑、沉闷的教学气氛中,整天处于紧张状态的学生能迸发出创造力吗?能培养学生发现美、探索美和创造美的心智吗?学生能学有所成吗?
  ⒉教师教学观念偏窄
  受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部分教师认为紧紧扣住教材进行解读,就是完成了教学计划,而且在授课时过分强调集中、统一、规范化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整齐划一,不许越“雷池”一步,却忽视了学生作为鲜活个体所具有的个性化感受。这样不仅打击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而且禁锢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再创造能力了。
  ⒊学生知识储备量少
  长期以来,美术课作为副科,一直没有受到师生的重视,造成了学生的美术知识储备量极小。他们不仅知识面窄、见闻少,而且对美术的感性认识接近于零,简单地认为美术就是画画,而对生命、自然、人生的理性思考较少。
  ⒋教师不能兼顾所有的教学对象
  受“偏好厌差”的心理影响,有些教师会对某些特长生或对学习美术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有所偏重,上课时只关注和辅导这部分优等生,而那些画得不好、不想画和不会画的学生则容易被教师忽略。
  ⒌缺乏师生互动的平台
  在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讲授、示范,而学生则一味地听课、临摹,既缺乏师生之间必要的交流和对话,又没有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缺乏有效的互动平台。
  二、中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宜采取的措施
  ⒈尽快实施与新课程标准改革相配套的教育评价机制
  如果传统的评价、考核办法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教师就只能选择以书本为纲,不敢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融入其他的校本教材。只有允许教师灵活采用多种评价机制,如目标评价、多元化评价、形成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和开放性评价等,才能从根本上打破这种僵化的教学局面。
  ⒉改进美术教育的绩效管理
  在绩效管理上,应该放手让教师大胆地进行探索和实践,去寻找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如鼓励、提倡教师讲授一些有新意的课程,给教师更大的空间进行教学艺术的探索与创新,经常组织教师共同探讨教学艺术,把教学的自主权还给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⒊缩小班级容纳量,增加对学生个体的教育投入量
  目前,很多学校的班级容量都已超标,庞大的学生人数并不适合美术的小班教学。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教师只能把精力集中在个别学生身上,这样就不能兼顾所有的学生了,更不用说因材施教了。要实现新课程改革对美术课的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实行素质教育,而缩小班级的容量已势在必行。
  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自主、合作的“对话式”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导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乏味,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而实施互动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建立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中,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收获“鲜活”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职业培训中心)
其他文献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予以经皮介入治疗(PCI)能明显降低病死率,但PCI后6个月内血管再狭窄率约20%~30%左右[1]。因此,及早发现预测冠状动脉(冠脉)再狭窄,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则可改善其预后。冠脉再狭窄的形成与血小板聚集、活性增高和内皮下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有关。我们旨在探讨AMI患者急诊PCI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及内皮素(ET1)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当孩子有时无理哭闹、叫喊、暴怒或有进攻性行为如咬人、打人时,立即将他置于一个“无聊”的地方呆几分钟,给孩子一个静一静、想一想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父母和孩子都能冷静、平稳下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过在使用这种暂时隔离法时还有一些讲究。     选择合适的地方     1.椅子   在暂时隔离幼儿时应选择合适的椅子,最好是那种比较笨重又有两侧扶手的,让孩子坐在上面似乎有局限性,且椅子又不能移动或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