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牛肉,所以骁勇善战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54026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翻看“香江第一健笔”林行止先生的《好食,好食》一书,其中讲了很多有关吃牛肉的趣闻轶事。最吸引笔者的,是一段有关英国人吃牛肉与其民族性的典故。
  书中提到英国人自号约翰牛(John Bull),是缘于小说《The History of John Bull》里的虚构人物,英国商人John Bull及一名法国人和荷兰人因生意纠纷而对簿公堂的故事。主角正气、爱国、单纯善良。相反,两名外国人,一个心术不正,狡猾多端;另一个则阴阳怪气,行为不检。英国人认同主角的正直性格。
  书中引述Ben Rogers所著《Beef and Liberty》一书中的观点,说吃牛肉与争取自由,对于英国人来说,有着莫大关系。
  话说中世纪时,英、法之间战祸连年,展开了所谓“百年战争”,互有胜负。到了1415年10月24日,两军在法国北部决战,法军集结了大量精兵,不但斗志昂扬,而且装备精良;相反,英军劳师远征,补给困难,可谓师老兵疲,装备也有所不及,最重要的是以寡敵众。双方显然强弱悬殊。
  但在这场被称为Battle of Agincourt的关键一役中,差不多在每一方面都处于劣势的英军,最终却力挽狂澜,大败法军。他们英勇无匹,骁勇善战,据说,关键在于上阵前,容许他们饱餐一顿牛肉。
  不知道是出于巧合还是牵强附会,吃了烧牛肉的英军屡立战功,从此牛肉被他们视为血性与力量的象征。后来在德国纽伦堡附近的Blindheim大败西、法联军的大将Marlborough公爵便曾说过:“没有牛肉和啤酒,我的士兵便不能打胜仗!”无论如何,英国人从此以嗜吃牛肉而闻名于世。
  后来我看丘吉尔外孙女Celia Sandys所著《We Shall not Fail: the Inspiring Leadership of Winston Churchill》时,看到以下一段轶事,为林行止先生前述的趣谈,多加一个脚注。
  话说二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为了振奋士气,曾经驳斥过一些所谓健康饮食之道。他在致食品部的备忘录中强调:
  “英国士兵的看法应该远比科学家正确,他们只爱牛肉。”
  “要打败仗的话,就强迫英国民众光靠牛奶、燕麦、马铃薯过日子好了。”
  丘吉尔明白,只有合适的食物,才能让士兵有作战所需的体力,以及更重要的——意志。
  尽管英国人爱吃牛肉有着如此瑰丽的缘由,但他们烹调牛肉的方法,却让人不敢恭维,往往把牛肉煮得又干又硬,味同嚼蜡,非下大量酱汁难以下咽。
  究竟如何难吃?且听我道出一段亲身经历。
  有一次我到英国某所大学访问,主人家十分热情,不但由系主任亲自接见,还以午宴款待,更以烧牛肉待客。在英国,烧牛肉是名贵菜色,比起炸鱼薯条,或者烧鸡等,都要来得名贵,主人家着实客气。
  碰巧当天我委实有点肚饿,用刀子切下一大块牛肉之后,赶紧往嘴里送,结果弄成了自己人生中至为尴尬的一次经历。
  那块牛肉烧得就像橡胶一样,韧得可以,不但味同嚼蜡,更糟的是,咀嚼了很久,也难以动其分毫。最惨的是在这类场合,大家要天南地北地讨论学术问题,塞了这样的一块“橡胶”入口,不但说话变得困难,而且全无仪态。但我又能怎样,难道把牛肉吐在桌上,就像我们在酒楼吃排骨时那样?天啊!怎能在别人面前如此失礼?更何况,那里全是最讲绅士风度的英国人!
  当时真的十分后悔,为何这样贪嘴,切了这样大块肉放进嘴里,让自己如此狼狈。结果,还是把心一横,拿起水杯,喝了一大口水,“夹硬”把牛肉吞下。最惨的是,还要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表情。
  难怪有人说过:“英国人杀一头牛往往会杀两次,第一次是夺去它的生命,第二次则是夺走它的滋味。”望着桌上这盘烧得一塌糊涂的牛肉,不禁为这头牛惋惜,它也未免死得太不值了。
  有关牛肉与打胜仗的传说告诉我们,英军将士实在了得,懂得什么是苦中作乐、逆来顺受。
其他文献
学者罗竹风,对现在许多年轻人来说已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了,但上了年纪的人对这位腹笥宽广、博古通今的大杂家大多十分敬仰。当年我在市委宣传部工作时,罗竹风是上海社联主席。我们来往密切倒不是因为工作关系,而是写杂文。因为年轻时崇拜鲁迅,喜欢鲁迅尖刻辛辣的杂文,所以我在80年代也写起杂文了,以“斯人”为笔名的杂文经常出现在全国各地的报刊上,也算圈中的后起之秀。罗老则是杂文界的老将。  罗竹风自30年代初开始撰
一个阿拉伯记者眼中的阿拉伯变局,和他问向中国的十万零一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    “每一次看中国媒体对于阿拉伯革命的报道,我感觉我的血压会升高,我的肾上腺素会分泌加速。同事建议我减少阅读中国报纸的频率,‘总看这个对身体没好处’,然而玩笑归玩笑,我没有办法改变。”  说话的是伊扎特,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北京分社社长,一个49岁的阿拉伯人,一个经常被中国人误会为巴基斯坦人的巴勒斯坦人。他不但有论点
最近的网络上流传着某人拿了某地官方“课题费”之类的“谣言”。某者,是指具有某种社会地位的知识精英,“课题费”,即某地政府以课题的名义向他们支付的钱财物。而某人一定会极力否认,似乎这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  但是,政府有课题,向社会发包,然后支付报酬;知识精英为政府征用,然后按劳取酬。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么,有什么好避讳的呢?在大多数国家,知识精英或研究机构为政府提供常年支持,或临时顾问,不仅正常,
就是这样。”  嗖地,黄有光从椅子上跳了起来,高高举起双手,转身背过去,弯下腰,臀部开始有节奏地左右摇摆,嘴里发出“嘘嘘”的喝倒彩声。  “我们排成一排,一起把屁股朝向李光耀。”他在模仿50年前和同学徒步二十多公里赶去“哄场子”的场景。那时,黄有光是左翼学生运动的领袖,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空荡荡的餐厅回响着他极具爆发力的大笑。眼前这位眼眸里闪烁着顽皮的“老顽童”,正是著名经济学家、澳大利亚首
人物周刊:现在有哪些行业需要黑帮介入?  胡须勇:很多事情我们可以解决,你们解决不了。比如说收数(追债)。金融业最需要我们。股票和期货最黑暗了,比毒品还害人。比如骗了你100万,你追我,我就找黑帮来,还你40万,帮派20万,我还有40万进帐。现在黑帮用的都是技术性手段,给你制造恐慌。还有,你看,这些酒店都需要我们看场,但是现在不用暴力了,要靠关系。  人物周刊:从事黑社会四十多年,你感到生存环境有
美国共和党的初选,到4月11日之后,变得很诡异:处于“追赶者”地位的桑托勒姆突然宣布退选,而几乎没有挑战力的“陪玩者”金里奇和保罗却还没有退出的打算。于是,以往最后定下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时间是6月。如今,还有两个月,人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把米特·罗姆尼视为与民主党现任总统奥巴马在今年11月大选中一争高下的人物。  那么,米特·罗姆尼是谁呢?  屡败屡战的罗姆尼家族  威拉德·米特·罗姆尼,生于1947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日前透露,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意见已获国务院同意,将适时发布。意见将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城市资源承载能力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连续就学的年限来确定具体方案。  由此公众再一次展开对异地高考方案的“猜想”。一些舆论甚至高调地认为,国务院关于异地高考的方案将开启破除高考户籍报考限制的“破冰之旅”,并反复提到山东今年年初公布的异地高考方
作为一部商战大戏,《青瓷》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无奈——商人生存很无奈,电视剧创作很无奈,观众也很无奈。商人说,我不搞潜规则就没法在赤裸裸的商场活下去;编导主创说,我要是将官商勾结利益交换拍得更清楚些根本就不能安全生产;观众说,《青瓷》中表现的人性复杂及挣扎真是小意思。  主角张仲平(王志文饰)是当下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商人群体的代表,他们不仅在商场运筹帷幄,在社会交际圈里同样游刃自如。张仲平智
大饥荒发生在上世纪中叶。从它结束的时候算起,到今年已经50年了。50年足够漫长,足够我们把那段历史看得更清楚——在中国,历史从来都是越远越清楚。  历史有时分为两部分:历史本身,和“被承认的历史”。大饥荒这样一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灾难没有“正式记载”和合理解释,没有被教科书承认,基本上处于屏蔽中。对于新生代来说,大饥荒的历史有如天方夜谭。  这跟那场灾祸一样,是人类不应该犯的错误。  然而,更悲哀的
天才与恶棍的差别是什么?“火箭”奥沙利文一度以球杆作为区分——拿起斯诺克球杆,他是天才;放下,他便成了恶棍。  11月23日,奥沙利文经纪公司驻中国代表确认,“火箭”在一周前宣布退役。随后他表示自己并没有公开声明退役,只是退出了本赛季所有的比赛。  可以肯定的是,这次放下球杆,奥沙利文不会像以往那样吸毒、抛弃亲人,做出一些混蛋事,但在国际台球联合会眼中,他依旧是个“恶棍”——拥有无数粉丝的奥沙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