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练”的教学艺术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一词经纬”,是一种写作、构思的方法,指的是用一个关键的词去谋划写作的方案、营造文章的结构、突出文章的主旨、抒发作者的情感等。例如《口技》中从“口技表演”的角度,一字立骨——“善”;《出师表》从“品读”的角度,一点深入——“情”,即“报先帝”的怀念之情、感恩之情、复汉之情,“忠陛下”的忧患之情、委婉之情、期待之情;《谏太宗十思疏》中紧扣一“思”字做文章;《三国演义》“失街亭”中马谡的“三笑一哭”等,就是作者用来结构全文,表现全文精髓的一个经纬之词。现在我们把“一词经纬”借用到单篇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设计上,指的是一种教学设计艺术,这种艺术的特点就是巧妙抓住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去设计教学方案,力求用这一“词”(或这一个短语)去纵横连贯全课的教学内容,带动对全篇课文的阅读品析。
   我们抓住的这个“词”,可以是贯穿全文的关键字眼,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可选择一个“真实的细节”,也就是对于林黛玉的到来,贾府人物上自贾母下至丫环,都表现了一种共同的表情——笑。以此为教学切口,我们就能更便捷地窥探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
   心悲而哭,心喜则笑,这本是人之常情,但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就显得非同一般了。在文章多达26次“笑”中,我们可看到黛玉凄楚谨慎的笑,贾母喜悦满足的笑,王熙凤泼辣放纵的笑,王夫人讨好可心的笑,邢夫人仁慈随和的笑,贾宝玉真诚自然的笑,探春真率会意的笑,丫环附和应酬的笑,林林总总,“一笑传神”,这些笑或浓墨重彩,或轻描淡写,或先声夺人,或反复亮相,通过这些不同身份、不同辈分的人的笑,反映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展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凸现了人物微妙的情感变化。这26次笑,使我们对贾府有了一个总的印象:礼仪之家,但如果再结合人物的语言细细品味,又会得出,这些人物的笑并非都是发自内心的欢笑,通过这些“笑”,又会使人看到贾府的另一面:虚伪之家。在这26次“笑”的背后,正潜伏着它日后不可避免的衰落。可见,在这里抓住一个“笑”字,就能有效地串起了课文的教学内容,使我们较全面较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认识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以及当时社会的内存真实。
   当然“一词经纬”式的教学设计艺术,我们抓住的这个“词”也可以是从课文内容中提炼出来的主要特点。如《守财奴》这篇课文,从结构分析上看,处处体现一个“三”字。
   从全文来看,可分为“三财”,爱财——骗财——守财。
   第二部分从矛盾缓和到紧张有三变:缓和(向儿女屈服)——紧张(发现金梳妆匣)——缓和(太太昏死涉及继承权)。
   守财奴发现了金梳妆匣后有三个动作:发现(瞪眼)——抢夺(一个“扑”字)——交回(讲和)。
   为了说明守财奴的心里只有金子,有三不顾:不顾儿女爱情——不顾妻子的痛苦——不顾佣人的劝说。
   第三部分为了骗取继承权有三个过程:提出——诱骗——骗到。
   为了骗到继承权守财奴有三招:撒谎——施小惠——掩盖事实真相。
   第四部分写守财奴的三阶段:还算硬朗时(教给女儿以吝啬的作风)——风瘫时(给女儿做誓守财产的榜样)——临终时(留给女儿以守财的遗言)。
   《守财奴》的“三”字,就是对课文内容写法的一种提炼。其中有守财奴个性化的语言,有个性化的动作,有传神的细节描写,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魂,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吝啬鬼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使我们更加认清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一词经纬”式的教学设计艺术,在柳宗元的《愚溪诗序》一文中,也有突出特点,针对这篇课文内容,可以选取课文写作上最有特色的一个点——“愚”来设计教学:首段叙述作者以“愚”获罪,谪于潇水,为爱此溪,遂家于斯,鉴于这条溪的溪名定不下来,干脆改称之为“愚溪”;第二段交代愚溪周围的环境,旁有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等等,原来都是“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第三段说明此溪水位甚低,无法灌田,又不利航行,它的“无以利世”是与我一样的,所以称其为“愚”也不算辱没它;第四段议论自己生于“有道”之时却违背道理,不通世事,真是没有比自己更“愚”的了,因而这条愚溪“予得专而名焉”;末段慨叹愚溪固然“莫利于世”,然“清澈如镜”“善鉴万类”,自己虽亦“不合于俗”,却胸有万象,无所顾忌,且能以吟咏自娱,于是“以愚辞歌愚溪”,独乐而不求人知了。此文以“愚”字贯穿全篇,先自嘲,继解嘲,最后以且嘲且慰作结,所嘲所慰都不离一个“愚”字,突出了“愚”者乐“愚”、不改其志的立意,给读者以相当深刻的印象
   从上面教例可以看出,在“一词经纬”式的教学思路中,由于众多的教学内容紧紧扣住“一词”进行,这样就形成一种“众星捧月”的教学格局,教学线条优美、教学层次清楚,于单纯之中表现丰满,于明晰之中透露细腻,极有效益地突现了课文的最佳内容,表现一种高屋建瓴的设计风格,有着鲜明的整体阅读教学的特色,不愧为一种“精练”的教学艺术。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其他文献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快乐源泉之一,是带领我们走入语文艺术天堂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配合,逐渐在阅读中寻找喜悦,达到理解与领悟生活、体验与感知人生这一初中语文阅读的重要目的。那么怎样教导学生快乐阅读,正确开展阅读教学呢?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具体策略。  一、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到挖掘教材。
要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阅读水平、作文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就必须构建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语文课灵活多变的特点,我们构建了自主学习的语文教学模式。  一、引导精读,自主交流  自主学习的语文课堂应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的自由度和参与度,使课堂在教师的组织下有序地进行,自然地完成教学目标。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教师必须明确
钱梦龙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那么,如何改变这一尴尬局面,激活文言文教学呢?    一、“读”字当先,激发兴趣    很多人都认为,诵读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诚然,这毋庸置疑,但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况且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乃为启蒙,因为他们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中都是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历来有所畏惧,老师也是喜忧参半,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逐句翻译、串讲的做法已饱受诟病。那么该如何破除“言”之障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呢?怎样做才能逐层逐级地把课程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呢?如何确保学生选修的知识有所收获,让选修课确实收到实效呢?  解决这些问题,要以新课标的理念为主导思想,凸显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应该更大程度的调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笔者以为,这一学习方式的落实,学生的自主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就会只流于形式,其结果必然是只开花不结果。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呢?  一、让学生敞开心灵的大门  教育是爱的艺术,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拥有一颗博大无私、宽厚火热的爱心是每一个成功的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教
文学是一种开放型结构,这决定了《外国小说欣赏》选修课程是开放型的。综观全书,选编的小说文本是开放型的。选修课程下的小说选本只是纷繁小说史的一些“点”,小说的容量、内涵相对较少,需要通过这些“点”来带动“面”。这个“点”一如一扇窗口是开放的,在学习过程中可由此对诸多问题进行广泛、深入地探究。小说文本的这种开放型决定了欣赏也应该是开放型的,  文学是一种最具灵性的活动,多元化是小说欣赏的内在要求,小说
一、困惑和现状  新课程标准提高了对英语写作的要求,突出对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情感表达的要求。但是写作教学在外语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滞后现象,在高三英语教学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成为英语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  现状一:部分教师缺乏对整个高中阶段写作训练的整体规划,对学生没有系统地进行写作指导,缺少必要的语言输入。  现状二:还有的教师在写作
一、 整体设计思想  本课是对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英语教材必修一第五单元的教学。整体设计思路是引导学生运用Predicting, Skimming和Scanning阅读策略对阅读材料进行理解与消化。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始终关注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与提高,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热情,注重策略指导与运用,促进动态生成。  二、 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会见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阅读时,往往只注意粗略的了解大意,不善于去欣赏、咀嚼精彩的细节描写;写作文时,也往往不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只是一味概括地叙述。殊不知,一篇文学作品的闪光点往往就在细节描写上。想一想自己读过的一些文学作品,那些留在脑海里挥之不去的也往往是作品中的精彩的细节。请看《红楼梦》中写“笑”的一段文字:“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童话,文章篇幅较长,文字浅显,主题明了,故事情节简单。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如果找不到他们与文章的共鸣点,课堂教学就会流于形式,与童年时童话的阅读没有区分了。那么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呢?  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其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建设精神家园的作用,充分放大语文学科美学意蕴。  一、品味打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