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开放型与多元化的小说欣赏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shouj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是一种开放型结构,这决定了《外国小说欣赏》选修课程是开放型的。综观全书,选编的小说文本是开放型的。选修课程下的小说选本只是纷繁小说史的一些“点”,小说的容量、内涵相对较少,需要通过这些“点”来带动“面”。这个“点”一如一扇窗口是开放的,在学习过程中可由此对诸多问题进行广泛、深入地探究。小说文本的这种开放型决定了欣赏也应该是开放型的,
  文学是一种最具灵性的活动,多元化是小说欣赏的内在要求,小说具有多元化解读的特性。外国小说所呈现的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多元文化,多元文化下的小说表达着多元化的内在特征。小说作为多元文化的一个载体,主体在欣赏活动中更容易多一些尊重、理解和包容,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
  一、进入小说情境,回返叙述本身
  在外国小说欣赏课程中,可以领略小说更多元、更开放的叙述方式和情境。主体在对小说不同的叙述角度、叙述人称、叙述腔调、叙述速度的解读上,在对小说场景的铺陈、渲染、衬托、象征的赏析里,在对小说情节的生发、摇摆、嬗变的品味中,可以身临其境,沉潜涵咏。譬如《牲畜林》情节上一直围绕危机运转,可以赏析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叙述节奏趣味。
  二、在开放、深入的探究活动中欣赏
  开放型和多元化的小说欣赏不是停留在知晓叙述故事、了解小说人物、清理小说情节的单一层面和向度上,必须向小说文本的纵深发展,进入文本的内核,开放、广泛、深入地探讨小说,开放型与多元化的小说欣赏才能更好地达成。
  1.虚构。小说是“说谎”,是想象,是虚构。在小说的虚构中,“呈现事实不是小说的目的,心灵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真实”。在博尔赫斯的“沙之书”、卡夫卡的“城堡”里,主体可以探讨一种世界的神秘、人生的荒诞处境,欣赏一种更深刻的真实,心灵的真实。
  2.主题。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呈现着自身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在欣赏活动中,完全可以对小说的主题进行多元化解读和探讨。譬如对《沙之书》的主题探讨,“沙之书”代表神秘之物、无限之书,有着多重隐喻。
  3.人物。选本引入了“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概念。“圆形人物”性格较为复杂,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对这一类人物,主体尤其要注重探讨。在小说的变化的叙述流程和多重的情境里,人物形象逐步完善和生成,是一个动态的鲜活的形象。譬如老托尔斯泰笔下的“娜塔莎”这一人物,由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长成多情、满怀梦想的少女,到进入热情奔放的青年时代,到爱情毁灭,到绝望服毒,到再度回到幸福并再度陷入痛苦乃至绝望,最终进入完美幸福的生活。要探讨这一丰满的人物形象,必须观察她的行动,聆听她的语言,深入揣摩其心理,窥探其不同时期、不同情境下的内心世界等。
  4.场景。有些优秀的小说或淡笔勾勒或浓墨重彩地展开场景描写。场景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人物在场景中生活,事件在场景中展开。所以欣赏活动规避不了对场景的赏读。场景不是单纯的客观再现,往往具有多重的功能。它可以导引人物出场,譬如“炮兽”肆虐时,“乡下人”(布瓦斯贝特洛伯爵)的出场;它可以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不妨探讨《安东诺夫卡苹果》中不同场景下的欢快热闹、清新闲适和萧瑟忧伤的意境和氛围。当然在对场景的欣赏活动中,还可以探讨其推动情节、揭示人物性格、衬托事件、作为象征等多重功能。
  三、朗诵、表演、观摩影片等生动活泼的欣赏活动
  新课标对小说和戏剧选修课教学提出如是建议:“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结合观摩剧、小说改编的戏剧影视作品、剧场的戏剧演出、有关音像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作品。”如分角色朗诵《牲畜林》、《骑桶者》小说片段,观看影片《战争与和平》有关娜塔莎参加舞会的片段,改编《丹柯》并进行舞台剧表演等,可以更好地贴近人物,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品味作品的语言魅力,深入领会小说的内涵。
  四、延展性探究欣赏
  《外国小说欣赏》只是一个小说的选本,从发展的角度和终生学习的观念上说,主体对小说的阅读和欣赏不可能拘囿和停滞于此。选本不是藩篱,而是一个有力的平台,是一个开放的窗口,是为了主体的更高远目标和心境,所以需要引领主体进行延展性阅读和欣赏。
  可以进一步探讨作家与作品、作家与流派的关系,由“这一篇”延伸到“这一类”,由“这一个”拓展知道“这一派”。譬如,由《炮兽》(《九三年》)可以延展到《巴黎圣母院》,欣赏雨果小说的“对照手法”运用。由卡夫卡的《骑桶者》可以延展到《变形记》、《审判》、《城堡》等,探讨现代社会人的异化与荒诞处境。由《桥边的老人》可以延展到海明威的小说系列,赏析其小说世界的“硬汉形象”、小说艺术的“冰山理论”。可以将外国小说与中国小说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性的阅读和欣赏,可以寻找中国当代小说的“西方后现代小说痕迹”,可以关注中外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特征等。
  倡导开放型和多元化的小说欣赏就是要积极调动起主体的阅读体验和审美感悟,全身心地进入小说文本,让小说的各组成要素不再孤立,让小说这一虚构艺术来滋养主体的心灵世界,照亮精神生活,让文学的梦想抵达生活的现场。
  (责任编辑韦淑红)
其他文献
古诗文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语言优美,音调和谐,意象丰富,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传唱不衰。在诵读中品味优美词句,感悟真情,领略诗的神韵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古诗文,离不开一个“读”字,读可以品出诗的音韵、情韵和意韵。  一、声情并茂,反复吟诵,感受音韵美  诵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之一。“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韵味是从读中得来,兴趣是在读中产生,语感是在读中积累,素养是在读中培养
关注学生个性化、构建高效英语课堂是众多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教活,是使英语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前提。本文结合一堂公开课的教学,探讨如何灵活运用教材,提倡用生活丰富教材。  一、课前的思考  1. 一个问题:简单教材如何教  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2 Unit 3的Word Power—Different jobs环节主要是介绍表示职业的名词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是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平时课堂上大多按照高考考点分析,考什么分析什么。教师讲得索然无味,学生学得意兴阑珊。那么,教师是否可以多角度挖掘这类文本的内容,让干瘪的内容充实起来,让枯燥的课堂活
在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改革风生水起,探究性阅读、开放性阅读、自主性阅读、创新性阅读等阅读教学模式逐渐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探究性阅读提倡在合作的基础上多角度进行文本解读;开放性阅读和自主性阅读则提倡个性化阅读,并从“大语文观”角度来定位语文阅读;创新性阅读则从“死读书”中解脱出来,提倡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阅读。文章就此提出多元阅读并就其教学实践做探讨。  一、多元阅读的
现在不少高中学校都开设了“唐诗宋词选读”课程,里面节选了大量有关“怀才不遇”的诗词。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该类诗词,笔者认为有必要探究一下古代文人怀才不遇的实质及成因。  翻阅中国古典诗词,我们便会发现其中有许多古代文人,他们要么悲叹自己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要么感慨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要么认为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这些诗人总是认为自己怀有济世之才,却苦于没有遇到明主,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快乐源泉之一,是带领我们走入语文艺术天堂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配合,逐渐在阅读中寻找喜悦,达到理解与领悟生活、体验与感知人生这一初中语文阅读的重要目的。那么怎样教导学生快乐阅读,正确开展阅读教学呢?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具体策略。  一、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到挖掘教材。
要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阅读水平、作文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就必须构建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语文课灵活多变的特点,我们构建了自主学习的语文教学模式。  一、引导精读,自主交流  自主学习的语文课堂应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的自由度和参与度,使课堂在教师的组织下有序地进行,自然地完成教学目标。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教师必须明确
钱梦龙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那么,如何改变这一尴尬局面,激活文言文教学呢?    一、“读”字当先,激发兴趣    很多人都认为,诵读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诚然,这毋庸置疑,但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况且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乃为启蒙,因为他们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中都是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历来有所畏惧,老师也是喜忧参半,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逐句翻译、串讲的做法已饱受诟病。那么该如何破除“言”之障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呢?怎样做才能逐层逐级地把课程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呢?如何确保学生选修的知识有所收获,让选修课确实收到实效呢?  解决这些问题,要以新课标的理念为主导思想,凸显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应该更大程度的调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笔者以为,这一学习方式的落实,学生的自主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就会只流于形式,其结果必然是只开花不结果。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呢?  一、让学生敞开心灵的大门  教育是爱的艺术,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拥有一颗博大无私、宽厚火热的爱心是每一个成功的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教